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见那些人果真动起手来,连忙上前护住了应迦月,喊道:“你们别打了,这是少爷心爱之人!你们忘了平时少爷对你们多好了吗?别打了……”
三七的话淹没在了嘈杂的人声里,此时,忽然传来一声浑厚的呵斥声:“住手!”
却是秦九韶的父亲——秦季槱。
众人见状,连忙散开了,连扫把掉在地上也不敢拿。
郑氏看见自家相公来了,顿时迎了上去,哭着道:“老爷……”
“好了!在家门口哭哭啼啼,喊打喊杀,成什么样子?”秦季槱皱着眉横了她一眼,那郑氏连忙缩在了他的身后,不敢再出声了。
秦季槱将目光移到了应迦月的脸上,缓缓朝她走了过来。
那些人虽然动手打人,但下手都不重,不过是象征性地完成夫人的吩咐罢了,是以应迦月还能挺直脊梁跪在地上,看着面前这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面色虽然苍老了许多,可一双鹰目却坚毅如铁,隐约能看出年轻时候的样子。
“你刚说的话,我都听到了。”秦季槱看着 她道,“只不过,我们秦家不缺女儿,也不缺望门寡。”
应迦月垂眸,没有说话。
然后便听对方淡声道:“这是他自己舍身取义的结果,与你无关,无需歉疚。”
“怎么能无关呢?”郑氏在身后小声说道。
“你闭嘴。”秦季槱皱起眉来,郑氏连忙噤了声。
四周很安静,秦季槱凝视着应迦月的眼睛,轻声道:“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听到这句话,应迦月整个人都愣了愣,忽然觉得心头的郁结之气都通畅了许多,而那多日的悲痛,也在这一刻找到了出闸口。
他这是在告诉自己,与其执着于不可挽回的过去,不如抬头看看广阔的世界。
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父亲,才能教出来秦九韶这样近乎完美的人吧。
****
“陛下。”
唐见刚说完,忽然看见了一旁的赵与芮,不知道下面这句话该不该说出口。
自从新帝赵昀登基之后,便追封自己的生父为荣王,而赵与芮作为新帝唯一的亲弟弟,便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荣王嗣子,他年纪尚小,向来对哥哥敬重,虽然曾经也顽皮无知过,可现在也收敛起了性子,安安稳稳地做起了富贵荣王。
赵昀没有搭理唐见,只搁下手中的笔,问向自己的弟弟:“画得如何?”
“哥哥……皇兄的画技越发出神入化了。”赵与芮还没完全改口,说错了话,一时慌了神,生怕赵昀责怪自己,抬头小心翼翼地觑了他一眼。
以前,哥哥是带着他上山打兔子、下河捉泥鳅的赵与莒,可如今不同了,他是天子,同天子说话的时候,须得恭恭敬敬,斟酌再三。
赵昀轻笑了一声,摸了摸赵与芮的头:“与芮,你这是怎么了,开始怕朕了?”
赵与芮讪讪地笑了笑:“皇兄说笑了,怎会呢?”
“不必如此拘谨,往后还像从前一样便是了,你可是朕一母同胞的亲弟弟啊。”赵昀笑了笑,这才看向一旁的唐见,漫不经心地问道,“何事?”
见他不介意赵与芮在一旁听着,唐见便拱手道: “回陛下,属下已经查明,当日散布陛下养外室谣言的人,出自贾府……贾府二小姐贾似烟花重金收买了临安城的乞丐,让他们四处造谣……”
“是吗?”赵昀面上没什么表情,手中的宣纸却被毫不留情地揉成了一团,良久,他轻喃道,“咱们这位贾二小姐,嫌命长了呢。”
第57章 凤印
离开了秦府之后, 应迦月没有先回贾府接樱桃, 因为她知道自己现在还没有保护身边人的能力。秦九韶父亲的那一席话, 让她在晦暗的世界中豁然开朗,渐渐找到了一点点活下去的理由。
的确, 这世上千千万万个人,谁没有绝望悲痛过?多少人经历过比她更要痛苦百倍的事情,也不见像她这样寻死觅活,喊打喊杀的。
应迦月缓缓侧过身来, 看向了丞相府的方向,忽然有些自嘲的笑了起来,想起自己那日竟然还想着混进去给史弥远当侍妾, 就觉得幼稚又好笑。除了一腔热血的送死,没有半点作用。
古往今来,像史弥远这样祸国殃民的奸臣、权臣比比皆是, 也没见几个皇帝动手暗杀的。或许正是因为他们清楚的知道, 一个权臣所代表的绝对不只是他一个人, 而是他背后成千上百错综复杂的势力。就算杀了一个史弥远, 还会有第二个王弥远、李弥远,这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那一刻,她忽然能理解秦九韶了,理解他为何苦心钻研数学、营造、军事。
那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 唯有依靠自己的实力, 才能做到自己想做的事。
据她所知, 史弥远虽然构陷忠臣、贪腐乞和, 称得上是为所欲为,可非但没有被列入《宋史》的奸臣传,甚至还粉饰了他的罪行。
没关系,他们不写,她来写。
在南宋做一个记录真实史料、探访风土人情的古代记者,倒也不错。
短短一日下来,应迦月逛了好几家现代从未听说过的商铺,见到不少在后世渐渐失传的新鲜玩意儿,又在茶楼听了会儿说书,甚至还在燕馆歌楼周围转了转,漫无目的,却所获良多。
实在走累了,这才找了个面馆,寻了个舒舒服服的角落,用刚购得的空白书册,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一记录了下来。
闻见四周传来的葱香味,应迦月喊道:“小二,来碗阳春面。”
一旁原本只是想盯着她,结果跟着她走了整日的几个护卫,几乎都快要累散架了,好不容易在远处找了个位置歇脚,大口大口地喘气道:“这姑娘怎么这么能跑啊……”
“谁说不是呢,这客栈哪里关得住她?”
应迦月哪里知道自己被人跟踪了,只坐在那里自顾自地写着笔记,她的字本来就写得极好,除了大气规整的赵体,簪花小楷也不在话下。想到在茶楼里听到的一个八卦,说某某官员犯了罪,从辖地被流放到了苏州……
从穷乡僻壤的三四线城市直接发配到富庶的鱼米之乡?
哈哈哈真是太惨了。
因为南宋国土面积不大,若非重罪,发配流放的距离大都很短,不像清朝动不动就流放宁古塔,大多时候就是公费某省一月游。
虽说好笑,但不免也有几分心酸,只将这些见闻都一一记录在纸上。应迦月正坐在原地怅然的时候,忽然有素衣男子在他面前坐了下来,松竹般的气息隐约有些熟悉。
应迦月抬起头来,正正对上了赵昀探究却专注的眼神。
“……”
看见来人,应迦月没好气道:“你来做什么?”
“我听说你在记录临安的所见所闻。”赵昀温柔地看着她,忽然轻轻笑了起来,“没想到月妹妹竟有如此闲情雅致,不知你这册子里,都记了些什么?”
他将目光投向了应迦月的册子,一眼看去,上面的字迹秀美端方,一看就是她平日的风格。看多了枯燥乏味的奏章,此时看到这样的字,颇有些赏心悦目。
赵昀听说贾似烟在客栈放火的事情之后,立刻放下手中的政事便出了宫,生怕她出什么意外。可一路上听说了应迦月对付贾似烟的法子,又是无奈又是好笑,这才巴巴地赶了过来。
可谁知应迦月并不欢迎他,只没好气地将手中的本子合上,敷衍道:“没什么,不过是些谁家公子新置了一房外室,谁家夫人昨日受了风寒之类的无聊小事,不值得沂王殿下挂念。”
“是吗?如此无聊的小事,却难得见你笑得如此开心。”
赵昀并未介意她的态度,只觉得她能从自己的世界走出来,已是上天恩赐了。
应迦月瞥了他一眼,冷漠又疏离:“被殿下关了这么多日,好不容易逃出来了,自然是开心的。”
赵昀干笑了两声,正要继续说些什么的时候,小二便端着阳春面走了过来,搁在了应迦月的面前:“客官,您慢用~”
应迦月接过面,直接开吃,好像自己面前根本没有这号人似的。
远处,默默跟在赵昀身后,乔装打扮的暗卫都是冷汗直下,默默为这胆大包天的姑娘捏了一把汗。
赵昀却并不在意,相反,这几日被宫人们恭恭敬敬伺候着,一言一行都要用君王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此刻在应迦月面前反而自在了许多——即使她态度并不好,他却找回了些许从前的感觉,仿佛他还是绍兴府那个无人问津、一穷二白的小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