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是她太自私了?
老祖宗听到话头叹息一声说:
“这世道艰难呀!好人不长命!”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会有反抗。
十年的大运动终于要到尾声,而作为导火索的这次事件,孙思妙是真的不想任何的家人参与进去。
所以她可耻的躲了回来。
贺逸霆说她是没胆。
经历了一世的沧桑,孙思妙不认为自己需要热血。
当然任何时代都需要热血的人去推进,她只不过是个失去了热血的孤魂野鬼而已。
老祖宗的感慨马大兰自然听见了。
“不是傻,是他们的信仰倒塌了,人没有信仰会疯的!”
她也有信仰,所以她一直活得好好的。
孙思妙想到宝玉送来的各种纸条,叹息一声。
她确实没有信仰。
她的信仰早就崩塌。
大姑奶奶逗逗吃奶的两个娃好笑的说道:
“你们瞎操心什么?甭管这世道如何,还是要活着的!想那么多做什么?”
可不!
这世道还是要活着的。
瞎操心。
马大兰不喜欢这个大姑子,哼了一声,就去了里屋喝水去。
而孙思妙则凑到大姑奶奶面前问:
“大姑奶奶,您真的一辈子未嫁?”
好奇死了。
宝玉不说,老祖宗不说。
奶奶也不说。
她难得有个好奇的事情,怎么能够不八卦一下?
老祖宗听见孙思妙这么问,就想出声呵斥她。
却看到大姑奶奶把喂完的碗放到一边,握着小五的手指“娘,都过去这么多年了,我早不在意了!”
老祖宗一听,也就没有张嘴说出来。
孙思妙更加好奇。
难道是真的?
这大姑奶奶可是一辈子在道观里,虽然没有束发可也算是修士。
原来这大姑奶奶叫孙红英,随了老祖宗,是个脾气特别厉害的角。
小的时候被个戏班子相中,跟着戏班子里唱武生。
没错,如今温婉的老太太年轻的时候是个唱武生的角。
她的基础功很不错,又得到戏班子老师傅的亲手指导,那当年可是非常厉害。
走南闯北的跟着戏班子唱戏。
可是那个年月哪里太平?
哪里都不太平,到处都是乱世。
戏班子因为走南闯北,消息也算是灵通,再加上戏班子属于下九流的行当,也是很多三教九流的人喜欢聚集的地方。
孙红英十八岁的时候,戏班子去了大上海,在那繁华的都市里慢慢的闯出了名声。
她也跟着见识了太多东西。
当年的大上海可真的是流光溢彩,各色人种聚集,洋行和货运都很是繁荣。
虽然大上海最活跃的是歌厅舞厅,可是戏园子也有自己的听众。
而且接触的都是达官贵人。
十八岁的孙红英已经出落的亭亭玉立,好在因为唱武生,这才没有被人惦记上。
可没人惦记不代表没有人喜欢不是。
当年的一位留洋回来的大少爷机缘巧合下跟孙红英认识了,两个人在后来的不断接触中生了情愫。
本来呢这种美好的爱情都是让人羡慕的。
可是大少爷的家世决定了这份爱情是没有结果的。
可是乱世任何事情都不好说,军阀乱战,烽火燎原,到处都在开战,大少爷一腔热血因为家庭的阻拦,毅然决然的跟随起义军走了。
只留下孙红英面对大少爷家人的怒火。
他们让戏班子在大上海混不下去,不得不离开去了北平,好在北平没有人盯着,他们还可以糊口。
轰轰烈烈的爱情总是有太多美好,以至于后来孙红英再也找不到那么完美的爱人,等她下定决心南下去找爱人的时候,却得知一个噩耗。
第259章 259.优良传统,地位
曾经的爱人被杀了。
她怎么也没有想到大少爷会是革命军的先锋者。
他用自己的生命为这份事业绽放出最美的画面。
如果只是消息孙红英还不会有什么,最多就是感伤一段时间。
生活总是要继续的。
可是偏偏这个男人被杀的时候,是死在她面前,还交给她一件重要的文件。
就这样,孙红英为了保护好这个文件,也为了完成曾经爱人的遗愿她也加入了当时最受欢迎的队伍中去。
又因为唱戏的缘故,一直从事地下工作。
中间不是没有人跟她表白,而是她实在没有精力去组建家庭。
等新华国成立,她已经不年轻,也不想唱戏了,就回到老家陪在老母亲身边。
这才有了如今淡泊名利而有慈祥的大姑奶奶。
孙思妙佩服的不行。
“咱家这传统杠杠的!双枪小脚老太太加一杆红缨向红心!谁能比肩?”
这马屁拍的。
马大兰走出来没好气的揉了一把孙女的脑袋问:
“那你奶奶呢?”
感情还忘记这么一位来着。
“当然是智勇无敌勇闯白虎山的红娘子!”
果断奉上好话,真怕奶奶不开心了。
这还差不多。
马大兰开心的瞥了一眼大姑姐。
跟她抢孙女心目中的位置?
没门!
孙红英心想一句:
幼稚!
这弟妹还真的是多少年都不忘跟自己闹别扭攀比!
有了这一出,院子里的气氛分外和谐。
直到院门被猛烈的推开。
赵向琴趔趄的冲了进来,跪在老祖宗面前:
“奶奶,求求您,救救思远吧!他被抓了!说是要枪毙!”
小五和小六被吓到,此时也开始大哭起来。
孙思妙和大姑奶奶急忙把孩子的小摇床抬进侧屋,大姑奶奶看着两个孩子,孙思妙跑出来看热闹。
如果说孙思宁这个大哥做事没有章法,那么孙思远这个堂哥就好了很多。
他很聪明,知道自己要什么,能够做什么。
是孙志武家难得明白人。
要不是年龄小,早就混的风生水起。
此时突然听见他出事,孙思妙自然是感慨。
老祖宗一皱眉头,用拐杖戳戳孙媳妇呵斥道:
“现在都啥年月了?还动不动就跪,当自己是奴才呢!麻溜的起来!”
赵向琴这才想到自己确实有些吓懵了。
大儿子被送去隔壁县的农场改造,对外说是在那边上班,可是大家伙心中都跟明镜般。
这下二儿子再出事,她真的不活了。
大儿子长歪了她知道,可是二儿子没有。
站起身抹了一把眼泪才把事情说明白。
听清楚缘由,孙思妙只能够说,二堂哥够牛气!
可惜这件事情上他有欠考虑。
感情他初中毕业后没有工作,而是选择考职专,而且还被他给考上了。
成为名副其实以后可以端着金饭碗的人。
当然是预备役。
他的老师很喜欢他,毕竟学生聪明教起来也容易。
好老师代表着有一颗不曾腐朽的心,当然也看不惯这事件不平事。
清明节的时候跟同事一起北上讨个说法。
而作为得意学生的孙思远也跟着一同北上。
当然同一时间的数以百计的知识分子学生、职工、战士、爱国人士,统统朝着北方汇集。
按理说法不责众。
何况是这么多人的闹腾。
谁让孙思远的老师的老师是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人物,在运动中起到了很大作用。
人家直接顺着一条藤抓了很多典型。
倒霉的孙思远就这么被抓了。
赵向琴说的颠三倒四,孙思妙好不容易把事情拼凑起来。
“奶奶,现在只有您可以救思远了,他还那么小,不能够被枪毙呀!”
心疼孩子是每一个母亲的本能。
老祖宗没有发火。
她知道赵向琴这个长孙媳妇要不是被逼急了不会想到她。
比起老祖宗的镇定,倒是马大兰一脚踹飞了坐着的马扎。
那马扎还在院子里蹦跶了两下,显示自己的倔强。
赵向琴被吓的不轻,整个人哆嗦了一下。
这是根深蒂固对婆婆的恐惧。
“枪毙?那也是他自找的!”
在过年的时候,马大兰就一再嘱咐,不准跟风乱来。
可是这才过去多久?
一个个的就开始阴奉阳违。
如今出事了,想着她了?
早干什么去了?
赵向琴噗通又跪了下去,实在是没有办法,她不能够再承受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