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公主搞事日常+番外(154)

作者: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姚崇半躺在一张怪模怪样、下头还带着轮子的榻上, 据说是圣人专门赐给他养病的轮椅。他看上去精神还不错,就是身体已经不太好了。

姚崇拒绝了一旁老仆的服侍,他自己拄着拐杖站了起来, 招呼两位客人陪他去后院走走。

宋璟和韦凑迈步跟上。

姚崇和宋璟说他方才提出的想法:“如果要办,那就不是公开贩卖,而是仅供政事堂和圣人参考的东西。且不管是接受投稿的范围,还是审稿的标准,这些都还有可商榷之处, 否则就是给后来人上脚镣。宋广平你自己不就是吃了这个亏?结果你想了半天, 竟然要把扳倒你的东西拿出来用, 嘿!”

正如姚崇所说, 宋璟今日来找姚崇,除了来探望对方之外,还将他近来想办一份议论时政得失的报纸的想法略微提了两句。

他确实有征求对方意见的意思,只不过他没想到, 姚公还是一如既往地犀利,不仅直接指出了这件事中的细节问题,还顺便刺了他两句。

宋璟暂时没有说话,春日的阳光正好,正落在姚府后院崭新的水泥墙面上,墙面表面也刷了白灰,但间歇露出的灰色以及不需要朱色廊柱支撑的结构,还是表明了这和夯土显著的不同。

时代变了,这几年回京之后感受到的变化,比他一生中其他时间内,感受到的所有变化都多。

这让他觉得,自己还有很多可以做的事。

“若非如此,某也不会有这个想法。”宋璟说,和姚崇方才说他“吃的就是这个亏”一样,他指的就是自己被各方面舆论骂到罢相的事,其中报纸的作用不可谓不大。

但他对此心平气和,甚至还想自己办报纸。

报纸就是个小御史台,只要运用得当,不管是用来了解天下各处的真实情况,还是用来探讨每一项决策的得失,都是一件了不得的神兵利器。宋璟早就看到了这一点,但是他一来事务繁多,二来也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直到他自己从相位上退下,才干脆打算亲自来主持这件事。

而且,他也没有错过姚崇实际上要表达的意思:“姚公也不反对,那某看,这件事就可以这么办了。”

姚崇看了宋璟一眼,“嗯,可以办,你愿意担责任的话。”他说。

宋璟同意姚崇的看法,他也认为这件事里还是有不小的风险。这一风险不仅仅在于过度发散的议论可能有害于实际事务的推行,还有一重风险,就在于天子对于此事的看法。

不是谏官却议论朝政甚至天子,这里的分寸极为微妙,也就只有宋璟这样的前宰相敢出头做这件事,也只有他这样开府仪同三司的身份,才担得起这份责任。

但宋璟依然觉得这件事可以做,因为——“当今不是曾经那几位陛下,至尊虽然乾纲独断,但却不是不知道兼听偏听的道理。”

姚崇点点头,也正是因为如此,姚崇才会认为宋璟这个主意勉勉强强,算是个好主意。

既然说到圣人……

忽然,姚崇想到了什么,他扭过头来看宋璟,“……宋广平,你很着急啊。”他说,“源汝明明哲保身,张嘉贞过刚易折,你这是怕自己退了,往后再没人能像你我二人一样,还能约束圣人的权柄。”

宋璟抚了抚胡须,没有说话。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宋广平我劝你一句,”姚崇冷笑一声,他想起当年自己和源乾曜的对话,但他看见宋璟云淡风轻的脸色,又很快意兴阑珊:“哼,算了,我说了你也不会听。”

可惜,他放过了宋璟,宋璟却不打算放过他,他转过头来盯着姚崇道:“但姚公不觉得,此时此世,正是办这件事的大好时机么?圣人威严日盛,又一向圣明烛照,几次改革都由圣人一力推进,这固然是皇朝之幸。但姚公也说,你我二人退下之后,后继者便再难有愿意和圣人对着干的人。”

“故而,某便要让不同的声音有发出的机会。只要有理有据,他们都可以说话,不管他们批评的是不是圣人。”说到这里,宋璟忽然转向韦凑,“有关这一点,彦宗兄一定同意某的愚见。”

韦凑一生中几次遭到贬谪,都是因为当面顶撞当时的皇帝。

他对宋璟点了点头。

“况且,某确实和姚公不一样,”宋璟又对姚崇说,“某对圣人更有信心,也并不觉得,当今圣人,会因为这种事要了谁的脑袋。”

姚崇不说话。

宋璟看了看他,又总结道:“某不是着急,某只是看好现在的年轻人、更看好如今这个时代罢了。”

姚崇不知道宋璟是否是对的,但他确实更愿意相信他是对的。

圣人不一样,时代也不同了。

“如今这个时代啊……”他听上去十分感慨,“回头一看,这几年的长安竟然变了这么多。现在的年轻人喜欢什么,老夫是越来越看不懂了。”

一说起这个,仨老头就太有共同语言了,方才严肃的气氛一扫而空,几位退休的金紫大臣八卦起来,和里巷里抱怨自家小年轻的老头们也没什么不同。

他们从长安城里遍地开花的商盟百货店,谈到在贵妇圈里的地位越发不可撼动的女士生活馆;他们说到各种商人们想出来的层出不穷的广告,当时看着觉得自家需要,但是买回来又不太像是那么回事,当然了,在女士们面前是不好这么讲的,而且皂团确实是好用;他们又说起,将作监去年在长安城里用水泥完全改造的一整个里坊,里头建的那些样板房和样板小区其实还挺不错,如果姚相公当年有这样的房子分配,他就不用去罔极寺借住了;当然,姚公现在的房子也是御赐的,配置又比那些量产货好不少。

他们还谈到,虽然现在书馆里的书是越来越多、越来越好了,可年轻士子却都喜欢去那里聊天而不是看书,这简直是暴殄天物、大大有违诸位相公当初设立书馆的初衷。他们都知不知道,想当年他们读书的时候,要借一卷同窗家独有的注疏,是恨不得把人当祖宗供起来……

“……说起来,韦彦宗,”姚崇忽然对韦凑说,“老夫一直都想坐一次热气球,你看你现在还能混进将作监吗?”

韦凑:……

韦凑混不进将作监,韦凑带着宋璟和姚崇跑去国子监了。

他直接找到梁令瓒,因为他知道国子监这里也有一个热气球,就是梁令瓒管着。那是国子监向中书申请之后,朝廷批准将作监在这里放一个做教学用具的。

梁令瓒倒是认识韦凑,也见过宋璟,于是这几位退休老头,光明正大地靠刷脸从“不知道他们喜欢什么”的年轻人手里抢下一个名额,公然利用职务之便,插队得到了一人一次的上天机会。

有操纵热气球资格的,也有国子学中的志愿者,不过姚崇他们身份特殊,带他们上天的都是将作监留在这里看守的小吏。

是从试验阶段就跟进项目的功臣,保证业务娴熟。

韦凑还认得人家,没事还能聊两句家常。他其实也没上过天,从前要保证主官的威严嘛,就没想起来这事,现在被姚崇勾起了兴趣,他就也凑了个热闹。

热气球缓缓升起来了,姚崇第一个上去,在陪同的小吏身旁,他没有坐在吊篮内专门为他放进去的软椅里,而是拄着拐杖站得笔直,在百余米左右的空中立得好似一棵劲松。

高空中,姚相公想吟两句诗,后来发现天上风大,十分有碍他的文思,于是直到从热气球上下来,他还没吟出来。

“……不行了,再也不上天了,老夫头疼。”吊篮停稳,姚崇扶着脑门下来,他对下一个进去的宋璟说:“你说张道济在北面用过这玩意儿没有?我看肯定没有,他那样自傲,若是上去了,多少篇赋都写出来了,可见他就是不敢。”

姚梁公忽然幼稚,非要和不在这里的老对头张燕公比一个高下。

从不在背后说人坏话的宋开府没有搭理他。

三位退休老干部把这里当游乐场,一个个上去完了又下来,之后又意犹未尽地在国子学里到处晃荡,正好偷听了几堂国子学里的正常教学。一开始,他们对那几名助教和博士的讲解还能提出点评,又或者是对认识的小辈的表现说一两句话,点评虽少,但都是字字珠玑;但是等他们不小心在梁令瓒梁博士的课堂边听了两耳朵之后,除了有点基础的韦凑之外,两位前宰相是彻底放弃了弄明白的希望。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