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耳朵相公的宠妻日常(种田文)(49)

“我也不知道啊,我……我没打他。”李闲心虚,结结巴巴的将责任推得干干净净。

“在老娘面前,还敢撒谎,你以为你的那些把戏能够骗过老娘?”

一听见这话赵氏举起扫把又要打,李闲吓得双手作揖,双膝一软,直接跪在了地上。苦着一张脸,求饶道:“岳母,岳母大人,我错了,我错了。”

赵氏瞪着他,停下手中动作打量李闲,李闲心虚的垂着头,不敢看她。

“说吧,到底怎么回事?”

李闲正在走神,根本没听见赵氏的话,赵氏火爆的脾气再次被激怒,吼道:“问你话呢,哑巴了?”

被这一声吼,李闲吓得全身一抖,结巴的说道:“她……我……”

赵氏听见他的话,半天放不出个屁来,扫把在手中挥舞着。李闲死死盯着扫把,就怕它落下来,说道:“是……是我……。我打的。谁让她整天问东问西的?还把钱全都藏起来,在外人面前一点面子都不给我留。”

一听说他动手打媳妇,赵氏手中的扫把再一次毫不留情的落了下来。这种人不务正业也就罢了,打媳妇还有理。这几天她已经受够了,照顾完大的,照顾小的。

“岳母,我以后再也不敢了。”

“该死的东西,老娘好端端的女儿嫁给你,在家给你当牛做马也就算了,你还敢打她。她如今傻了,你满意了吧。老娘今天非打死你不可。”扫把一下下落在李闲身上,跪地求饶已经没有用,只得哇哇哇乱叫,满地打滚。可是,赵氏依旧没有收手。

两个孩子在屋里睡觉,听见动静被吓醒了。看见眼前的一幕,哇哇大哭起来。赵氏不得不停下动作,去哄两个孩子。

李闲眼见机会来了,拼着最后一口力气爬起来,趁着赵氏不注意,冲了出去。赵氏撂下孩子去追,已经来不及了。

今日李闲来是想看看的病老大好了没有,家里的农活没人干,打算让她回去干活。谁知刚到门口就踩了狗屎。这顿毒打,他不会忘记的,早晚要讨回来。

赵氏望着李闲远去的方向,破口大骂,“李闲,你个王八蛋,你不得好死。”

下午,赵氏独自坐在院子里琢磨这件事,如果当家的知道,一定会报官抓了李闲,到时候再让老大跟他合离。这样的话,老大就没办法继续呆在婆家,就得带着两个孩子回娘家。家里不光多出三个人吃饭,他们家的脸面也保不住。李闲再不是人,那他也是老大的男人,孩子的父亲。有时候,日子不顺,男人发脾气,不小心磕着碰着也在所难免。

衡量其中利弊,最终没将这件事告诉其他人。

接下来几日,赵氏总是神神叨叨的。将两个孩子扔在家里不管不顾,也不知道在忙些什么?

第44章 赵氏的跟风

十天过后,谢淑惠迎来了一件喜事。家里的羊生产了,生了两只可爱的小羊羔。谢淑惠高兴坏了,这四百文花的太值了。谢淑惠精心照料着,每天尽量多准备一些草料,这样母羊才有奶哺乳小羊。

眼看着到了领蚕的时间,这次她打算让景骁去。早就答应过景贵和汪芳带他们一起去的。这样,路上也好有个伴。

蚕房她前两天得空已经收拾干净也消了毒。还将法子告诉了景贵和汪芳。养蚕必须要做好消毒工作,切记不能偷懒。

几日前,赵氏发现谢淑惠在收拾屋子,她也跟着效仿。专门将以前堆放杂物的屋子腾出来。看见谢淑惠做的如此简单,她就不相信自己会输给她。

早上,几人乘坐景贵家的牛车,直奔县城。今日并不是赶集日,就是为了避免人多嘴杂。汪芳也没去,而是让刘敬去的。她的伤早就好了,自从分了家,刘敬简直就是脱胎换骨,变了个人似的。对于汪芳的话,简直言听计从。汪芳时常跟她开玩笑,总说是她的功劳。要不是谢淑惠在背后给她打气,她哪里敢拿刀反抗。

赵氏早就从景贵媳妇李氏嘴里套出话来,所以她丢下两个孩子。草草吃了一点东西,一个人早早等候在村口,看见景贵驾着牛车远远走过来,她便挡住了去路。

景骁坐在牛车上看见赵氏,见她打扮周正,看样子是要去哪里。便问道:“娘,你这是要去哪里呀?”

赵氏满脸堆笑,一副讨好的神情,让人看了很不适应。她上前一步,说道:“儿啊,你们不是去县城吗,带上我吧。我也想去县城办点事。”

景贵和刘敬看着景骁,景骁不知道如何推脱,只好向景贵问道:“景贵叔,能带上我娘不?”

对于赵氏去县城干什么,景骁没有过问,他也不想过问。

“上来吧。”景贵平和的说道。

虽然,赵氏的行事作风在村子里引起很多人不满,但是景骁两口子为人那是公认的,加上景梓桦又是里正,不好得罪赵氏。想了想,看在景骁面子上,便答应了下来。

马车一路上没有停歇,也就一个半时辰就到了县城。到了县城门口,景骁见赵氏坐在牛车上没有要下的意思,便问道:“娘,你在哪里下车?我们还赶着去办事呢,不能搭载你,要不你就在城门口下吧。”

几人顶着火辣辣的太阳,晒得汗流浃背。

赵氏想了想,对景骁说道:“儿啊,没关系,你们不用管我,你们去哪里我就跟着去哪里?”

三人听完赵氏的话,当即觉得无语。尤其是景贵,也不好说什么,只好闭口不语。景骁很无奈,叹了一口气,想着一会儿领养蚕的人太多,又要登记又要排队,得折腾一上午,干脆先去了再说。到时候赵氏要去哪里也是她自己的事。

于是,景贵按照景骁指引的路线,在街上七拐八绕便来到蚕种场。领蚕的人确实很多,通往蚕种场的小巷被围的水泄不通。

除了景骁,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看见这样的场景都被吓了一跳。在陡石坡,很多人都排斥养蚕,不相信小小虫子结出来的茧,能卖个好价钱。要不是今日所见,也不知道原来这么多人养蚕。果然,乡下土包子,没见过世面。

牛车进不去,只好放在外面,景贵担心牛车弄丢,又想进去看看,一时之间,矛盾不已。街边上还放着很多牛车,都是有人守着的。

景骁看出景贵的心思,问他:“景贵叔,这么多人估计还得等很久,要不我们等一下再去吧。”

景贵一听,这主意不错,连连点头答应。

赵氏倒是不管不顾,一到巷口,跳下牛车扒开人群挤了进去。跟卿氏说的一样,果然有很多人。景骁找了一圈,没有看见人,以为她已经离开了。

三人坐在牛车上一等就是一个时辰,眼见巷子里人渐渐离去,三人才赶着牛车进去。里面还排着队,还有很多人在等着。

赵氏也排在队伍里,她并不知道那些队伍是干什么的?自己也不识字,反正先排着再说。想不到,她今日变得如此低调,还很守规矩,跟以前简直有天壤之别。

景骁走过去,看见队伍里的赵氏,惊得目瞪口呆,问道:“娘,你怎么会在这里?你不是来县城办事吗?刚刚没看见你,以为你已经走了,想不到你在这里排队。”

赵氏被人说中心事,奸笑着说道:“对啊,我是来办事。这就是我要办的事啊,我只不过是搭景贵的顺风车而已。”

这时候景骁才知道赵氏来县城的目的,想了想也没说什么。她要干什么那是她的权力,身为儿子也不好干涉。只是他想不明白,赵氏之前一直排斥养蚕,怎么今日也跑来领养蚕?难怪前几日神神叨叨的,连大姐的两个孩子也不管,原来是为了这事。

跟之前一样,先得登记交钱,再领蚕。

在来之前,谢淑惠跟景骁已经商量过了。领秋蚕跟夏蚕一样就可以了。一来,家里屋子有限,根本养不了那么多,要是养得太多就会降低蚕茧的质量,蚕也容易生病。二来,秋季即将到来,桑叶的质量也没办法跟春夏季相比,因为桑叶会渐渐变老,影响蚕茧的丝质。

很快轮到他们,登记完交了钱,再拿着票,排队领蚕。

赵氏进来的早,她已经领到了蚕。拿在手里,脸上笑开了花。走到景骁身旁,给他看,得意的说道:“养蚕也不过如此,有什么难的?你媳妇能做好的,你娘我也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