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盯着裴锦箬,双目赤红,咬着牙,藏也藏不住的愤恨,“已经是最后一仗了,何况,侯爷部署严谨,胜负抵定,只要打完,就可以班师回朝了。可他……夫人不是想知道侯爷怎么死的吗?属下告诉你,万箭穿心……力竭而亡,夫人可满意了?”
裴锦箬一颤,终于是在洛霖的逼视下,败下阵来,一张面容,已是真正的惨白似雪。
原来……洛霖恨她啊……
一抹温润,被塞进了她手心,她一愕,往掌心中的物件儿望去,那是个玉佩,无论是底下结的络子,还是那玉佩,都有些眼熟,只是,那络子上,沾染了些血色。
裴锦箬越看越是心惊,心中蓦然一个激灵,惊得抬眼往洛霖看去,后者,却已别开头去,不再看她。
裴锦箬嘴角翕动,想问什么,未语,双眼,便已是模糊。
“裴夫人。”裴锦箬是有诰命在身的,能正儿八经地被人以娘家的姓,唤一声夫人,说到底,还是沾的如今棺椁中躺着的,靖安侯,哦!不!是靖安王燕崇的光。
裴锦箬抬眼望着唤着她夫人的人,是个文士模样的人,只看上去,却很是瘦弱,这个天气了,还穿着一身冬衣,外面还罩着一件厚实的斗篷,脸色也算不上好,可一双眼,却平冷幽深,将人望着,便让人忍不住心里发凉。
可……裴锦箬皱了皱眉,她不认识此人。
“靖安王横遭此祸,夫人心中定是悲痛难言,可靖安王心存大义,国而后家,陛下和朝廷不会亏待燕家。死者为大,夫人,还是莫要横生波澜,才可令英魂安息,夫人既对靖安王存着夫妻情义,想必,也不会让亡者地下难安才是。”
“叶某奉陛下旨意,送靖安王回府,还望夫人,多卖一分薄面。”说着,已是轻轻一揖,可那面色,却带着两分倨傲。
裴锦箬却是蓦然神色一僵,叶……再看面前这人,她已是猜到了他的身份。
正因为猜到了,想起从前听说过的一些传言,她的神经不由紧绷起来。
林氏却好似得到了靠山一般,忙道,“还愣着做什么?夫人伤心过度,神志不清了,还不将夫人扶了下去?”
林氏眼中一抹厉色,裴锦箬不察时,便已被几个膀粗腰圆的婆子左右架住。
裴锦箬心头不由一冷,继而一横,厉喝一声,“放开我。”
那些婆子,却哪里肯听她的?架着她,就要往里走。
今日,若是就这么走了,怕是就再没有机会了。
眼角余光瞄见有个婆子手中,已是抖落开一张帕子,裴锦箬再顾不得其他,心一横道,“母亲,你不就是为了爵位么?一家子骨肉,何必如此……唔!”
防着了左边,没能防着右边,躲过了塞嘴的帕子,却没有躲过扎进腰间,淬了麻药的暗针。
林氏……还真是狠。
若离了这里,只怕,她再不会给自己机会开口。
------------
第04章 殉情
腰间开始发麻,那麻,从那一点,很快蔓延开来。
她没有时间了。
裴锦箬那一瞬间,说不出自己究竟是悲凉,还是解脱。
蓦地张嘴,咬上左边那个婆子的手掌,在她痛得嗷嗷叫时,又拼尽所有气力,往右边一撞。
那些婆子不防她这一招,被撞得一乱,松了对她的钳制。
“今日,我人微言轻,求告无门,左右也是一个死,我也不吝惜这条性命。”
青螺听到这一句,心里蓦然不安。
“可我今日死得冤,我家侯爷亦是,哪怕是死,也定化为厉鬼,让仇人血债血偿,不死不休。”
咬着牙说完这一句,裴锦箬蓦然趁着那个众人都被她话中狠意震慑的间隙,拔足奔了过去。
“砰!”一声响,裴锦箬没有停顿,义无反顾,头重重撞在了棺木上。
“啊!”人群中,有人惊呼了一声。
场面,登时一乱。
不是说,靖安侯夫妇不和,貌合神离吗?可方才,靖安侯夫人却居然在靖安侯棺木前,撞棺了,这是殉情?
裴锦箬却再也听不见别的了。
周遭的声音,在她耳中,像是蒙了一层布一般,变得遥远,而不真切……
她身子一倾,顺着棺椁,重重摔倒在了地上,血从破了的脑壳里涌了出来,流了她满脸……
手中紧握的那块玉佩,跌落在地上……她探手想要去抓,却好似,怎么也够不到……
倒是她的血,也浸染上了那玉佩上系着的那条络子,与之上,本就染着的,另一人的血,混在了一处……
在这里结束,也挺好……否则,她这般蠢,连自己,也看不下去了。
嘴角弯起,想笑,视线里,好像隐约瞧见一个人的背影,一身甲胄,在刺眼的白光中,渐行渐远,她用力张嘴,想要喊他,却吐不出半点儿声音。
算了,她想,也不用喊了,反正,他不会回头,就如他出征那一日,一样……
那团刺目的白光,总算将那道背影尽数吞没了。
周围的光线一暗,恍惚间,有人好似走到了她身边,俯身,拾起了那块玉佩,恍惚间,天下起了雨,她眨了眨眼,啊!真是奇怪……怎的,像是血的颜色?
再恍惚……裴锦箬的意识渐渐从躯体里抽离……
若是还有来生,可千万,莫要蠢笨成这般了,好歹……好歹得聪明些吧……她想。
大梁永和二十五年仲春,靖安侯燕崇大败狄人于回炉关外,却不幸阵亡,为国捐躯。永和帝痛失英才,掩面而泣,破例封燕崇为王。
同年暮春,数千将士,自发戴白,扶灵而归。
凤京城中,靖安侯府前,靖安侯夫人裴氏撞棺而亡,永和帝感其贞烈,册封其为靖安王妃,夫妇二人,同归葬副陵。
这一年,凤京城的夏日格外的热些。
昨夜刚下了一场雨,暑气还没有降下来,这天一亮,日头又是高悬。
午后,炽热的阳光下,一切都是蔫蔫儿的,没有半分生气的模样。
廊下,两个小丫头歪在廊柱上打盹儿,听得廊上脚步声响起时,这才一个激灵着醒过来,睁眼一瞧,便瞧见正走过来的人,吓得最后一丝困意都没有了,双双伏跪,值守时瞌睡,若是平日里温和些的绿枝姐姐撞见,那还好些,左不过是几句温言责备,偏偏是被脾气火爆的红藕姐姐撞见,待会儿还不被骂个一通?
两个小丫头想着,眼泪忍都忍不住。
却没有想到红藕今日似是有事,竟是半点儿没有注意到她们一般,匆匆掠过她们,脚跟一旋,便撩起帘子进了屋。
两个小丫头一愣,继而面面相觑了一眼,这才不约而同大大松了一口气。
红藕进了屋,脚步不停,直直绕过屏风,进了内室,“姑娘。”
内室的窗户半敞,正对着一丛修竹,竹影掩映中,倒是比外边凉快了许多,红藕本来还满心的焦切好似也被这凉意幽幽浇灭了些,步子不由略略缓了下来。
窗户下的红木交椅上坐着一人,一只手,捏着一把团扇,有一下没一下地轻轻扇着,另外一只手,放在近旁的桌面上,轻轻压着一本书的书页,好似看得很是专注。
夏裳本就单薄,一抬手间,那衣袖便顺着滑开,露出一截嫩藕一般的手臂,衬着手腕处,那一抹翠绿幽幽的翡翠玉镯,越发显得冰肌玉骨。
红藕便觉着如入了冰室一般沁凉,最后一丝浮动被尽数抽去,她缓步上前,轻轻屈膝福了福,这才道,“姑娘,方才,广白来报,老爷下晌便会回府了。”
窗边那人,微微一顿,片刻后,抬起手,指了指桌案上的一只瓷碗,“药凉了,端去倒了吧!”
轻轻软软的语调,恍若春日初绽枝头的花瓣,红藕却半分不敢怠慢,恭恭敬敬应了一声“是”,便是上前将那瓷碗端了出去。
待得红藕走了,一直待在旁边的绿枝这才走上前道,“姑娘,这药不喝成吗?你到底是着了凉,莫要妨碍了身子才是。”
“喝了才是不成。”窗边的人儿总算回过头来,竹影斑驳在她脸上,一张小脸粉嫩小巧,不过巴掌大,五官亦是精致明丽,尤其一双眸子,最是出彩。那眸色很淡,犹如琉璃,噙着一丝雾般,让人一看,便觉酥醉,那样一双猫儿眼,如今尚未完全长开,便已是如此,日后待得长成,还不知是怎样的殊色难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