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她记得的一样,今晚在这里值守的,果然是和她关系不错的两位内侍,霍星子将自己带来的东西给他们分了,又和他们说起,她这两日听见人声的事情来……
“不管怎么说,事情还是拖住了,只要拖住,最后被赐死的可能性就不大。”密室之中,李馥揉着太阳穴,不免感到,想要操纵人心,还真是件需要运气和实力兼备的事。
皇帝去看望武惠妃之后几天,她才渐渐从宫里的种种动向、以及进宫的卢齐物那里,辗转得到了那天的大部分真相。
当她得知,武惠妃用来说服皇帝的借口,竟然就是自己托梦之后,在略一咋舌之外,也不觉得多么意外,因为这原本就是自己为她准备的上好理由。
由武惠妃去说这番话,其实比她自己在皇帝面前说这番话,效果要好得多。
这一来,自然是因为武惠妃和皇帝之间的亲密关系,这种男女之情带来的信任感,和父母对子女、抑或是天子对仙人全然不同,是一种更加柔和却更潜移默化的力量,而二来,也是因为皇帝不是武惠妃,不说圣人身边的多重警戒要怎么绕开,就算是李馥成功做到,在她爹面前装神弄鬼,她爹能看出破绽的可能性,也比武惠妃能看出来的可能性,要大得多了。
且被皇帝当面看穿的后果,在那时的准备之下,李馥还承担不起。
只不过,武惠妃竟然真被她吓出了点毛病,还在皇帝面前就发作起来。那日,她后来又说了半截真心话,等到回神之后,干脆彻底装了回疯,又干脆利落地晕了过去。
等到卢齐物他们进宫,武惠妃方才在他们的“一番努力”下“悠悠转醒”。卢齐物他们冷眼旁观,同时也从皇帝那里得知了大部分的真相,转头和李馥接上了头,于是李馥才知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么一来一回,皇帝对于太子的事,仿佛是彻底不想过问了,几位皇子依然被关押着,而皇帝也没有见他们的意思,只是在广招医道高人,要先把寿王调理好再说。
废太子的事迟迟不见分晓,李馥今天又得到一个消息,说是王训即将进京。她盘算了一会,觉得这次进宫,主要的目的已经达到,最坏的局面已经不大可能发生,那么她就没必要在宫里继续耽搁下去。
“对了,万安观这里还是不方便久呆,这里的密室都是我当年仓促改建的。上次若不是要和卢齐物接头,只能在这里碰面,我也不会跑到这里藏身。”
在她对面,粗眉毛的骆升默默点头,他说:“若是考虑出宫,还是回原本的藏身处更好一些,师父那里安排起来也方便。”
李馥点点头,“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半夜离开这里,最快后日出宫。就这几天来看,万安观这里晚间的守备一直都很稀松,和来的时候一样,离开应该也没什么难度……”
正在李馥和骆升商议离开的诸般事宜的时候,若是有人的视线能够穿过密室的墙壁、空房间,以及后院中的一片空地,那么他就可以看见,一名宫女和两名内侍,正打着灯笼在这里寻找着什么。
霍星子将与她相熟的两名内侍撺掇了来,她小心翼翼地往那口硕大的酱缸方向走了两步,又示意那两人和她一同仔细听。
和霍星子说的一样,静谧的夜色中,确实传来一些若有似无的响动,和人的说话声极为相近。
但是声音过于细小模糊,说的什么,却是听不真切。
霍星子见那两人脸上也露出敬畏的神情,便对他们比了一个“嘘”的手势,三人和事先说好的一样,蹑手蹑脚,又回到了前殿明亮的灯光中。
“我说的没错吧!嘿嘿!”找到了证人,霍星子觉得自己果然是命中注定的有缘人……
李馥以为,王训还有一段时间才会赶到长安,但是实际上,在她说完这句话的第二天清晨,一支来自边关的骑手,便带着一路快马加鞭的风尘,来到了他们或是阔别已久、或是从未得见的长安城里。
作为公务调动,王训回京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马不停蹄、进宫面圣!
李隆基看着风尘仆仆的养子,一时之间百感交集。
“忠嗣你来了,听说,你成亲了?”话一出口,就连李隆基自己也愣了一愣,他没想到,再次在含章殿见到这孩子的时候,脱口而出的,竟然是这样一句家常闲话。
第168章 再见面
“是, 臣成亲五年了。”
愣了一瞬之后,王训毫不犹豫地答道。
李隆基想起往事, 几乎脱口而出,让他改天带他媳妇进宫看看, 皇……罢了, 这大明宫里早没有皇后了,阿婉对忠嗣又没有养育之恩, 他带着新妇来, 阿婉要和他们说什么呢?更何况,现在这个情况, 也不合适宣召外命妇进宫。
想到现在这个情况, 再想到他将王训调进京来的目的,李隆基知道,重新梳理禁军,消弭任何不稳定因素, 更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
于是, 一句家常闲话之后,君臣二人,很快进入了正式的奏对环节。
王训虽然是一路风驰电掣赶到京城的, 但是关于在禁军中要如何行事,他早就有了一整套大致的方略。
李隆基听过之后,对自己的决定更加满意,他让王训回去好好休息,过几日再去北衙中上任便可。
而这时, 王训又对皇帝提出了一个请求。
为了禁军中的人心安定,他希望圣人能够公布,将前太仆寺卿,现瀼州别驾王毛仲赐死的理由。
若非王训提起,李隆基几乎都忘记了那个在盛怒之下,被自己派人赐死的粗豪奴仆。
他当场没说什么,只是将王训打发回去,但是等到朝会结束之后,他还是对高力士问了一句:“算算时间也该追上了,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吗?”
不出李隆基预料,高力士果然回答并未。
李隆基嗯了一声,之后便一直沉默不语。
高力士也静静地陪着皇帝,他知道自己侍奉的圣人,实际是个感情用事的人,而他也或多或少地意识到了自己有这个毛病,所以在政事方面,圣人会时刻警醒,再三斟酌,同时也愿意听宰相等大臣的意见。
但是在私事方面,圣人却并不愿意这样,他更随心所欲一些,对于家人,他愿意付出一些真心,也更欣赏真心对他的人;但是龙有逆鳞,触之即死,他的底线也一直摆在那里,就像当年当廷杖死薛王的小舅子一样,当帝王发怒的时候,他并不会过问对错,只会发出雷霆一击,将所有可能的隐患,都毫不容情地扼杀。
所以这次的事,高力士即便看出了很多,但也不敢轻易插嘴。
他还记得那位公主说过的话,‘互相猜疑的循环一旦形成,事情就只会一步步放大下去’,太子是否有弑父自立之心重要么?重要,也不重要。
对于无关之人,又或是不偏不倚的天道、青史,事情的真相可能很重要;但是,对于随时可能被赐死的太子,以及这宫里利益攸关的每个人来说,只要圣人认为他有,那他不管能不能逃过眼前这一劫,他的太子之位,都算是完了。
对他们来说,事情的真相如何,反而并不重要了。
所以,现在有心人想要左右的,无非就是圣人的心意。
而随着事情越拖越久,局势也发生了几次变化,若说原本高力士并不敢多说什么,只等着给太子收尸,但是先是发生了武惠妃被托梦一事——顺便一说,关于这件事,高力士完全相信那就是真的,即便惠妃娘娘可能在细节上隐瞒了很多。
这一来是因为他知道,那位娘娘不可能主动改变主意,她没有任何理由要放太子一条生路;二来,也是因为武惠妃说完之后,明显精神失常的表现。
所以,她当是真的经历了一番来自天人的敲打。
这之后,高力士便知道圣人的心意发生了变化,而今天,圣人又过问了王毛仲的生死——这便是一个明显的信号。
想到这里,高力士便觉得,如果圣人的心意就此动摇,那么自己也可以多少说一两句实话,毕竟在不会影响自己的前提下,替太子说一两句话,也算是对得起他自己的良心了。
于是在圣人的沉默中,高力士用稳定得一如既往的声音问道:“不知圣人,可要派人去追回第二次的中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