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入东宫(29)

作者:青梅煮九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既不肯对公孙渊低头,又想要请人家出师,这才自退一步,索性将李玗推了上来。

晏遥真盼着自己能开口,说些模棱两可的轻巧话,打个圆场。

可那些话,她说不出来。

便是说出来了,似李玗这般心如明镜的,听了又真会奏效吗?

她想了想,只得宽慰道:“无论如何,这总归是个机会,殿下心中抱负,如今终于能够得以一展,再无掣肘。”

李玗一怔,不再去看那只蚜虫,抬眸看向晏遥,眉眼间终于舒展了些,温言道:“你说的是。”他若执着于那因,便会错过那些“果”。

若非晏遥提醒,他只怕还会在这些无关情绪上面浪费思绪。

叹了口气,又道:“是我狭隘了。”

晏遥展颜,“殿下亦是凡人,既是凡人,七情六欲,爱恨嗔痴,乃是常事,何必对自己过于苛责?”

李玗笑了,“那日见太子妃与禅师不过闲话了寥寥数语,现在说起话来,倒也颇有意趣,看来,我也得找个机会,去拜会一下那位禅师,多多聆听禅意才是。”

晏遥见他主动提及那日之事,便也不再避讳,直言道:“那日殿下在送别松衍大师以后,可曾……上过山?”

“有。”李玗亦不遮掩,“山上荒僻,我见天色渐昏,放心不下,所以上山来寻你。”

晏遥还不知该作何种反应,李玗却又接着说道:“我虽无意,却的的确确是知晓了那些陈年旧事。”

晏遥心中一沉。

“那……”她深吸一口气,低下头,手指微微蜷起,有些没底气地问道:“那,你会不会怪我?”

怪她利用他母亲的遭遇,去换李旭的同情。

“怎么会?”李玗正色道:“你这般为我筹谋,我若是苛责于你,岂非不知好歹。只不过,那样的秘闻,连我都不曾知晓,阿遥又是从何处打探得到的?”

晏遥脸一红,含糊道:“我也只是听闻过圣上建国之初时的逸闻,便猜想恭亲王或许还对……对孝敏皇后存了恻隐之心,至于那桩秘闻,晏遥在国公府时,曾听家中女眷说起过,本以为,是空穴来风……”

李玗虽然是可信之人,可那本残卷却实在是怪得出奇。

倘若据实以告,晏遥并没有把握李玗能够接受所谓的“预言”。

李玗听到后半句话时,隐隐皱了眉,喃喃自语了一句道:“果然还有知情人活着。”

“什么?”

“没什么。”李玗岔开话题,道:“父皇既然命我监国,我也总该做出件让他称心之事,方才不负他老人家的重托。”

“嗯?”

李玗抬眸看向她,“我一会儿会差人去舅父那儿送请帖,三日后,请他过府一聚,还请劳烦太子妃准备家宴。”

晏遥点头应下,李玗又同她说了会儿家常话,便往书房走去,想来是要去亲自拟写那请帖。

李玗离开以后,晏遥脸上才显现出了忧虑之色。

她总觉得,李玗自那日知晓那桩往事后,便有所不同,可具体哪里不同,她却又说不上来。

晏遥独自一人在这石凳上坐着,望着那丛鸢尾,不知不觉地便出了神,也不知过了多久,身后响起了脚步声,她起初以为是春杏,回过头一看,才发现是康嬷嬷。

康嬷嬷亦是独自一人,平日里跟着她的两个小丫头如今也不见了人影。

“见过太子妃。”康嬷嬷的礼数,向来做得周全,对待晏遥的态度,也从未有过轻慢,可今天的这礼,却是行的过于郑重了。

晏遥不由自主地坐直了身子,连忙道:“嬷嬷请起。”

“是。”康嬷嬷应了一声,这才起身,向晏遥走近了几步。

“嬷嬷找我有事?”晏遥关切道,语气也变得郑重起来。

康嬷嬷犹豫了片刻,才开口说道:“那日殿下曾来质问奴婢,问先皇后的死因,圣上究竟知情与否。”

“殿下是克己之人,过去无论身处何种境地,都能从容处之,那晚却几乎喝得酩酊大醉,险些失了仪态。”

“可殿下要的答案,奴婢给不了,也不能给。”

说到这里,康嬷嬷的眼眶有些湿润,喉头也似是被鱼刺哽住一般,声音渐渐变得沙哑。

她眉头紧蹙,像是在极力克制住自己的情绪,沉默一会儿后,又继续说道:“奴婢的话,往后,殿下,怕是再也听不进去了。”

“嬷嬷……”晏遥看着眼前的老人,不知该用什么样的言语来宽慰她。

康嬷嬷却摇了摇头,打断了晏遥的宽慰之词,“奴婢本不该再多事,只是不忍见殿下因为一个‘情’字走错了道路……如今殿下担监国之重任,往后的日子,奴婢恳请太子妃看顾好殿下,莫要让殿下,失了初心。”

说到这里,她竟是对着晏遥跪拜了下去。

第28章

晏遥叹了气。

说起来,此事亦是她之过错。

须知万物皆有代价,就算李临能放下心中芥蒂,李玗却未必肯原谅他的父亲。

晏遥将康嬷嬷扶起,言道:“嬷嬷的嘱托,晏遥自会放在心间。只是你也莫要过于悲观才是,殿下是念及旧情之人,等缓过神来了,便会明白,当年之事,无论如何是不能够迁怒到嬷嬷头上的。”

康嬷嬷勤勤恳恳在李玗身边侍奉十余载,不图荣华,不求富贵,一心只盼着李玗能够成为一代明君。

也正因如此,她虽然知晓旧情,却不愿在李玗心中埋下仇恨,以至于被其蒙蔽初心。

这般情谊,并非寻常能够企及。

而这番苦心,李玗也终究会明白。

因而晏遥的话,既是宽慰,也是实情。

康嬷嬷轻轻点头,神色稍有好转。

晏遥察觉出康嬷嬷刚才的话语间似有离意,便又说道:“殿下这几日与你疏远,或许只不过是因为那日发了脾气,心有悔意,却又难以启齿罢了。嬷嬷当在这府上好好住着,我寻个机会,做个中间人,让你们二人将话说开了,便也就没了隔阂。”

康嬷嬷又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过晏遥。

晏遥初进东宫之时,她虽然敬重她是太子妃,礼数周全,态度恭敬,却始终是将晏遥当做是外人的。

甚至还因担心李玗会耽于美色,不思进取,而对这位新来的太子妃心存了三分戒备。

可后来接二连三地出了事,再看晏遥的做派,康嬷嬷才打心眼里认定,这位晏家小姐,的的确确是堪当此位的,晏遥同她学习府中事务时,她亦对其倾囊相授。

再加上今日……

说到底,她也不过是个奴婢,若换了旁人,又岂能如此设身处地地为她着想?

康嬷嬷念及此处,又几近哽咽。

晏遥不知康嬷嬷心中所想,看她模样,只当她又要感怀落泪,赶紧岔开了话题,正色道:

“嬷嬷快振作一些才是。殿下预备了三日后宴请离国公到东宫一聚,方才吩咐了我准备家宴。此事着实马虎不得,可我却哪里有那样的经验?还得劳烦嬷嬷从旁协助才是。”

康嬷嬷闻言,忙拭了眼泪,道:“娘娘有什么用得到奴婢的地方,只管说便是了。”

康嬷嬷不是普通下人,李玗在此时邀请公孙渊过府,其中轻重,她自然知晓。

这人要是有了差事,心中便也自然不会再受那些杂事所扰,康嬷嬷再三言谢后,便向晏遥告退,说是要去张罗些家宴当日的菜品过来,晚些时候好让晏遥挑选。

她是个办事麻利的,太阳落山前应下的差事,到了晚膳时,便命人做出了三十几样菜式,一一摆在晏遥面前,供晏遥品鉴。

其实任谁都知道,公孙渊这回过来,哪里是为了品尝什么珍馐佳肴呢?

只不过到了他们这地位,说什么话,做什么事,都讲究一个体面。

公孙渊居功自恃,皇帝对他不满,因而将他的外甥给推了出来。

可李玗呢?却显然也不认同他这位舅舅的做派。

否则这么多年来,他也不会空背一个纵容外戚之名,每每到了推行新政之时,却不见公孙家半点支持。

他们舅甥二人政见不合,如今这体面,便也只能由她这个太子妃来给。

晏遥于是不理会那菜色如何,只是仔细打听了公孙渊的喜好禁忌,选定了十五样他爱吃的小菜,又命人去采买了烧刀子。

“娘娘真是细心。”康嬷嬷夸赞道:“奴婢倒是忘了,离国公过去在辽东郡驻扎近十年,喝惯了那里的烈酒,定是瞧不上寻常佳酿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