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弟还在信中问你过的好不好,在欣华苑住的习不习惯。”楚思神情黯淡的与云栖说,眼角眉梢皆挂着深深的惭愧与自责,“我怕六弟担心,回信中没有说你如今在丽景轩当差,也没将二哥的事告诉六弟。等回头六弟回来以后,一准儿会怪我吧。”
云栖听了这话,连忙安慰楚思,“六殿下远在宁州,就算知道这些事也是鞭长莫及,徒增烦恼罢了。公主殿下这样瞒着是对的,六殿下是明事理的人,回来以后一定不会怪您的。”
“就算六弟不怪我,我也怪我自己。我但凡有点儿本事,你如今也不必在丽景轩受委屈。”楚思叹道道。
云栖温浅一笑,实事求是地说:“殿下,我眼下在丽景轩过的挺好,没受委屈。您不必牵挂我,要好好保重您自己。”
楚意望着云栖,刚要开口说什么,忽然见远处来人了。
于是,只匆匆握了下云栖的手,便带着思书转去别处了。
而云栖一行在折够了满满一篮子梅花,赏梅也赏得尽兴了以后,便动身往回走。
……
行至毓秀宫外,见门外停着一架十分气派的辇舆。
众人好奇,这是谁来了?
赵姑姑见多识广,说瞧这辇舆的规格,来者应该不是贤妃就是荣妃。
果不其然,听看门的太监说,来者是荣妃。
荣妃是去缀霞居探望吴才人的,景嫔眼下也在缀霞居,听说是被荣妃命人叫过去的。
云栖虽没亲眼见过荣妃,但却听过不少有关荣妃的事。
而这些事无一例外,都不是什么好事。
讲的全是荣妃如何如何骄横跋扈,谗上媚下争宠的。
云栖不喜欢恃强怙宠,倚势凌人的人,所以云栖不喜欢荣妃。
加之雅芙生前曾频频与荣妃密会,荣妃无疑成了云栖心里除皇后以外,嫌疑最大的,一手炮制了宋氏溺毙不染池一案,导致宜香惨死的幕后主使。
因此,云栖就更不喜欢荣妃了。
不只不喜,甚至心存敌意。
退一步说,就算宋氏被害,宜香冤死之事,与荣妃无关。
荣妃此人也绝非善类,今日应该也是来者不善,没安什么好心。
云栖心里隐隐有些不安,便没回丽景轩,而是随赵姑姑和有德一道去了缀霞居。
阿阮也一道跟去了。
……
一行刚行至缀霞居外,就远远望见玉珀怀里抱着什么东西,正向这边走来。
瞧见云栖一行,玉珀连忙加快脚步。
云栖也赶忙迎了上去。
走到近前,云栖才看清玉珀怀里抱的东西。
那是一张七弦琴,是景嫔平日里最喜欢弹的一张,名唤独幽。
“姐姐怎么把独幽抱出来了?”云栖忙问。
玉珀叹了声气,愁容满面的与云栖说:“荣妃娘娘打着吴才人的名号,说吴才人腹中的龙子想听咱们主子弹琴,命咱们主子为龙子弹奏一曲。
咱们主子自然不肯,荣妃便拿陛下来压咱们主子。
主子无奈,唯有屈从。”
她就说荣妃此番是来者不善,云栖心道。
传言中荣妃是如何如何娇蛮乖张,不讲道理,看来还真不是冤枉荣妃。
这欺负人都欺负到门上来了。
可荣妃为何要欺负景嫔呢?
云栖猜,荣妃大约是见皇上如今很喜欢吴才人,更看重吴才人腹中这一胎。
为了讨好皇上,稳坐第一宠妃之位,荣妃便想着要拉拢吴才人。
荣妃应该是知道吴才人与景嫔不睦,便想通过当着吴才人的面,作践景嫔这种方式,为吴才人出气,笼络吴才人。
云栖可以很肯定的说,若荣妃真是这么打算的,那她就打错算盘了。
若问吴才人心里对景嫔有无怨恨,景嫔总以吴才人家人的安危,来要挟吴才人对她唯命是从,吴才人心里自然是怨景嫔的。
可要是谁欺负景嫔,要对景嫔不利,吴才人绝对第一个站出来维护景嫔。
因为比起恨,吴才人心里更加感恩和爱重景嫔。
荣妃在并不了解景嫔和吴才人两人真正关系的情况下,就冒然做出这种事,即便不能算蠢,那也绝对不算聪明。
如今的大夏国第一宠妃,也不过如此。
虽然荣妃无法借此笼络到吴才人,但却很有可能令景嫔与吴才人之间才稍稍缓和些的关系恶化。
两个月朝夕相处下来,云栖也算比较了解景嫔了。
她知景嫔是个很心细敏感的人,尤其是对吴才人的事,可以说敏感至极。
倘若今日真叫荣妃得逞,令景嫔在吴才人面前丢了面子,受到欺辱。
就算吴才人有出面维护景嫔,景嫔也还是会迁怒吴才人。
正慢慢变好的这一切,不知会反过来坏到什么地步。
她不允许这种事发生。
云栖觉得自己该做点儿什么,却又不知自己能做什么。
毕竟,事情究竟发展到了哪一步,她还不清楚。
她必须亲自过去看看,然后再理智的做出判断。
“玉珀姐姐把独幽给我吧,我代姐姐将它给主子送进去。”云栖说。
玉珀闻言,迟疑道:“云栖,我劝你还是不要去了。荣妃娘娘可不是个好相与的人,你若进去吃了亏,主子心里就更不是滋味了。”
一旁,有德也连忙出言相劝,“师傅,你听玉珀姐姐的,就别去了。荣妃可是个极其厉害的人物,这宫里除了她,哪个还敢跑到陛下跟前撒泼。”
为了说服云栖打消去送琴的念头,有德绘声绘色的跟云栖讲起了荣妃御前撒泼的事。
前阵子昆州进贡的头一批松蕈,皇帝除了一定要赏赐一些给皇后以外,余下的妃嫔中,皇帝就只赏了贤妃和吴才人。
荣妃得知此事以后,便跑去勤政殿一通大闹。
而皇帝不但不气,还承认是自己疏忽了。
待第二批松蕈送到,皇帝便命人将所有的松蕈都送给了荣妃。
皇帝如此偏宠荣妃,引得后|宫一众妃嫔不满。
众嫔妃便相约去凤仪宫向皇后请命,说荣妃骄横善妒,恣意妄为,身为妾妃,竟敢跑到陛下处理政务的勤政殿大闹争宠,既有违宫规,又有失妇德。
此等歪风邪气不可长,否则后|宫妃嫔争相效仿,宫里岂不是要乱套。
众嫔妃恳请皇后以后|宫之主的身份,严惩荣妃,以儆效尤。
第263章
一向行事中庸的皇后,这回并没有再做老好人。
皇后应众妃嫔的情愿, 将荣妃传至凤仪宫当面申饬, 并勒令荣妃回去将女四书各抄十遍, 以清心自省。
听闻皇后将荣妃传去凤仪宫训诫那日,并没有其他妃嫔在场旁观。
皇后这般安排,也算是给荣妃留足了面子。
不只如此,听说当日皇后对荣妃的态度并不凶, 说是训斥, 实则就是稍稍严肃一点儿的劝告。
最终,皇后只是罚荣妃回去抄几遍书而已,可以说是罚得很轻很轻了。
可荣妃一出凤仪宫,并不是赶紧回去铺纸研墨,尽快完成罚写,而是一路哭着跑去勤政殿向皇帝告状,说皇后如何如何欺辱她。
皇帝听完荣妃几乎没一句真话的哭诉以后, 不问青红皂白就杀去凤仪宫, 替荣妃向皇后讨公道。
皇后心里委屈极了,却还是耐住性子, 好声好气的将事情的原委, 如实与皇帝解释了一遍。
谁知皇帝听后, 不但没有消气, 反而更加恼怒。
说朕要赏什么东西给谁, 难道还要经过后|宫妾妃们的允准?
皇帝怒斥皇后, 身为后|宫之主, 不但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助帝王管理好后|宫,还与那些不安分的妃嫔一同胡闹,简直不配为一国之母。
这最末的一句话,说的可谓是相当重,且不留情面。
事情闹到最后,荣妃不但没有得到任何教训,反而仗着皇帝光明正大的偏宠,更加有恃无恐,行事愈发专横霸道。
而为首的那几位向皇后进言,恳请皇后严惩荣妃的妃嫔,都受到了皇帝的惩治,罚俸的罚俸,罚抄女四书的抄女四书,不能说不惨。
但在这回的事中,落得最惨的还是当数皇后。
宫中的传统是,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两日,皇帝都要到皇后宫里陪伴皇后。
可自皇帝为袒护荣妃,当面怒斥皇后的事发生以后,皇帝就没再去过凤仪宫。
之后的初一和十五,都是去荣妃宫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