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长柏见顾老爹开了口,脸上总算露出了一丝笑意。
顾诚玉虽然反感顾长柏住进来,但他也不能阻止。
看来顾长柏回来的目的他得找个机会和爹娘说说,省得他们被顾长柏算计了去。
“小宝!大伯明儿叫上几个族人来和你说说办宴席的事,状元的牌坊已经给你立了,你考上状元就在京城做了官,咱们也是等不及了。”
顾诚玉点了点头,立牌坊这个倒是无所谓,反正早晚都是一样。
“趁着你还在家的时候还得开一次祠堂,这样光宗耀祖的事得告诉祖先知晓。”
顾大伯想了想,顾诚玉回来后的事儿还真不少。
“大伯!我在家只能待上个把月,就得启程回京了,有些繁琐的事还是一切从简得好。”
“这么急?你回来了,那些来拜访的人自然就更多了,这一个月怕是忙得很。”
顾大伯对这些人情世故还是懂得的,顾诚玉这次回来,那些个同窗和友人得见见吧?还有夫子那儿也得去拜会一番。
虽说如今身份不同了,可尊师重道还是要遵守的。
顾诚玉当然知道,他回来之前就已经做了规划,这次回来的事儿还真不少。
“大伯!先前听说咱们村里杨氏办了个小私塾,咱们顾氏不若也办一个。私塾倒是没必要,就办个族学吧!”
因为之前杨氏在村里办了私塾,附近村子的孩童都在杨氏的私塾上学,顾诚玉倒也没想起办族学的事。
但是如今族里的规矩起来了,再说他还打算给族里再买些田地,供娃儿们上学。
给别人家的私塾送银子,那还不如自家办一个,自家请来的夫子更放心些。若是不满意,还能换夫子。
“族学?”顾老爹有些奇怪,村里就有私塾了,为何还要办什么族学?
但是顾大伯倒有几分见识,他之前听说那些大户人家都有族学。若是顾氏能有族学自然好,只是族里的田地不知道能不能支撑族学的开支。
“有族学当然好,有那三十亩地的勉强也能够了。”顾大伯又坐下算了算,顾家的小娃都来读书,那肯定是不够的。
若是只挑选一些聪明机灵的,那应该是够了的。
顾诚玉知道顾大伯为难,他原先考上秀才时给族里添了十亩地,后来考上了举人,又给族里添了二十亩,这样算起来是三十亩地。
族人的日子过得还不宽裕,若是供娃儿们上学要自掏腰包,想必还真舍不得。
若是族中能免了束脩,又在笔墨纸砚上帮衬一下,那家中大人应该会舍得。
“大伯!我再给族中添五十亩地,这样应该不算少了吧?”
顾诚玉这么做也是为了族中的兴旺,若是有孩子能靠读书出人投地,那他也算为族中做了好事。
第552章 再穷不能穷教育
在这个朝代就是如此,当了官就得回馈族里。虽然他读书族里并没有帮上忙,可他不差这点银子,没必要这么抠门。
“五十亩!这也太多了,你真的舍得?给了族里可要不回来了。”顾大伯知道顾诚玉向来大方,对族里是有情有义。
可一下子给了这么多田地,他心里不是不震惊的。
“既然做了决定,我又怎会反悔?就这么说定了,大伯抽空和族人说一声。族学请大伯看看村里哪块地方好些,咱们出银子将地买下来。我在家的日子不多,尽量在走之前将族学的事办妥。”
顾大伯沉吟了一番,这才道:“真想办,那肯定要不了多久。就是盖宅院多花些功夫,我在族里叫上些人将屋子盖起来就是。”
顾诚玉当然不会烦这些,不过顾大伯提到宅院,他这才插了句嘴。
“这起宅院的银子,要是族里有难处,也可以来找我。”既然族田都给了,顾诚玉也不会再吝啬那点建宅院的银子。
相对于居家的住宅,建族学肯定要简单一些,里头的布置就更简单了,花不了多少银子。
“那好!先在族里的公账上支取就是,那夫子的事儿可得你多费心了。”
顾大伯想了想族中账上的银子,也余了有七八十两左右,盖个泥砖的屋子,屋顶上铺上瓦片就是了。
顾诚玉也在算账,族中前几年靠着田产余下的银子其实并不多。那时候他只给了族中十亩地,虽说是免税的,可地不多,能剩下的银钱就少了。
后来他考上举人这才有了三十亩地,满打满算到今年,族中的银子不超过一百两。
那建族学的宅院说不定还不够,既然要建,那就索性建个大点的。至于材质,那自然非砖瓦房莫属。
看来八十亩地还是少了些,族中的孩子不少,还基本隔两年就会有新生儿。这里可没什么避孕的措施,一对夫妻生上七八个都不算稀奇。
越往后每年读书的花费就越多,那等买地的时候还是给族中凑上一百亩吧!
倒不是顾诚玉舍不得银子,不想给族中多添一些。他是怕将族人养得越来越贪婪。他一直没得过族中的恩惠,相反他对族中的帮助倒是不少。
可不要说族人立牌坊每家都出了银子,其实这里头顾家一直出的是大头。且之后顾诚玉还会送相等的礼过去,绝不会让大家吃亏。
再说这牌坊带来的好处也不是他一个人享受的,受益最多的还是族里。
若是将这些人的胃口养大了,将他给族里的帮助变得理所当然,那日后肯定要生出不少是非。
将银钱算计过后,他怕顾大伯舍不得建砖瓦房,因此就将话说到了明面上。
“大伯!族学的宅院要用砖瓦,可别用泥砖。族学是体现咱们顾氏崛起的证明之一,这次的事可得办敞亮了。”
“啊!那可要不老少银子。”顾大伯没想让顾诚玉真的全出了,毕竟族学是族中的子弟上的,他心里也有数。
几年前那粮种的事他确实做的不对,长青家能得到这么好的粮种那是他自己家的能耐,他凭什么让长青家免费帮村里换粮种?
那可是不老少银子,损失的是自家弟弟。他当时新官上任,难免有些心浮气躁,一门心思将做出成绩来,差点伤了两家的和气。
须知他这个里正的位子还是靠着小宝才得来的,他当了里正转身就来算计自家兄弟,确实让人心寒。
后来他当了里正半年,自己就想通了。只是拉不下脸来说这件事,不过心里一直记得老三家这些年对自己的照顾。
顾诚玉点点头,“别怕花银子,都是为了娃们着想。我说过,不够的来找我。族学办起来,可是能代代传下去的。”
这就是前世那句话了,再穷不能穷教育。
顾大伯他们也知道顾诚玉说得在理,顾大伯颔首,“那若是族中的银子不够,我就去族里各家各户凑凑,反正日后得好处的也是他们。实在不够再找你,免得你拿银子习惯了,族里全都指着你。”
顾诚玉听了这话有些诧异,他看了顾大伯一眼,对顾大伯这么明显的转变有些意外。
不过到底没就此事再说什么,作为族长本就要处事公正,不然怕是难以服众。
“那就劳大伯费心了,办宴席的事还得大伯帮衬着才成。”这样的顾大伯一心为族里着想,值得顾诚玉尊重。
“咳!小宝,你看你二伯和二伯娘住在哪儿?不若将旁边的耳房收拾出来?”
顾老爹见两人谈完正事,这才提起顾长柏应该住哪间屋子的问题。
说实话,旁边的耳房屋子不大,住两人倒也不显得拥挤,只是这么多年没见,双方都有了一丝陌生之感。
立刻就凑在一起住,他也有些不习惯。
顾诚玉想了想,前院倒是有间客房,可是让两人去住明显不妥当,来往的村民们知道了会对此事有看法。
前院就是与主家关系一般或者是单个的男客住,他们还有二伯娘刘氏,倒是不能住了,免得让人在背后说三道四。
耳房也肯定不行,住得这么近,他们全家都不自在,他想和爹娘说话也不方便。即便墙体能隔音,可若是顾长柏他们没规矩,随意地进出正房,那简直要令人恶心死。
顾长柏看了沉默的顾诚玉和面上露出一点为难之色的三弟一眼,他心下微沉,这难道是不欢迎他住进来?
顾诚玉可能对他有些个意见,毕竟之前因为大孙女的事两人之间闹得不愉快,可老三为何也是这般想法?难道真的看不起他这个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