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卢居士虽然说的是问句,但李馥却觉得,她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对呀,”李馥坦然承认道,“想让更多人过得更好,这也是理所当然的吧?”
豆卢居士却并不觉得,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理所当然的。
因为七娘对所有人都抱有善意,她身边的人也大都用善意回报她,所以她才会觉得,其他人也是这么看待这个世间的。
宫里人都说她是天人下凡,现在看来……
李馥不知道阿媪想到了什么,但是她却觉得阿媪望向她的目光越发怜爱。
“……托你们的福,阿媪这段时间赚了不少钱。”豆卢居士话锋一转,李馥心中有些明悟。
“想让更多人过得更好,但同时还能赚钱,这样的好事可不多见。”豆卢居士望向八角亭之外,初夏的微风吹动太液池的水面,带来一圈圈温柔的涟漪。
李馥已经猜到阿媪要说什么。
“更多的,还是赔钱也没用的事。”豆卢居士笑了,她指着湖面上新增的一架小小的水车,“馥儿知道水车的事吧?若是将朝廷也看作一家商家,那么买水车的专利,就是一门纯赔钱的生意。”
“但朝廷当然要买。”她转回头看李馥。
李馥点了点头,“因为对于朝廷来说,账不是这么算的。”
豆卢居士点点头,“所以,对于阿媪来说,账也不是这么算的。”她顿了顿,“对于馥儿你们来说,账也不是这么算的,对不对?”
李馥和豆卢居士同时笑了。
对于商盟来说,他们的首要目的自然是赚钱,这无可厚非,却和李馥他们的目的并不完全等同。而阿媪看出了这一点,于是她便要用她赚的那部分钱,让他们圆桌会放开手去做赔钱的生意。
远远地,高力士向这边走来,他看见了相视而笑的两人,忍不住在心里想:豆卢居士和万安公主,真像是一对亲生的母女。
他带来了圣人对万安公主出宫时间的决定。
第77章 暑假
开元六年四月二十四, 李馥收拾包袱来到景龙观,这一次, 她要告别小伙伴,在这里长住。
小伙伴们十分不舍,但在李馥许诺他们, 一定找机会给他们夹带宫外的新鲜玩意之后,他们纷纷抹掉了眼泪,转头就开始催促李馥赶紧出宫。
李馥对小伙伴们的翻脸不认人十分愤怒。
虽说是在景龙观,也算是自己人的地盘了, 但她也是去清修的呀!没有正当借口,他们以为自己很方便在长安城里到处闲逛吗?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她爹倒是真心心疼她,七娘虽说已经出家, 但她在宫里的用度一向没有削减,皇后对她的关心还更多了一些,这次出宫清修,谁知道景龙观里的道士们会不会一时转不过弯来,非要让七娘做足了早晚功课?
李隆基一想到这里,几乎要当场反悔。
但他又想起叶法善单独和他说的话, 万安公主是天人化生, 宫里是人间富贵地,长时间待在宫里,对公主修行完满没有好处,甚至还会有提前应劫的凶险。
如果今后,七娘每年都要在观里住一段时间, 那早点让她习惯也好。
李馥离宫,只带走了豆卢姑姑和陈延年,以及如意和长宁两位道童,她将其他人都留在了万安观里。
这一来,是因为万安观的同学们还有义学那边的教学任务,如果跟随她闭关的话,就不能再继续去义学,这显然是醉心教育的李校长所不能接受的。
二来,则是李馥觉得,闭关修行就要有个闭关修行的样子,她都要靠远离宫里这个人间富贵地来修行了,身边还跟一圈伺候的人算怎么回事?
李隆基没有对李馥的决定多说什么,他只是又给景龙观多派了一批护卫。
于是,当李馥轻车简从来到景龙观之后,她除了见到卢齐物和他的几位师弟之外,还见到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人。
“内常侍奚泰,见过公主。”
听见这把熟悉而怪异的沙哑声音的一瞬间,李馥的背后瞬间起了一串鸡皮疙瘩。
夭寿了!这不是她在东都和阿媪一起见过的奚太监吗!他怎么会在这里?!
李馥心里乱七八糟,但面上还要装出风平浪静的样子。
在李馥来到景龙观的头几天里,她忙着享受新生活。
她爹给她特批的暑假时间不长,只有一个月出头的时间,她会在宫外住到五月底,赶在六月初五,皇后殿下的生日之前回去。
时间有限,她的活动范围也被限定在景龙观之内,如果没有特别好的机会,李馥就打算专心在观里敦促卢齐物他们好好挥舞锄头,将道门的家底给挖了。
毕竟是叶天师升天前的遗愿。
景龙观原本是长宁公主的别府,成为道观之后,也有很多布局没有改变。李馥到了观里一看,卢齐物他们给李馥准备的清修之地,就是府里原本为公主的子女准备的小院。
李馥草草看过,觉得没什么不满意的,就让豆卢姑姑将自己的铺盖放到了其中一座二层小楼上。
马上就要盛夏,睡阁楼才凉快不是?
看完住的地方,李馥又马不停蹄地要去看观里的化学实验室。卢齐物顾及到圣人派来的奚常侍在场,不过李馥知道奚太监大概是不会多嘴的,于是她简单找了个借口,就说开始清修之前,应该去给三清和叶天师上一炷香,就跟着卢齐物一头扎进了他们景龙观里新建起来的、用化学的方法验证道门典籍的地方。
之后这些天,李馥乐不思蜀地过起了自己的“清修”生活。
每天一大早,李馥在清凉开阔的二层小楼中醒来,豆卢姑姑和她睡在同一间屋子里。自己洗漱更衣之后,李馥会绕着紧挨着小楼后的一小片竹林晨跑几圈,之后再简单地擦过汗、洗过手脸,再吃完陈延年他们送来的早饭,然后带上如意和长宁,一起去化学实验室和卢齐物他们研究钻研道门典籍。
道门最基础的道德经总共只有五千字,出了名的言简意赅,后人从里头看出什么意思的都有,各种解释纷纷杂杂。李馥没有六经注我的霸气和学问,就谦虚地挑了几条可以被歪解的理论出来,当做她这一门新外丹派的立派根基。
“无,名万物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万物之始不是物质,而是能量,这部分情况我们不要用物质的眼光去研究;而在物质诞生之后,区别就产生了,万物之母是我们可以研究的基本粒子,不同的粒子按照不同的规律组合,成为了不同的物质,这些物质又各自反应、混合,最终成为了世间万物。”李馥在上头敲黑板。
卢齐物以及他的师弟们:……不,我们学过的断句不是这样的。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所以,若是从能量的角度出发,就可以发现反应背后的奥秘;而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出发,就可以看出微观上元素守恒的道理。”
卢齐物以及他的师弟们:等等,难道不是“无欲,以观奇妙,有欲,以观其徼”吗???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反应的过程,就是原本有某些元素的物质失去了这些元素,原本没有这些元素的物质得到了这些元素;又或者是易溶于水的物质变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不稳定的物质分解成了稳定的物质、高能级的物质变成低能级的物质……参与反应的一个物质发生了变化,则相应的另一个物质也要发生变化。”
卢齐物以及他的师弟们:……算了算了,公主你说什么就是什么吧……
“天之道,其犹张弓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与之——自发进行的反应方向,是让高价态的物质被还原,让低价态的物质被氧化;是让高浓度的物质减少,而让低浓度的物质增多。所以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而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我们想要的产物,有时不能通过自发反应得到,那么就必须反其道而行之,而孰能损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也就是说,我们道者的使命,就是努力研究,探索出‘损有余以奉天下’的人之道。”
“这就是这一支外丹派的根本道理。”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这也就是李老师为道门人士专门准备的改造版化学课大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