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楠笑着道:“那就好,我就知道晨儿是个好孩子。”
许楠又问燕子:“奶奶呢,爹娘呢,你嫂子呢?”
燕子道:“到镇上赶集去了。”
许楠倒是好奇了:“你不是最爱赶集上店么,怎么没去。”
燕子白了哥哥一眼:“说的我好像那么爱玩,今天天气那么热,我才不去呢。”
晨儿在许楠耳朵旁说道:“小姑姑给小姑父做鞋呢,才没去赶集的。”
晨儿的声音虽然不大,在许楠旁边的燕子还是能听见的,她佯装生气:“你个小丫头,不理你了。”
说完转身离开了。
走出门口燕子又折返回来:“哥,沈修身的家眷回来了,他家的地都抄了,还好家里没被抄捡。”
许楠点点头:“我知道了。”
已经快晌午了,等吃完饭再去沈修身家里吧。
中午奶奶他们没有回来,燕子做了凉面,许楠吃了两大碗。
吃完饭,许楠在家里睡了一个午觉,醒来把自己收拾一番,去了沈修身家。沈修身的家人都在,许楠把他写的信拿出交给沈修身的母亲钱氏。
钱氏不识字,沈先正看了一遍,就把信上的意思讲给奶奶听。钱氏一边听,一边抹泪,最后几乎要嚎啕大哭。
秦氏在一旁流泪劝道:“娘,相公没什么事,那就是好消息。等到大赦天下,相公就能回来了。娘,您保重好身体,等相公回来。”
秦氏劝完婆婆,又像许楠表示感谢。
许楠摆手道:“我与明德自幼一起长大,是至交好友,这点事算不得什么。大娘,你们可有什么难处,与我说,我能帮的一定帮忙。”
钱氏擦干眼泪:“日子上倒没什么难处,能过得下去,就是先正的学业还没有着落,修身说要他好好读书,不可荒废学业,可是没人肯教他啊!”
许楠想想道:“我在县学,县学要有功名才可以。先正,你考了童生吗?”
沈先正道:“父亲说我心性未定,还要在磨练两年,暂时还没考取功名。”
许楠点点头:“既然如此,那我想想办法。”
沈修身家里没个成年男人,许楠不好在多呆,说了一会儿话,就告辞了。
等他到家,二丫他们还没回来,许楠心里就有些纳闷,不过他们是好几个人一起去的镇上,想来是不会出什么事的。
反正无事,许楠就去了地里转悠。
昨天刚下了一场大雨,那一大片盐碱地正被水泡着呢,许楠不好进去,找了一根树枝往田里探了探,水还不浅,明天可以放水了。
许楠又看了种下进一个月的高粱,这是他特意吩咐,割麦子时麦茬留的低一些,不用收拾,就这样套种高粱。
这还是前世的耕作方法,五月收麦子,天气炎热少雨,这样套种水分不易流失,能保证夏茬农作物出苗快,长的壮。
更何况收拾麦茬就要废掉好多功夫,省去这一环节,就能干别的活了。
许楠蹲在地里仔细比较一番,带着麦茬的高粱苗比旁边不带麦茬,同日播种的,的确是高了那么一点点,也绿了那么一点点。
二丫几人回来时,已经下午了。
许楠问他们怎么回来的这样晚,原来上次他们订好的被面,褥面都没货,等到现在才到货,他们就等到了现在。
许楠出门将近一个月,好久没和家人一起吃饭了,他今天晚上就没回县城,在家里住了一宿。
第72章 遗弃
好久没回家,许楠和二丫一起把屋子打扫了一番,又到街上买了一些日常用的东西。
家里收拾好了,下午许楠就去了县学。
他先是向教谕销假,又对替自己代课的老师表示感谢,又邀请县学的几位举人晚上一起到天然居吃酒。
安排好一切,许楠又开始自己平静的日子了。
给沈先正找老师的事许楠也记在了心上,双河县好的学馆没有几个,许楠带着礼物一一拜访,终于给沈先正找了一个老师。
这位举人姓郑,在家丁忧,听闻许楠给沈先正找老师,自荐上门。
都是一个县的,许楠对他也算有所耳闻,学问上有两把刷子,外放做了本省的一个知县,政绩也算可以,因为丁忧才回家的。
许楠此时正在县学,听到他的来意,很是高兴,不过许楠还是要先打听打听他的人品的,还是表示沈先正不在,等明天带他去府上拜访。
等郑举人走了以后,许楠就找人打听了他的人品,正好县学就有郑举人的同年,对他的评价很高。许楠不放心,又找了别人来问,他的评价都是不错的。
许楠放心了,就遣钱有回家,让他明日带沈先正来县城找自己,带他去郑举人家里。
等县学完事,又到街上买了给郑举人的礼物。
沈先正和钱有早早就来了,许楠打量了沈先正一番,暗暗点点头,收拾的很是利索。
沈先正的学问不必说,自是非常好的,郑举人对他非常满意,沈先正给他磕了头,当场就把名分定下了。
沈先正是带着拜师礼的,加上许楠给他准备的,还是能拿得出手的。
来时,许楠就问了沈先正要住在哪里,沈先正的意思是现在日头长,就先每天来回走着,等过两月再在县城住。
许楠点点头:“既然你想好了,那就按你的意思办。不过遇到刮风下雨,天气不好的时候,就在家里住,要是你不来,我可就亲自去喊你了。”
许楠把李先正的事情安排好没几天,许银就回来了。
不知道他是怎么和二奶奶说的,许钢和许银分了家,许钢要了大部分家产,许银只象征性的要了十亩地。
和许铁,许铜这种在私下分家不同,许钢,许银直接道县城写好分家文书,双方画押登记,正式成为了两家人。
分好家后,许银又在家里住了两日,买了三十亩地充作祭田,许楠说服爹也买了二十亩地当做祭田,一起记到族中,约定其中出息五成归族里,五成归自家。
许银上午买好田地,下午就匆匆走了,临走前对许楠道:“现在京城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汹涌,太子与晋王几乎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你那好友沈修身其实是殃及池鱼了。我回来的前两天,太子被打发到了皇陵,替□□守陵去了。”
许楠惊道:“怎么会?修身为东宫詹事,受到池鱼之殃我还算理解。只是太子,乃是一国储君,□□有言,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元后与继后之子无论大小,以元后嫡子为先。只要太子没有什么大错,当今就不可能另立新的东宫。现在太子还担着储君的名头,怎么就被打发到皇陵了,当今就不怕群臣反对。”
许银道:“怎么没有臣子反对,陛下一意孤行有什么办法。何况也没明说要太子为□□守陵,只说让太子替当今尽孝,每日为□□祈福,大面上谁也挑不出错误。”
许楠叹了口气道:“唉,反正咱们这里离京城远的很,想来是波及不到的。银叔,你在任上可要小心再小心,千万不要留下什么把柄。”
许银把马鞭放在手里:“你放心吧,我心里有数。对了,你钢叔家的小子读书不错,你多看着点。”
许楠:“银叔,我知道。”
许银告别许楠,又回家和娘还有大哥告别,马鞭一挥,就上路了。
一转眼就到了冬天,家里又忙了起来。
燕子九月里要出嫁,需要准备的东西零七碎八的,十分麻烦。二丫就带着晨儿回家了,帮忙准备燕子的嫁妆。
还有留柱,十月里成亲,爹娘忙过了燕子的事,就开始帮二叔二婶收拾。等他俩的婚事都忙完,马上就进了十一月,一转眼,就要过年了。
县学里已经放了假,许楠和二丫收拾了一下,把县城的房子落了锁,回家居住。
县学要正月十八才开学,许楠决定在家里住到十五。
正月十五县城有灯会,而且是不禁夜的。
等家里放完烟花,把各路神仙都供奉一遍,这个年才算是正式过完了。
许楠一家早早地就收拾好了,然后套上牛车,拉着一家人去县城看灯会。牛车还没走出村子,迎面就碰上了跑来的沈先正。
他一脸慌乱,脸上都是泪水,看到许楠就像看到了救星,也顾不得许楠坐在牛车上,拉住他的衣袖道:“许叔,快点,请您救救我的弟弟,我奶奶把他给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