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慈把钱都给了姜念,怀着心中残留的一丝隐忧,背上斧头去了猴影山。
而此时的白沙城内,曾经跟踪过姜慈的两名男子,确已骑上快马出城离开。
“白沙城附近的姜家人都查过了,今日见到的少年是最后一名姓姜的男子。他身上没有我们要找的特征,何况,年纪也不符。”说话的蓝衣青年轻声叹息。
同伴也有些失落,但还是安慰道:“没关系的,一定会找到。”
七月廿二,国境各处的消息都如期传回宗门。
这个月,紫微门现任门主——萧泽出关,因而所有的门生书信,都由他亲自查阅。
门主出关,按照惯例,宗门上下可以开一顿荤。厨房从昨天就开始为此这一日的伙食而费心费力,但今天的巫溪山却比往常更加安静。
大弟子沈严清站在山门处,远眺着大衍国的青山绿水,却满脸愁容。
一个黑影悄然溜到沈严清背后,将他吓得整个人一震后,黑影旋即哈哈大笑。
“大师兄啊大师兄,我觉得师父完全不用看什么回信啊,一看你这表情就能知道结果了嘛。啧,老六到底藏哪去了?”黑影乃是比沈严清晚一步拜师的二弟子,童烈。
他人如其名,生性顽劣,恨不得日日都让紫微门上下鸡飞狗跳。
不过饶是像他这般漠视门规者,也不敢在今日随便去门主兼师父面前造次。
星渊阁内,萧泽看完了最后一封信。
那如同被名墨浸染过的深邃眉眼中,此时透着慑人心魄的寒意。
六年了。
阿珩离开紫微门,竟已整整六载!
萧泽仿佛还记得当初气血逆行、经络错冲的剧痛,可那种煎熬和他这六年来,积累下内心的苦楚相比,太微不足道。
作者有话要说:好像有些小可爱会比较在意男主的年纪,其实他并不大!不大!
而且修道之人,容颜永驻!
萧泽:真的吗,我怎么不知道。
独家小记者:那为什么男主年轻轻都有一摞徒弟了?
花梗梗:大概是本事通天,天资过人,人中龙凤,凤凰来仪……欢迎大家来玩成语接龙hhhhhh
第3章
七月底,大衍国各处司天台开始陆续统计当月地方上的受灾情况。
白沙城司天台内,刚上任两个月的新掌令——楚行正在誊写上呈文书。
前些日子的雷暴灾害导致了多人死亡,但白沙城管辖范围内的村庄中,唯有一个叫做石溪的村子无人伤亡。
“大人,下官已经派人打听到,在惊雷来临之前,石溪村家家户户都在房顶上装了两只‘耳朵’,说是如此能将屋子伪装成丑陋的兽,吓走雷公电母。”说罢,小吏先笑了出来,“除此之外,石溪村并无异常。这次无人遇难,大抵全凭运气。”
楚行点头,“迷信之词,不足为道。”
“是……大人,宋知府差人来递话,说是下月初一,宫中会派人来主持今年的选美大典,问大人届时要不要同去迎接。”
楚行皱了皱眉头。
当今圣上贪恋美色,耽于享乐,荒废政事,致使民生凋敝,怨声载道。
朝廷虽然有摄政王代掌大权,不至于分崩离析,可地方上的问题日积月累,危如累卵,亟待解决。
今年六月,柳、宾两州遭夏蝗入侵,庄稼受损严重。地方官员已经数次上书陈情,然而朝廷的赈灾款迟迟没有发放。
眼看着夏日将去,秋收无成,今年冬天又不知道要增加多少饿殍,可皇帝的选美大典竟还是要如期举行!
如此劳民伤财之举,摄政王大人为何坐视不理、纵容放肆?!
楚行重新拿起笔,奋笔疾书。他要写信给他的老师——京城司天台监正,连容羽连大人,请他出面帮忙催促赈灾款一事。
他边写边对候命的小吏说道:“去回了知府大人,就说楚行有要务在身,不便陪同。”
有人不喜选美大典,也有人期待它的到来。
姜念正在厨房处理新摘的野南瓜,准备下午熬一锅南瓜小米粥。
“念念。”隔壁吴家的二女儿前来敲门,样子神神秘秘的,似乎是有女儿家的悄悄话要说。
“进来吧,家里没人。阿慈带着壹壹去山上碰运气去了。”姜念擦了把手,从厨房走出来,挑了个干净杯子,给吴巧儿倒了杯凉水。
吴巧儿年方二八,到了婚嫁的年纪,家里去年就开始给她相看人家。吴巧儿生得伶俐,可在吴家父母看来,长相再如何出挑,也是个农女出身,家里底子薄,他们也不指望靠二女出嫁来大富大贵。
可吴巧儿不是这么想的。
“念念,下月初一就是一年一度的选美大典了,我……我想去试试!”女孩子捏紧手中的陶杯,面颊上飞出两朵红云。
姜念一愣,“选美大典,不就是为皇上选妃吗?巧儿你……想进宫?”
吴巧儿红着脸点头。
姜念轻抿粉唇。
见她不吭声,吴巧儿急了,倾身凑近,拉住姜念的手,“念念,眼下只有你能帮我了!我爹娘目光短浅,他们就希望我嫁给田汉……可我不想过这样的日子了,我羡慕城里那些日日衣裳换不停的小姐们……今年她们来踏春时穿的衣裙太好看了,可若是嫁给了田汉,我这辈子都别指望过上那样的日子。”
“只是为了衣服吗?”姜念将一声叹息往回咽,“我从前听人说,皇宫那种地方,进去容易,出来难,那是个囚笼。宫里那些娘娘们都有娘家倚仗,巧儿你真要进了宫,往后只能靠自己的。”
“我本来就没山可靠,靠自己为何不可?不单是为了衣裳,我想出人头地,我要去争一争!……念念,每年选美大典对年龄的要求都不一样,今年好不容易卡上我,我真的想去!”吴巧儿目光殷切。
看着她如此激动,而且是铁了心要去搏,姜念清楚,这人她拦不住。
不过从石溪村到京城,中间隔着多少人、事、物,也许就算吴巧儿挤破了头,最后也未必能如愿。
想到这一重,姜念倒是觉得,吴巧儿既然坚持要走这条路,去吃吃苦、长长见识也未尝不可。
“你希望我怎么做?”姜念问道。
吴巧儿立即眉开眼笑,“念念最好!我就知道你一定会帮我的!我、我没自己进过城,想求你陪我一块儿去。”
“这个倒不难。”姜念回握住吴巧儿的手,“只是这事非同小可,你务必要先向吴叔吴婶报备,否则万一出了什么岔子,我没法向他们交待。”
吴巧儿沉吟,片刻后才点了点头答应。
她走后,姜念扎破手指放血,给她测了近期运势。
见卦象平稳,姜念这才算真的拿定了陪小姑娘进城的心思。
次晨,姜念按照约定来吴家接吴巧儿。
今日的吴巧儿略施粉黛,本就娇俏的少女,更加娇俏可爱。她身着一袭粉藕色襦裙,裙子很新,可见她平日十分爱惜。裙头绣有双色腊梅,绣工精巧,这是吴婶的手艺。
吴叔吴婶亲自送女儿到家门口,一见姜念,便将叮嘱过女儿的话又语重心长地唠叨了一遍。
“爹,娘,我们都记住啦!走了哦!”吴巧儿挽着姜念,小碎步跑开。
姜念带着吴巧儿一起回了趟家,换了一身姜慈的衣裳,再利落地将发型也改换成男式的。
吴巧儿很是不解,“念念,你是怕你被宫里的人相中吗?”
“不是。”姜念正色否认道,“我是怕我们两个女孩子进城,容易被坏人盯上。”
吴巧儿没有多心,见姜念收拾完毕,着急地拉着她去村口等牛车。
两人顺利进城,并在城门守卫的指引下,很快找到了选美大典报名处——青鸿驿馆。
驿馆本只有编号,没有名字,但这青鸿驿馆乃是出过状元郎的宝地,故而取该届状元郎的字,为这间驿馆赋名。
宫里派来负责白沙城选美大典的胡公公,既在此处下榻,也在此办公。
他坐在屏风背后,每日来驿馆报名选美大典的女子,首先要过他的眼。
只有胡公公点了头,报名者才有资格上楼,由画师给她作画像。
吴巧儿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便通过了第一轮,扮作护院的姜念一路跟随,待画师作完画,便陪同吴巧儿去见了负责接引的驿馆小吏。
“今年的大典不比诗词歌赋,也不论琴棋书画,而是考察奇趣。”小吏笑道,“圣上说,若是谁能找到让他龙颜大悦的东西,便直接定为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