系统要我当地主gl(16)

作者:方便面君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你不是说还要编草席吗,还不快回去?”唐枝不知道说什么,赶紧下了逐客令。

宋玉延感慨:“这孩子多实诚,还担心跟我闲聊会拖延了我的草编进度。”

系统:不,我没情商也看得出人家不待见你。

……

梅雨时节如期而至,不过它来的悄无声息,若非连着三日都下毛毛细雨,众人怕是也察觉不出来。

不过这天气实在是顽劣,偶尔在清晨下一场细雨,晌午忽停,众人见有阳光,欢天喜地地抱着衣物出来晾晒,结果顷刻间又乌云聚拢,下起小雨来。

百姓白欢喜一场,只能抱着湿漉漉的衣物发愁。

而宋玉延做好了心理准备,虽然新编的草席没机会拿出去晒,但也不至于会发霉。

原本卖席草的人家也会受到天气的影响的,毕竟割了席草后,可不得太阳猛烈地翻晒才行?

不过石家早就防着梅雨时节的到来,所以早就处理好了不少席草堆放着。他们也不担心短时间内卖不出去,撑过了梅雨时节,买卖就会又上门来。

宋玉延就是趁着没下雨的时候去买了不少回来堆放在堂屋,她对“特贫困家庭”宋家唯一感到满意的地方大抵是这家有瓦遮头,不担心像茅草屋那样,屋外瓢泼大雨,屋内小雨绵绵。

唐浩根从唐枝那儿了解到了宋玉延的行径后,便趁着空闲来找她。结果进屋一看,那原本算是家徒四壁的堂屋变得跟工坊一般,席草堆放得他都无处落脚了。

还是宋玉延挪了一下那张八仙桌,给他让了些位置,他才稳稳当当地坐下。

宋玉延给他倒了一碗水,也没闲聊,唐浩根直接开门见山:“阿枝跟我说你有事找我,也说了你想知道官府对于伐竹之事的看法。”

其实唐浩根刚得知宋玉延的想法时,脑里也闪过“宋大郎莫不是傻了”的念头,不过他很快就理解了宋玉延的用意:

虽说大家对于邻里有时候偷偷扛一竿竹子回来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并不是说官府就认同了这种行为,一旦官府追究起来,盗窃的罪名可不小。

盗窃被抓后,要在耳后刺一个圆环,犯三次盗窃就要在额头上刺图,外加判刑三年,犯五次以上那就直接死刑了——这也是唐家一直没有报官抓宋玉延的原因。

要知道宋玉延的行为,早就足够被判死刑好几回了。

伐竹这事说不上盗窃那么严重,可毕竟也不是什么光明磊落的事情。宋玉延既然已经打算改邪归正了,便不应该再留下把柄。

唐浩根这么想着,便看在宋玉延那张席子的份上,跑到买木场去跟那儿的监官喝了两碗小酒,得到了对方的承诺,这才来找宋玉延。

明州拥有大商港,也拥有造船场,造船需要木材,所以也设了买木场。买木场不仅收明州产的林木,也收别处的木头,为造船提供了足够的材料。

若是由买木场出面,官府倒不会管。唐浩根也不需要监官给宋玉延提供大量竹木,只需在买木场去伐木时,给宋玉延留半竿竹子就行了。

就这点小事,买木场的监官自然是应下了,连唐浩根说让宋玉延花钱买也给挡了回去。

宋玉延又欠了唐家一份人情,可惜现在没有能力报答,只能先记在心里,回头跟宋玉版、宋玉砖两个小萝卜头说:“唐家与我们非亲非故却愿意帮助我们,我们要记得这份恩情,日后报答,知道了吗?”

宋玉砖点头。

宋玉版心里还在琢磨怎么把自己编好的草垫子拿给宋玉延,让她代为卖给林永明,这会儿虽然不愿意听她念经,却也心事重重地应了。

作者有话要说:山药:我是奉公守法好市民!

小提示:在脸上、脖子上纹身的小伙伴要是穿越去宋朝,那妥妥的会被当成罪犯。

第17章 幼稚

春雨缠绵地下了整整七日,宋玉延本想趁停雨后再出门,然而每次她打算出门都会开始飘雨,所以她只能穿上半旧的蓑衣、戴上破损的斗笠按照记忆中的路赶往了鳖子山。

蓑衣是蒲葵叶加蓑草编织而成的,只能遮住上半身,下半身的裙……宋家没有,所以出一趟门必然得湿身。而这时代的医疗水平令人堪忧,若是生病了也没钱看病,这也是宋玉延总想等到停雨后才出门的原因。

可唐浩根跟买木场的监官谈妥了日子,在伐木的人进山之时,她需要赶到那里,耽搁不得,只能冒雨出门。

鳖子山在慈溪县南方向五里左右的地方,因造船场在明州城外东北,三江口边上的桃花渡那儿,买木场挑选的距离不能离造船场太远,同时取材的地方也不能太远,故而鳖子山的位置相对而言就是优选了。

以步行的速度来算,五里路需走上两刻钟,考虑雨天的路泥泞难行,怎么也得多走一会儿。

等她找到鳖子山的进山口时,雨势变成毛毛细雨了。

在山上伐木的人并不少,山脚下人来人往,宋玉延找到疑似监工的人,跟他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对方一听,说:“哦,你是唐典事的友人宋大郎吧!柳监不在,不过这事柳监跟我们提了,说若是你来了,便直接放你进去砍竹子就行了。”

说完,命令一个伐木的男子给宋玉延带路。宋玉延再三感谢,然后跟着那名男子进了山。

明州一带的竹子多为毛竹,毛竹又称之为楠竹、南竹,是栽种范围最广,也就是说最随处可见的竹子种类。因毛竹的竿型巨大,不仅可以作为建筑架子,还因篾性好,成为各种手工编织品的材料优选。

当然,明州乃至浙江路还有诸如红壳寒竹、华箬竹等种类的竹子,不过那些多是观赏所用的竹子,并不是宋玉延此行的目标。

其实伐竹的季节应选在干燥、虫卵未孵化的冬季,不过百姓可不讲究这些,加上宋玉延也不是大量砍伐,倒不需要考虑那么多。

“这竿如何?”男子拍了拍一竿毛竹,问宋玉延。

宋玉延一看,这竿竹跟这个男子的胳膊一样粗,竹青为黄绿色,表皮还有一层白霜。整竿竹的秆茎有十来米高,端正通直,她不由得心生欢喜。

“这竿就行了,你的眼光可真好!对了,敢问兄台贵姓?”

男子被宋玉延一番夸奖,对她的感官印象又好了许多,闻言,便说:“免贵姓白,大名白粲,家中排第五,你唤我五郎便好!”

“原来是白五郎,我姓宋,名玉延,家中排首行。”

白粲咧嘴一笑:“我知道,方才监工喊你的时候,我听见了。”

他说完,抓起斧子,道:“相识一场,我帮你把这竹子砍好吧!”

“多谢了,白五郎!”

“谢什么,竹子而已,比伐树要轻松多了。”白粲话不多说,斧子一挥,就开始干活了。

宋玉延再度感慨,这世间还是好人居多呀!

一竿竹子,没砍几下就倒了,白粲帮宋玉延将竹梢削了,再用锯子分成十段左右,用宋玉延准备好的草绳给绑住。

末了,他问:“竹梢要不要?”

宋玉延心思一转,道:“不要了,白五郎帮了我如此大的忙,我也没什么好报答的,不如就给你了吧!不过考虑到你还得继续伐木,我可以拿着这些竹梢出去卖钱,卖完这些钱,便给予你了。”

十斤竹梢才卖得六文钱,所以这还真不算什么大礼。可是白粲自知自己也没帮多大忙,宋玉延有这心思,说明她这人实诚。

于是他说:“这钱我便不要了,往后你若还记得我,不妨过来找我一起吃酒就行了!”

“那一言为定了!”

白粲又帮着将所有的竹梢都捆到一起,让宋玉延背着下山了。

一竿巨竹外加两捆竹梢少说也有一百斤,重量比她的体重还重。好在已经停雨了,不然她下山之路会更为艰难。

她在山下就将那些竹梢卖了,这些竹梢有二十来斤重,不过因为下过雨,会增加一些重量,所以买竹梢的人砍价之后她卖出了十文。

宋玉延将这十文收好,准备去买些酒回来答谢唐浩根,以及作为下次见到白粲就请他喝酒的本钱。

回去的路总比来时要长一些,宋玉延背着毛竹,愣是多花了半刻钟才回到县城附近。

而原本就破烂的草鞋与她的脚早已被泥巴糊的看不见了,她看见路边有个水洼,然后就伸脚进去划拨一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