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公主搞事日常+番外(146)

作者:烟云一盏 阅读记录 TXT下载

甘凉之间一马平川,河西走廊向来就是大唐军马最大的供应地,这一路的轨道是最早一批完工的。

卢公利和元澄带上自己的兵,坐着这一段有轨马车就出去了,他们虽然是以骑兵为主,真要全速行军还能比有轨马车快些,但是有轨马车也能运马,这样多节省马力呀!而且擅长冲刺的军马和擅长负重的驮马是不一样的。他们这一路出去,舒舒服服地就能到甘州城下,就连辎重军粮也一并运到,这才是以逸待劳,打突厥一个措手不及呢!

提到轨道,原本杨敬述没觉得轨道能在打仗上派上用场,他只觉得会用在和西域通商上。这倒不是因为杨敬述杨节度使食古不化,不接受新鲜事物,他只是秉承了大唐军人一向的理念,最好的防守就是进攻,只要听说敌人有进犯的打算,那他们就会抢先出兵,去反过来抄了突厥人的帐篷。

所以在这个理念下,因为轨道只能修在自己地盘,也修不到突厥的大草原上,那他们开进草原抄他们帐篷的时候不就用不着了吗?结果万万没想到,因为己方队友的愚蠢自大,这次还真没来得及执行“积极的战略防御”,而是必须在自己的地盘上,执行被动的自卫反击了。

多丢人呐!都是王晙害的!

杨敬述在城墙上气得拍城垛上的水泥砖。

他伸长脖子往西边望,“算算时间,他们前天就该到了,如果突厥人没跑远,那他们昨天就该遭遇,而今天报信的就会回来一趟。”杨敬述算完这些,表情也有些严肃,“如果今日没有消息,那他们不是战败了,就是突厥人藏得太深……哪一种都不是好事!”

杨敬述今天会亲自来城头等着,就是因为这一点。

这边,杨节度翘首以盼,而另一头,卢公利和元澄带着几乎所有的河西兵,正从张掖追到删丹,终于在山谷里和突厥人正面对上了。

两日前,卢公利和元澄在车上养精蓄锐,一下马车就到了甘州城,他们在甘州城里整顿队伍,又立刻接到了甘州刺史送来的即时军情,说是突厥入侵的这一支人马并不多,约莫在两千人左右,不会超过三千,但是明显都是牙帐精锐,机动性非常好,他们现在正在张掖县的军马场里抢羊抢马。

甘州刺史知道他们能来这么快,所以在打探到突厥的情报之后,就干脆让人从马场那里撤了回来——那里的守兵不足以抵抗,就没必要增添无谓的牺牲了。

说完这些,甘州刺史就催卢公利和元澄赶紧动身,再不去羊马都被人抢完了!那可是军马,他们不抵抗就被抢完了,事后是要担责任的!

卢公利和元澄也没多余的废话,他们直接就把大部队开了出去,所有人都在车上休息得好好的,这时候正精神。临出发之前,元澄还特意找到甘州刺史,说死说活一定要让他把甘州城里的“那个”借给他们一并带去。

“好不容易有机会,就让兄弟们用用!”元澄说。

甘州刺史按品级和管辖范围,都是不必怕节度使府的副手、节度判官的,所以他这时候就硬顶了回去:“什么叫有机会!那东西那么笨重,你们又不是真的需要看对面的排兵布阵?这次哪里是该用的时候?!你们不赶时间么!还不快走!”

甘州刺史不答应,元澄是一点办法都没有的,不过元澄不要脸起来,也不是谁都能扛得住的,而且他还特别有诚意地让卢公利带着大部队先走了,他就领着自己身边一小队人马继续磨甘州刺史。

甘州刺史一看,人家脸皮都不要了,且正事也没耽搁,实在扛不住,还是把“那个”,也就是热气球给元澄装在大车上,又将经过培训的专业操纵人员都给他带上,这才目送欢天喜地的元判官一溜烟地出了甘州州城的北门,一路追上大部队跑了。

等到了张掖县的军马场,因为唐兵来得太快,突厥带兵过来的暾欲谷几乎是一接到探马的情报就亲眼看见了唐兵,可他们的人还都在四处赶着马场里的羊马,欢天喜地得好像过年。

暾欲谷是当今突厥可汗,毗伽汗的岳父和谋主,他今年都七十多了,还身先士卒带人出来抢劫。这都是因为他自诩对唐人非常了解,可以说是了如指掌。早先王晙要出兵抄突厥牙帐的消息一传出来,毗伽汗慌得不得了,几乎就要卷包袱跑路,但暾欲谷就知道这事成不了,他一眼看出拔悉密会贪功冒进,而王晙和奚、契丹那边,根本就没可能出现。

后来的事情都一一如他所料。

不仅如此,连王晙自己都没料到,他的三面出兵计划会被朝廷给驳了,但是暾欲谷料到了。他不仅料到了,他还知道这是因为张嘉贞看不上王晙。所以在此判断的基础上,他就给突厥做好了反过来吞掉拔悉密,再顺便打劫河西一把的战略部署。

为啥抢河西不抢朔方?那当然是因为朔方兵不好抢啊!王晙成天磨刀霍霍对着他们,他哪能不知道?而且那边哪有河西这么富庶!

到此为止,事情都很顺利。

直到他们开始抢劫马场。

然后暾欲谷就发现唐兵突然出现了——如果急行军的话确实可以,但不经修整就过来,他们是来找死的?

可他们还真不是来找死的。

河西的骑兵摆出冲锋阵型就上来了。

突厥人还在满草场地赶着欢乐的羊马。

张掖的军马场里,马匹是真的多,顺便养的羊也是真的肥,河西兵弯弓搭箭冲过来的时候,突厥人虽然没有反应过来,但是他们到处赶着羊马呢,分布得就比较稀疏,河西兵的第一批齐射没有造成太大的杀伤。

突厥人也不是吃素的,他们自小在马背上长大,没事的时候在家放牧,有事的时候出来组团抢劫,可以说怎么打仗的事已经印在了他们骨头里。遇到袭击,他们的第一反应就是找到自己人,然后组织一波冲击干回去。

可是,这时候咩咩叫的羊群和咴咴嘶鸣的马匹都阻止了他们。

于是,最前头的突厥人就干脆将刚抢到的羊马都放了,还在背后疯狂制造噪声驱赶它们——干这个他们真的在行。

这样一来,对面的唐兵必须避开正面,但他们绕完圈子,还在往突厥这边冲,将牲畜的乱子直接交给自己的后队收拾。而突厥人也在迅速地整队,他们只需要争取这么一点时间,就能在唐兵再次进入攻击范围之前,做好反冲击的准备。

这一次的碰撞,对于双方来说,就都是真刀真枪的了。

但是从士气上来说,还是河西兵这边要高昂一点,毕竟,抢劫抢到一半被人打断的,不是他们不是?

河西兵在正面压制住了突厥人。

这时候暾欲谷反应过来了,不管对面的唐军是怎么做到突然出现的,但从现在的局面判断,这里不是最好的战场,现在也不是正面迎敌的好时机。

他派出亲兵,让自己人放弃大部分抢劫所得,准备撤退。

在暾欲谷的命令下,突厥人冷静地调整自己的阵型,他们也意识到,自己在唐兵身上赚不到便宜。

暾欲谷满意地看到,他带出来执行这次计划的精锐里,没有一个人被一时的利益或是热血蒙蔽,不能果断执行撤退的命令的。突厥人留下阻敌的兵力,剩余人马已经迅速撤出了正面战场。

唐兵发现突厥人要跑,但他们也没有太好的办法,他们的人手虽多,但除了已经冲出去的那一批,后队还在收拢羊马,防止冲击呢。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杀伤多少突厥人不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他们的主要任务,是优先保证马场这里的安全。

不过,这时候身处中军的元澄就觉得,即便如此,他们也应该先看一看突厥人打算往哪边跑,一会把马场这里收拾好了,也好一路追上去,让突厥人不敢在河西的地盘上多加停留。

于是,天空中,一个巨大而鲜艳的球体缓缓升起来了。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是两条山脉之间夹着的堆积平原,从天空向下看,灰黄夹杂灰绿色的大地上,突厥人和他们的行踪清晰可见。

突厥人看着一个怪模怪样的东西从唐兵阵中升起,一个个瞪大了眼睛,不管是被留下断后的还是正在有序撤退的,都忍不住抬头看天。

一阵风吹来,天上那个大球忽然缓缓转过一个角度,露出一张青面獠牙的正脸。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