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琐事(15)

作者:金桫椤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司马奕想要说些什么,可此时喉咙像是被塞住了一般,眼睛移不开,身体也不能动一下,想要抬抬手碰触一下相龙,竟动弹不得,自己仿佛静止在这一刻。还不及他回过神来,相龙突然灿然一笑,一步跨了过来,电光火石间起身抓起那匕首,将他的身体拉向了自己,仿佛要拥抱他一般,同时握起他的手,将刀柄攥在他手里,刀尖向着自己胸口猛刺了过去,司马奕被相龙用力抱住的一瞬间明白了相龙的意图,他惊呼一声“相龙!”

霎时间匕首已没入楚相龙的胸口,他随即就呕出一口血来。司马奕微微挣开了这拥抱,抽出了握着刀手,低下头,想要探究相龙的伤势,还来不及看清那把插在相龙胸前的匕首,相龙已失去重心向前一倾,顺势要跪到他身前,他立刻伸出双臂接住相龙的身躯,可是相龙的身体像是没有了支撑,沉重的他竟一时扶不起,便随他向下一沉,也以一种面面相对的姿势也跪了下来。

相龙已使出最后一点力气支撑着自己的身体不一头栽倒过去,努力看着司马奕,在他脸上来回的描摹,用眼光轻轻抚过他每一寸惊愕与悲痛,他挣扎着挤出几个字:“相龙不为楚家……一生只为你一人,足矣,活着……”像是并未说完,相龙的眼光就慢慢黯淡了下去,垂了头没有了气息。司马奕搂住相龙垂下去的身体,让他的头靠在自己肩上,紧紧的抱住他不让他倒下去,把脸埋在他脖颈里。口里不断的喊着“相龙,相龙,相龙……”

见此情景,桓府的使者满意的将盒子盖好,他本欲上前检查楚相龙是否当场毙命,又有些忌惮此时这位一无所有的圣上误伤到自己。想着心见铁必死无疑,便打消了想法。只望向司马奕的背影上下打量了几眼,这位昔日的圣上跪在这湿冷的牢狱地上,抱着具死尸,也像是失去了活人的生息,连背影看去都显得枯槁,楚相龙呕的血已然打湿了他的后衫,留下了长长的,殷红的痕迹。他们相拥的画面好似静止了一般,仔细看,又能看得出这位圣上的肩膀在微微的抖动。看完这番光景后,他转身欲出牢门,毕竟谁也不愿在这死牢里耽误时间,沾染到什么晦气。就在他走出牢门的一瞬间,突然被身后一声撕心裂肺的吼声吓了一跳,险些撞到牢门上,他拍拍自己前襟,没有回头,径直走了出去。

第13章 晋废帝孑然赴会稽,谢石安忙访桓温府

深秋的清晨陌然萧瑟,枯黄的树枝上吊着的叶,不景气的垂着,稍有凉风又簌簌落下去,躺在树下的旧叶上盘布着白色的霜晶,不阴不晴的天气,更显得阴冷,太极殿外的石灯逐一被熄灭了,宫人们有序的穿梭着,唯有圣上的寝宫前,站着两队身披铠甲的武侯,阻挡了伺候的宦官婢女一概不得入内,这些人又不敢原路返回,只好恭身端着盥洗的盆盂衣饰,即便这晨起的凉意使多时不动的手脚刺痛起来,仍不敢发出一点声响的候着。

朝堂大殿的主位上,正襟危坐的是崇德太后,她的贴身宦官正高声念着她的懿旨:“……司马奕人伦道丧,丑声遐布。既不可以奉守社稷,敬承宗庙,且昏孽并大,便欲建树储藩。诬罔祖宗,颂移皇基,是而可忍,孰不可怀……”。

大殿正中颐指气使站着的紫袍大官正是桓温,桓温微微抬着头,满意的听完宦官将司马奕的劣行一一列举,最终太后懿旨,废掉司马奕的皇帝之位,贬为东海王,杖杀皇后、宫妃及三个逆子,限司马奕即日出京,前往会稽思过,以观后效。

懿旨宣读后,朝堂之上已沸腾一片,群臣们知道桓温昨日匆匆入京必有大事,只是没有想到他的手脚如此之快,构陷皇帝,逼宫太后,草拟诏书,再到废帝取印,只用了一夜的时间。而当今圣上虽无建树,可是平日里已然做小伏低,深居简出,处处小心,事事谨慎,没有想到最终还是落到这番田地。

众人的揣测与议论并不避讳朝堂之上这位紫衣大官,言谈中猜测前不久建康城中对圣上的诋毁之事也议论是桓温有意为之,群臣们眼见着几位皇子长的苦死当今圣上,又怎能是秽乱后宫所出。且不说楚三公子与圣上有何不妥,此人在军中名望甚高,子弟中也无不佩服,圣上多次夸赞,进封虎贲将军的诏书也早就草拟了,为何停止了,怕也与桓氏有莫大的关系。定是桓氏怕皇帝控制军中势力,削弱自己,而百般阻挠。如此类的发声不绝于耳,桓温立于殿中却毫不顾忌。

这时一队侍卫押送着一身白色内衫的司马奕上了大殿,群臣立刻肃然的望着这位废帝,桓氏的亲卫丝毫没有允许他驻足停留,便押着他在群臣中间走过,向殿外而去,这时候有些老臣终于按捺不住内心的悲伤,已经开始低低的啜泣了起来,他们知道这司马氏的天下势必要被桓氏取代了。

于是群臣自发的跟随着这位废帝,边走哭着,权当是相送了。司马奕就那样眼神空洞,面无表情,不发一声的向前走着,一直走到宫门之外,都没有抬头看上满朝文武一眼,他赤着脚,走在这冰凉的石子路上,却丝毫感觉不到寒冷,他心中的寒冷已然超越了冬日里的凛冽之风。

司马奕就这样一直走,不知道多久,终于走到了一辆马车的面前,他停下脚步,站在车前回过头,蓦然的看了看这些掩面而泣的朝臣,深施了一礼,这一礼可谓是一揖到地,半晌未起,顿时朝臣们哭声更加大了起来,一声声陛下喊的痛彻心扉,一句句臣无能道尽了他们心中的苦楚。可是这些如今在司马奕眼中,已无法感动半分了。

自从他独自一人坐在这高高的皇位上,就没有想过可以依靠哪位重臣替自己解决桓氏的问题,一般的世族参与进来,就是灭族之祸,何必牵连无辜,兄长在位之时王谢二族已经备受重创,无法依仗,身边只有相龙拼死一搏,最终落了这么个下场,自己孑然一身,如今,也只剩一具躯壳。

司马奕又环视了这透着寒意的宫殿,这吞噬人命的怪兽,这围困欲望都城,这曾有过拼死一搏的坟墓,这满载至亲之人鲜血的牢笼。没有再望向群臣,司马奕抬腿蹬车,挑帘入内。随着车夫的牵动,车轮转了起来,发出了陈旧的低鸣,与车外哭声、喊声交汇在了一起,渐渐的被抛在了身后,前尘往事随着车轮带起的阵阵烟尘消散在这刺骨的寒风中。

宫中一夜之间遭此巨变,谢安确实始料未及,想起当初司马奕寄来的书函,他内疚了,即使当时不能与圣上联手抗衡桓氏,也应该与其详谈蛰伏的利弊,也不至于今日,可气的是桓氏如此咄咄逼人,居然因一己私怨,废了天子,简直大逆不道。谢安立刻找到了王坦之,与他简单的一番讨论后,达成两点共识,一是尽快拥立新君,以防天下动乱,二是全力阻止桓温谋朝篡位,维护司马氏的江山。

王谢二人先是选准了当下桓氏面前最红的谋臣郗超,立刻下拜帖求见,虽是打算着与郗超一同说服桓温拥立新帝,可是他们二人都知道,郗超此时已经不同往日,是桓氏第一走狗。

郗超竟然十二个时辰未见,二人就在郗府门外等了十二个时辰,郗超最终还是没有见他们。谢安当机立断,此事不宜拖延,只好卖卖旧情,直接面见桓温,于是二人又下拜帖,来到桓府,意外的桓温倒是直接将他们请了进去。

桓氏的正堂上,还是那块“中流砥柱”,越发的刺眼。谢安见桓温竟然已经在主位上等着自己,便心中起疑,觉得他必是刚召见过什么人,而此人并未在门外遇见,那么最大的可能,这位客人还在桓氏府内,谢安不禁疑惑,此人是谁呢?

桓温见谢安、王坦之前来,脸色带着些许不善,平心静气的邀请两位入座,随即攀谈起来。

“石安,近来可好?多日不见,桓某甚为思念啊!”桓温眼中透露出旧友般的善意。

“多谢子符记挂,谢某如公所见,一切安好,只是心中忧伤。”谢安不想过多的寒暄还是正事要紧。

“何事令石安忧伤,不妨与我说说。”桓温知道他的来意,也不想继续绕弯子。

“谢某每每想起,东海王平日里安分守己,处处小心,却有今日,则哀叹不矣,不能入眠。既然他年幼失德,桓公已废之,心中该有帝位之选吧!”谢安说的直白,桓温听的清楚。

上一篇:日月晕华珠贰下一篇:代嫁皇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