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想害我(98)

“你别担心,国公不会有事的。”他安慰我说,“我知道,家里就数国公跟你最亲,最让你放心不下。”

仲舒哥哥至今不知道我跟祖父的龃龉心结,在他眼里,我们还是那对上慈下孝、感情深笃的祖孙。他不知道祖父打过我,也不知道我们家背地里掩藏的那些伤天害理的勾当。

他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如果将来成了亲、生了女儿,他会怎么办呢?

我问他:“在信王府上相看的那位小姐,仲舒哥哥觉得如何?”

他顿时红了脸,局促道:“你说卞小姐?她一句话也没说,但看着是个温柔娴静的好姑娘,我……我还是不要耽误人家了。”

“卞”这个姓氏,我在朝官中好像还没见过。“他们家是洛阳人氏吗?”

“不是,籍贯兖州,跟继母家沾点亲,这回恰好来京,听说我们家有喜事,专程登门贺喜的。”

兖州路远,家境平平,有意攀结国公府,女儿又性子内向柔顺,我们家选媳妇的标准还真是一如既往没有变过。

我对仲舒哥哥婉言道:“这位小姐恐怕不适合嫁到咱们家来。”

他点头道:“对对对,我也是这么觉得。我还是喜欢……活泼好动、有主见一些的姑娘。”

他看了我一眼,低下头去,心中默道:「就像你这样的。」

我后面的话就没法说了。

仲舒哥哥和我一样从小失去了母亲,继母对他放任不管,大约没有耳提面命教他那些牺牲女儿维护家运的歪理,他又一直跟我玩在一块儿,是家中少有的不重男轻女的人。我得找个机会把内情告诉他,追查宁宁下落那件事我也没忘,如今身在宫中更难着手,我需要家里也有人支援帮我。

仲舒哥哥毕竟是外臣,东西送到说了几句话就要告辞走了。临别前他对我说:“瑶瑶,你一个人呆在宫里是闷了些,不过你别着急,下个月就是千秋节了,陛下定会宴请群臣,到时候我又可以进宫来看你。国公、叔伯、兄长们,家里的命妇女眷,还有岚月……王妃,他们都会进宫来的,你又可以见着家里人了。再往后还有腊八、新年、上元,团聚的机会多着呢。”

我冲他点头微笑:“好。”

我没法告诉他,家里这么多人,我真正想见的也只有他一个而已。为着他好,或许我连他都应该少见。

千秋节,陛下的寿诞,这个提醒陛下又老了一岁的日子,恐怕不是那么好过的。

第81章

仲舒哥哥没猜对,我也没猜对。

今年的千秋节……一切从简, 庆典未成, 草草了事。

盖因千秋节的前几天, 太行山下突发地震,真定府治下的获鹿郡几乎整个被夷为平地, 灾情严重, 陛下命府库将庆贺千秋节的银两钱帛全都拿去赈灾了。

永嘉公主告诉我说虞重锐亲自去了真定府主持大局, 除了救济安置灾民、防治灾后疫情,还得协理安排他们重建家园, 恐怕要到年底才能回来。他以前在西南沅州做太守,那边山势险峻灾害多发, 他处理这些事颇有经验,所以陛下特地委派他去的。

大吴疆域广阔,地势多变, 从巴蜀到沿海、陇西至岭南,每年洪水、干旱、塌方、海啸,大大小小的灾情数不胜数。但是这太行山地震却非同小可,引得朝中人心又浮动起来。

高祖起于吴兴,马背上夺得天下,定国号为“吴”,原本属意定都苏州或金陵。但因太常进言, 沈氏龙脉其实源于北方太行, 居中原方可镇天下, 改定都洛阳, 以苏州府和真定府为东、北陪都。每逢登基改元,祭天告地,都在太行之巅龙脉之首举行。

开国数百年来,太行山从未发生如此严重的灾情,一时众说纷纭。这时便有人翻出司天台的记载来,说其实先帝驾崩的前一年,太行山也地震过,灾情不重,却震断了山脊,龙脉断裂;这回地龙翻身山体挤压,龙脉重又合拢,是因祸得福也。

这话听着像安抚人心,但在有心人听来,那就是另一种解读——先帝和奉天皇帝惨遭永王毒手,皇室蒙难,龙脉断绝,江山才暂交到陛下手中;如今先帝的嫡长孙信王长大成人,这龙脉就又接起来了,你说这是什么意思?

所以说这话的人不但没有得到嘉奖,还碰了一鼻子灰,正好陛下在着手贬谪婚宴上我查出来禀报给他的信王党羽,这人也跟着一起发配去边疆深山里观星测地了。

陛下觉得此事一定是有人借题发挥、散播流言,又把群臣召到甘露殿来,让我在帘后查是谁传的谣,谁又信了坊间飞语立场动摇。

今夏格外多雨,宫中不少年久失修的宫室都漏水了。总算熬过了雨季,黄河没有决堤泛滥,到了秋日,西北风一起,天气却立马干燥起来,冷得也特别快。有的木头经不起冷热干湿骤变,就会变形开裂。

甘露殿里群臣毕集,陛下话说到一半,我还没来得及看全呢,“砰”一声巨响,甘露殿的房梁居然崩裂了,屋顶簌簌地往下掉瓦砾碎渣。

殿中人多拥挤,骤生此变,好多人第一反应便是往外逃,跑到门口堵住了才想起皇帝还在大殿最里头,又回头高喊“护驾”,乱成一团。

好在那屋梁只是开裂,并未全断,只有一位吏部官员被瓦片砸破了头,另一人跑得太急摔倒被后面的人踩伤了手,其余人等皆无碍。

陛下眼见危机突发时群臣狼奔豕突,竟没有多少人先想着护驾,气得七窍生烟,又左迁罢免了一批跑得最欢的臣工。尤其是将作监,维护修缮宫室不力,甘露殿竟能出这种纰漏,负责内作的一监二丞统统被革职。

甘露殿一时半会儿是不能用了,将作监搭了架子把大殿围起来,屋顶掀开更换大梁,陛下责成一定要在年底之前修好。

这件事传开去,又有了新的说法——皇城宫室都是前朝所建,用了几百年了,为什么别的大殿房梁不坏,唯独甘露殿坏了?甘露殿是什么地方?紫宸之配殿,皇极之副,却独得陛下偏爱,紫宸殿御极视朝后,实际大多政务都在甘露殿商议处理。暗暗影射紫宸即先帝、奉天皇帝一脉正统,安然无恙;甘露即今上陛下,旁支副手,代摄江山,时限已到,该退居还政了。

所谓的吉凶征兆、谶语纬书,只要想编造附会,总是能找得出名头理由来。

陛下虽然生气,但也拿这些流言没办法,只能继续暗查。因为代奉天皇帝暂理社稷、将来要把江山还给兄长的嫡子,这话是他自己说的。

倘若世上真有后悔药,陛下恐怕最想回到十几年前把自己的嘴给堵上吧。

千秋节后再过五天,就是德太妃的寿辰。

虽然陛下说了再短也不会短太妃的供养,但是他自己的寿礼都拿去赈灾了,德太妃怎好大操大办?太妃今年五十一,前年刚做过五十大寿,今年就让小辈们到寿康宫给她磕个头算了。

信王和岚月新婚刚一个月,都入宫来向太妃请安。我不想凑热闹,也为避嫌,就只备了贺礼,让女官替我送去。

不料女官回来却捎了德太妃的话,问我:“家中妹妹难得入宫,县主都不来见一面吗?”想来是陛下已经走了。

我到姑姑灵前告祭,除去孝仪,换了一身稍显喜气的衣裳,免得又惹德太妃不快,说我寻她晦气。

我到寿康宫时,陛下果然不在,各宫来拜寿的妃嫔、太妃娘家亲戚命妇等人还未散去。

因为永王之乱,先帝的子息大半折殒,后分封各地;陛下如今只有三名皇子、两名公主,后宫嫔妃也不多,这皇宫里的人丁还不如我们家一大家子兴旺。

如果我家的女儿都活着,只怕会更热闹吧。

然而作为家中仅剩的两个幸存者,岚月见我的第一眼,竟是用一支冷箭招呼我。

她已经是王妃了,身份比我高贵,出身也不再是秘密,为何还对我有如此敌意?

今日她穿了一件红底彩线织绣而成的百子衣,颜色喜庆,兆头又好,但她的脸色却是苍白的,发上珠翠沉重,衬得她两颊清削、下巴尖尖,似乎比在家时更瘦弱了。

我上去向德太妃行礼祝词,她就站在太妃身边,冷着脸一言不发。

还是德太妃提醒她:“长幼有序,不跟你姐姐打个招呼吗?”

岚月心道:「我是王妃,她只是个县主,凭什么要我向她低头?」但碍于太妃开了口,微微屈了屈膝盖,口中说:“姐姐万安。”

时久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