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简忙摆手,“不用不用,阿娘给我留了700两银子,买几间屋子尽够了。再说了,我和姝娘也住不了多大的屋子。大哥还要养儿子呢,不用管我。”
赵书良看了眼孙氏,见她没有不喜之色,心里满意,对赵世简说道,“既然是你哥哥给你的,你接着就是。你阿娘给你的是你阿娘给你的,我这里再给你添500两,不够的,你自己再添。既然要买屋子,就正经买个像样的屋子,把丫头和你的小厮带去,再添两个人,家里收拾得像样子些。不然说出去,贤妃娘娘的亲妹妹,住在牛棚里,岂不让人笑话。”
赵世简只得应了,一再谢过父兄,李姝也起身道谢。
赵书良摆摆手,“不用谢,把你们分出去了,以后就是你们自己顶门立户了。以后我跟着你哥哥过,我的俸禄,自然也是贴补他更多一些,你们莫要在意。”
赵世简忙道,“世情皆如此,儿子怎会在意。哥哥嫂子以后孝敬阿爹更多一些,儿子只有感激他们的。”
赵书良见两个儿子还算和睦,心里满意,点头道,“要搬就快些搬,等下个休沐日,去看宅子。挑那好地带的,贵些不要紧,要离兵部衙门近,周边住的都是官宦人家,选个一进的小院,你现下只是个八品,住不得二进院子。”
赵世简点头应了。
到了休沐日,赵家三父子一起出动,一天的功夫,看了四五个个地方,最后在如意坊里定了套小巧的四合院。
如意坊这一带,房子都不大,三进的极少,二进的有一些,绝大部分都是一进的小院,但里面住的人,皆是和豪门贵族有些牵连的人家,房屋价格也不便宜。最让赵书良满意的是,如意坊离皇城和六部衙门都比较近。
赵家相中的是一进小院,三间正房带两间耳房,东西厢房各三间,五间倒座房,最东侧那一间是门楼,大门正对着东厢房南墙,南墙上还有个影壁,影壁旁边有几棵竹子,原来是读书人住的,如今那人外放做官去了,十年八年不一定回得来,索性把宅子出手。
两条青石板铺的甬道把整个院子分成个田字,田字的东北角,有一棵桂花树,西南角是一口水井,西北角和东南角各有一个砖头修葺的花池,花池里空荡荡的,想是主人家把自己心爱的花儿都带走了。
中人一口要价一千一百两,赵世崇磨了半天嘴皮子,中人始终摇头,一两银子不肯让。
“不瞒三位大官人,如意坊的宅子,我们从来不担心卖不出去,三位大官人若是不满意,再去别处看看也行。”
赵书良摆摆手,“就这里了。”
赵世简是房主,和中人签订了契书,当场掏出一千一百两银票,然后双方一起到衙门备案,这宅子,就正式成了赵世简的个人财产了。
回到家里,赵世简仔细跟李姝说了房屋的位置和式样,李姝听说院子里还有口井,很是满意。
赵书良当夜就嘱咐众人,“老二家的,你这几天把你们的东西清理清理,你们的东西,一件别留。老大家的,帮着他们一起整理。老二,过几天,跟你们上官告个假,把家搬了。”
第二日,李姝开始打包。除了自己的陪嫁比较多,赵世简就只有衣裳和书。李姝让文崖去买了几口大木箱子,先把赵世简的书籍一一分类,仔细装好,再把二人的衣裳按季节装在四口大箱子里,其余家具,用绳子捆好,库房里的陪嫁,拆都不用拆,直接带走。
到了搬家那一日,赵世崇也请了假,帮着赵世简一起搬家。兄弟二人本来准备雇几个临时帮佣,结果赵家其余三房皆派了男丁过来帮忙,吕氏也一起过来了。有自家人,自然不用再请人了。
赵世简雇了四辆大车,一辆装李姝的陪嫁家具,一辆装两人的书架和书,一辆装其他杂物,最后一辆最大的车坐人。
四辆车走了小半个时辰,终于到了如意坊。
吕氏见如意坊住的皆是有身份的人,羡慕地对李姝说道,“弟妹这宅子地段可真好,以后我也时常来坐坐,沾沾贵人们的贵气。”
李姝抚掌笑了,“嫂子定要多来,以后我一个人在家,不免闷得慌,嫂子能来,我倒履相迎。”
兄弟妯娌们一边说笑,一边往车下卸东西。赵书林打头,带着四个侄子并两个小厮,很快把一应东西都搬到了院子里。文崖付过了车资,打发四个车夫走了。
李姝开始指挥大家把东西放到合适的位置。
三间正房,东屋做夫妻二人的卧房,西屋先做书房,中间是待客的厅堂。东厢房作客房,西厢房暂时空着。西耳房给玉娘住,东耳房放李姝的陪嫁。除了门楼,另外四间倒座房,从东往西,李姝预计分别做厨房,库房、文崖的屋子以及柴房,马桶之类的秽物,也放到柴房里。
李姝的拔步床、衣柜、梳妆台、贵妃榻、五斗柜等皆按照原来的样子,逐一摆进了卧房,书房的摆设也和原来一样,只正厅里多了两把椅子,另外还要置办一套供桌和中堂。
李姝陪嫁的杯碗盘碟终于要派上用场了,当日封存的那一套茶具,放到待客厅里,书房里再留一套,其余盘子碟子和碗,都放到厨房里去。
从柿子树巷带来的东西不多,很快就摆设整齐。厨房里空空如也,家里需要置办的东西太多了。
李姝原来预备搬家前就置办齐了,赵世简劝她,这么大老远的带过去,还不够折腾的,索性搬过家再一一置办。
赵家人帮着小两口搬过家,都要告辞。赵世简夫妇一再挽留,要在附近的酒楼请大家吃顿饭。
赵书林笑道,“简哥儿还是赶紧带着你媳妇把家里规整好,等过几日暖房的时候我们再来,到时候多少酒席吃不得。”
听他这样说,赵世简不好再留,只诚恳谢过大家,又让文崖去雇了辆车,把大家送到状元街一带。
如意坊和柿子树巷不同,如意坊有坊门,作息和皇城一样,到了夜间宵禁时刻,坊门关闭,不得进出。状元街和庙前街那种街巷格局,宵禁后虽也不让走动,但整体格局四通八达,不如这里这样更有隐秘性。
送走了赵家其他人,赵世简笑道,“娘子,晌午咱们在哪里吃饭呀?”
李姝挥挥手,“走,咱们出去找个酒楼吃顿好的。”
赵世简笑,“我如今又精穷了,还要指望娘子请我吃好的。”
小夫妻一边说笑,一边带着玉娘和文崖,锁了门,一起走了。
如意坊在皇城东边。出了如意坊,往北去是湖滨苑,那里住的都是五品以上官员;往东去有一片带居民区的街巷,买米买菜都往那里去;往南去是一片闹市区,有好几条街,卖吃的穿得玩的,样样都有,京城百姓俗称小南城。
主仆四人往南走了一程,到了朝阳街,这里全是酒楼食肆。朝阳街是离皇城最近的卖吃食的街道,各部官员中午时常到这里吃饭,故而这里的饭菜价格也不便宜。
主仆四人找了一家叫金厨馆的小酒楼,在大厅里找了个带屏风的小隔间,点了五个菜一个汤,另外配一盆米饭和六个馒头,李姝心算快,听伙计一报价,立刻算出共花了六钱四十五文。
玉娘吃的直咂舌,“二爷,二奶奶,这里吃饭也太贵了。就这几样菜,就一条鱼勉强算个大荤,其余不过是些时蔬,就要六钱多银子。二奶奶,下午我和文崖去把厨下要用的东西备齐了,以后可不能出来吃了,六钱银子够咱们吃半个月了。”
李姝笑了,“快吃吧,吃过了饭,咱们都歇歇,起来了再说。以后定然要天天在家里吃饭的,哪能总出来呢。”
主仆四人吃了饭,付过了饭钱,又一起回去了。
下午,李姝列了个单子,给了玉娘和文崖几两银子,让她们两个一起,去附近最近的铺子里,把厨下要用的东西添置齐了。
李姝仔细查看过厨房,共三口锅,两大一小,锅盖都是五六成新的样子,灶下有火钳,火石没有,其余菜刀、锅铲、砧板之类的一样都没有。
家里有李姝陪嫁的一些东西,另外添置一些,再买些米面肉菜,也够几个人过一段时日。
等玉娘和文崖出去了,赵世简仔细看了看家里,屋子多,人少,空荡荡的。
他想了想,建议李姝,“娘子,家里再添个做饭的婆子吧。玉娘做饭怕是还没娘子的手艺好,但娘子总不能日日都亲自下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