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武侠+红楼同人)[快穿]主角他舅(183)

萧氏还特地道:“以前铎哥儿言听计从,她多爽利一个人。如今铎哥儿一病,她也就不大好了。铎哥儿不是我生的,却是我养大的。他病了半个月,白姨娘竟是一次都没过去瞧过,这是怕什么呢。”

白大爷一个生意人,听了这话面皮都微微发烫:这位大太太说话这样不留情面还是头一次。

白大嫂只能赔笑,心生不妙之感。

从正房出来,夫妻俩跟着管事,顺着府中石板路,来到铎哥儿的院子。

这夫妻俩不知道是因为心虚心乱还是因为铎哥儿屋子地龙烧得太热,反正一坐下就感觉后背上汗都快浸湿厚重的衣裳了。

他们和铎哥儿不过一个多月没见,再见时已然不敢对上铎哥儿的双眸了。

这夫妻俩面对他兴许会因为亚历山大而有失态之举——这是尚晖故意的。

而白家大爷顶着巨大压力,还是完成了“既定目标”,向铎哥儿解释清楚:他们和白姨娘不一样,没那么异想天开,而且强扭的瓜不甜,这道理他们夫妻总还懂得。

片刻后白家夫妇找了借口,额头见汗地溜了,东梅送这对夫妇出门,回来捂着嘴咯咯直笑,“多狼狈呀。”

东梅以及这院子里伺候的人,都以为这对夫妻是为白姨娘想强塞金花还想做主大爷的婚事而尴尬而狼狈而坐卧不宁而追逐不安……

尚晖叹了口气:无知是福啊。

不过一刻钟,东梅便又来到尚晖身边,报喜道,“白大爷走在前面,白大嫂子死命拖着扯着哭嚎的金花往外走……”

与此同时,另一位大丫头也在向萧氏学舌,“白大爷显是不想闹得难看,他们匆匆走了,白姨娘也不避人,就在院子里叫骂,说什么敢忘了本,饶不了他。”

萧氏就笑,“谁忘本?铎哥儿吗?”她扭头吩咐大管事,“眼见着到年底了,合该白姨娘到庙里念念经,祈祈福。清清静静地在庙里住上一阵子,不求白姨娘想开点,化化戾气也是好的。”

当家太太萧氏一发话,白姨娘还不明白怎么回事儿就又被安排上了,毫无反抗之力地安排上了:白姨娘和她的丫头,还有衣裳行李,当天就一起打包,让家里的长随送走。

白姨娘养尊处优这么多年,自己把自己养废了。尚晖听“耳报神”东梅再来报喜的时候,装模作样地摇了摇头,便继续读书了。

晚上,周父裹挟着淡淡酒气和重重的寒气回来了。

他打发小厮向萧氏报个信儿,自己则直奔长子的院子而来。

尚晖请他便宜老子落座,再亲自奉上热茶。

周父暖和过劲儿,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他和王老爷果然一拍即合。

话说王老爷他闺女今年不满十七,比原主小五岁多。

哪怕夫妻俩连着闺女本人都挺满意这门亲事,但夫妻俩还是想多留女儿几年——富贵人家男女成婚都比较晚,包括皇室在内。

所以谈婚事的时候王老爷就有点矛盾:一方面心里挺情愿,另一方面又不想太积极。因为本朝风俗如此,定下婚事就得走流程,撑死不过一年姑娘就要出嫁。

而尚晖不想耽误人家姑娘,有损人家姑娘声誉的事儿更不能做,于是他昨天便找机会建议周父,起码等乡试过后再提婚事不迟。

周父不知道长子的真实心意,只以为儿子担心齐大非偶,想成家前先立业。周家能发达,靠的就是科举。长子这般心思,周父只会欣慰,并全力支持长子的决定。

今天晚上,周父便是和王老爷边喝酒边商量儿女婚事,互相试探了几句发觉大家不谋而合。

有了个妥当的口头协议,双方又没有交换什么信物,却弄了个双方都很满意。之后两人就是干脆痛痛快快地喝酒胡扯,一直喝到了平素安寝的时候。

尚晖向周父道谢,两人聊了会儿天,周父再次嘱咐要多注意身体,不要本末倒置,便回正房找妻子萧氏去了。

却说尚晖这么用心要考出点名堂,因为“最好考到天下皆知,对自己十多年寒窗苦读有个交代”,可是原主隐藏在心底的“遗愿”之一。

毕竟等恢复了身份,作为燕亲王唯一的嫡子,肯定再无缘科举。

拿个一甲,尚晖还挺有把握,但非要状元不可的话,可有点难度。所以这阵子他的确是在认真温书,到时候考场上好好发挥,给原主个交代。

却说周家目前居住的蔡州府距离京城不过五百里,冬日骑马再怎么走得慢,送信的话三四天也到了。

白家大爷的心腹到了京城,径直去找自家二爷。而白二爷收到哥哥的信,看完后就当机立断,给自家亲外甥,成国公府的三少爷递了帖子。

成国公的第三子卢琨收到随帖子一起送去的口信,便立即在内书房召见了白二爷。

打发走白二爷后,卢琨脸色铁青,他正在琢磨如何应对的时候,“三郎”一声招呼差点把他的魂儿都吓出来。

幸好理智回来得快,见从屏风后走出来的正是妻子,他轻声问,“你都听见了?”

卢琨的妻子米氏乃是郡主之女,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她缓步上前双手按住丈夫的肩膀,微笑道,“我都听见了,三郎,我帮你。”

卢琨不免动容。

究竟米氏怎么帮助丈夫?那还用问,自然是一不做二不休了。

作者有话要说:

说好的第二更来啦~~~~~~

第135章 工具人庶长子之四

米氏能嫁给成国公的嫡三子, 出身自然相当硬气。

米父四十多岁便官居三品……当年以寒门才俊之身在二十出头中了进士,有才有貌的米父就让米氏外祖眼光独具地“榜下捉婿”了。

需要说明的是,米家的这个寒门称谓是相较于顶尖勋贵成国公府,累世公卿王氏这样的真豪门而言。

细数一下米家的家底, 在米父发达前, 也要比如今的周家更为富裕。毕竟在封建时代, 想供得起儿孙启蒙读书, 家里起码是个富户或者小地主。

然而米父再厉害,凭米父和米家都不可能给米氏毫不犹豫说出“我帮你”这样的底气,但米氏的外祖家安王府可以。

安王今年都九十多了, 身子骨硬朗, 难得的是脑子不糊涂。

老爷子当年在两件大事, 先帝诸王之乱以及皇帝登基之际, 不仅站对了还多少出了点儿力。所以安王府地位超然, 自是不用多说。

米氏她亲娘年纪不大, 却是皇帝和燕王的姑姑辈。

作为老来女, 自小备受她爹安王的疼爱。嫁给米父后, 先生了两个儿子,再生下米氏这个小女儿——小姑娘五官长开后, 外表像极了她外公安王。于是米氏跟她亲娘一样, 成了安王的心肝宝贝。

话说先帝和皇帝父子在平乱后励精图治, 如今亦是太平盛世, 但当年作乱的诸王仍有残余势力蠢蠢欲动,所以米氏身边有她外公安王亲自安排给她防身的两个人:一个负责“脏活累活”的管事,还有一个身怀绝技的暗卫。

米氏虽然恋爱脑, 但也不至于毫无良知。

刚刚得知丈夫并非公公成国公亲生子后,她内心也纠结过也挣扎过, 然而呆呆地看了英俊的丈夫好一会儿,再念起那粉团儿一样的女儿,她终究选择了“助纣为虐”。

妻子愿意帮忙,卢琨心中大定。

不过临近年底,各家都忙着过年处置庶务,等到那位负责“脏活累活”的管事领命,亲自到蔡州府打探的时候,都是第二年的春末了。

这会儿尚晖已然痊愈,去书院见过老师和同学,聚会过几次,便借口身体不曾完全恢复,先回家边读书边休养,今年乡试到时候再看——他清瘦的身材还是挺有说服力的。

他先后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善意劝解和安抚,更得了王家几个兄弟好一波迟疑的“青眼”:怎么大病一场更好看了几分?

至于白姨娘依旧在家庙祈福念经,她叫天天不应见地地不灵了足足两个月……新年倒是在家过的,出了正月就又被送回家庙。

她动用体己,让人带消息出去,偏偏求救无门:周父萧氏和尚晖一概装不知道,别说白大爷夫妇,就是特地告过状的白二爷知道妹妹的遭遇后都一声没吭。

周家的家庙不大,即使是冬天白姨娘在那儿也吃不了什么苦头,比她在娘家时的日子好过多了。

反正这位出身安王府的管事来到蔡州府的时候,尚晖又回家猫着去了。管事在城里仔细打探了一通,心里也有了数:强攻绝不可取,他不可能用安王府的腰牌哄点卫士来完成任务。

Fahrenheit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