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老板冷冷地说:“有时候,人啊,自己知道些什么,连自己都不知道。哪怕留的痕迹比蛛丝儿还细,但只要找的人知道要找什么,就没有找不着的。”
沉吟片刻,便又改了主意,暂且放下去杜府的事。活的也好,死的也好,总归没人跑得出这座城。先找到伪龙去向,才是正经事。
苏世黎此刻正坐在楼上饮茶。
她当机立断卖完了张家,叫阿录带着那些小姑娘们找个地方先安顿着,自己连身就带着大胡子伙计与四乐、阿长、九月、麻姑,由四乐的兄弟们开道,返回白楼来。
到了之后,便叫四乐带着大胡子和她的兄弟们去铺子里了。全程她没有多看大胡子伙计一眼,大胡子伙计也没有多跟她说一句话。仿佛自己本来就是卖身于苏世黎的下人,听主家吩咐做事再寻常不过。
现在阿长和九月在楼上服侍老太太,麻姑在苏世黎身边伺候,大奶奶站在下面堂屋里大小声指桑骂槐。声大如锣。可真是好足的气力。
先时苏世黎回来,大奶奶拦不住,但叫她搬出去她可不会搬,死也不搬!她就要看看,苏世黎还有什么靠山!自己家里是有男人的,她有底气,苏世黎有什么?孤女一个,有的不过是暂时没花完的几个臭钱!
骂得起劲,苏世黎突地把茶盏住桌上重重一放,‘锵’一声,声音清脆,下头堂屋的大奶奶猛不丁一个激灵,不自觉地就停了下来。
苏世黎轻轻一笑,声音在猛然寂静下来的木楼里格外悠长,细声说:“听闻圃齐还要考学?我怕他哪天走在路上,被人打手打折了。到时候笔也拿不得。想找人算帐吧,还偏拿不出实证。”
大奶奶又惊又怒:“你敢!”
苏世黎笑说:“我如今什么也没有,有什么不敢的?害你们一个是害,害一双是赚。我要是哪天睡到半夜醒了,想着想着觉得过得不舒心,就起来一把火把这楼给烧了,黄泉路上有你们一家在身边�N�N�N个没完,也不怕寂寞了。”
大奶奶还要骂,边蔓却吓得脸都白了。连忙拉着她母亲回后堂去。大奶奶半推半就,总算是偃旗息鼓。
苏世黎把玩腰上的阴阳佩冷笑。
麻姑气恨恨地比划,要不是先时张家事多转不出手,一早叫她们全滚蛋了!哪容她这样的恶妇在主家眼前。
楼上老太太惊醒,问是什么事,苏世黎上去笑说:“没什么事,不知道哪里来了只野狗,在下头吠了半天。”陪老太太玩了会儿叶子牌,便回屋,她现在身子不好,受不得累,坐一会儿就坐不住了。
麻姑服侍她躺下,关了门一脸愁容。
每天她都心惊胆寒。她怕,怕大胡子露了馅。下一秒上白楼来的人,就是来抓主家的。
苏世黎轻轻拍拍她的手背,安慰她:“没多久了。”想到自尽的张夫人,不由得有些怅惘。她真以为张浊其是张家最后的那个人,是祖宗上下几辈的希望,丈夫儿子拿命赌出来唯一的希望。张浊其的死,对她来说是致命的打击。她自以为,活着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但苏世黎又忍不住想,张老爷知道会这样吗?是不是也早就知道张夫人必死无疑。他们坑了张浊其,那张夫人就真的能活吗?一步一步走过去,哪有生机。都是死路。不过是早死还是晚死罢了。
如今,更大的风雨很快就要来了。
她突然地觉得,自己像是狂风暴雨中一叶扁舟,从头到尾,不过受命运摆布,随波逐流罢了,所谓不服,也不过是在这浪里打了几个滚。
一时有些颓然。
但握着玉佩,很快,她又振作起来。
第54章 云聚
省城气氛变得压抑沉重,路上到处都是巡逻的卫军,谁也说不清发生了什么事。
麻姑与邻居家的下仆一道出门买菜,据下仆说是哪哪哪学变了。
“学子静坐,围住了府衙。”
要问是为什么事,似乎说是一开始只因为个案子。
有个女的被Jian杀,被抓的学子受不住冤枉,触柱死在牢里了。
后来不知道怎么的,事情越闹越大,还冲击驻军。各府学子都在声援,省城里怕学子闹事,书院已经连夜关闭,学子尽数按籍贯遣送回家。
过了几天又传说,要打仗了。
苏世黎问是哪里来的消息,麻姑说是卖菜的大娘说的,她儿子在海城做事,现在已经回家来了,说有个洋人大官老爷和名妓死在了红街那种下流地方什么的。
说得有鼻子有眼。仿佛她儿子全程都在当场。
事情真假不知道,不过城里好多人家开始囤吃的。还有些打算投奔亲戚去,但现在出城审查严格,很是麻烦,什么时候去看都排着长队,而且许多人嘴上叫叫,其实观望形势而已。。
但城里的人也不知道去了哪儿,街上平常人群汹涌,如今稀稀拉拉几个,还都行色匆匆。
苏世黎几乎不出门,幽居的日子寡淡无味,只有四乐每几天会从城里的图书馆拿几本小说译本送到白楼来。
两个人除了说帐上的事铺子里的事,从不提其它,什么杜府,什么张家,打都不打听,完全和自己没关系似的。阿长试探了几天,见苏世黎真事不关已,这才没有再提。
不过对于现在的形势,四乐难免忧心忡忡,好在苏世黎淡定,她受了影响多少也安心一些。
要说搬回白楼后有什么事,这除了有几个在张府没得到足够补偿的主顾来闹了二回,日子到也算得太平。
当时人来闹,是阿长出面打发他们,说“张家家业自有张家的亲眷继承,我们姑娘已经归家,也未将张家东西带走一丝一毫,如今与张家没有半点关系,你们凭什么找到这里来?再不走我就要报官!你等着看官老爷怎么说!”说起话来振振有词,十分厉害。叫人刮目相看。大概是看苏世黎身边得力的四乐不在,便想趁机更进一步――自她来,苏世黎虽然并不避着她什么,但也并不十分倚重她。
打发走了人,她仍然老老实实的模样,并不居功。苏世黎看在眼里,到不吝于称赞,说她“看着话不多,却是个甚用的人。”还当真对她偏重起来。
苏世黎除了看书,平日就是陪陪老太太,再不做别的事。
二奶奶买了新宅,很少再往这边来,大奶奶一家到还是在这里,不过大爷和圃齐去外地办货去了,只有边蔓和钱妈陪着大奶奶呆在家中。
自从城里风向不好,好几次,边蔓都期期艾艾地在苏世黎身边打转,见苏世黎看着自己的书像没看到她一样,又期期艾艾地回自己屋子去了。
大约是为外面的形势紧张而心慌想找苏世黎说话宽宽心――因着家里大奶奶每天都嘀咕,说没个男人在,万一有什么事可怎么办,才听得她惴惴不安,一天天魂不守舍的。外面但凡有一点响动,都能吓到她,日前不知道哪家孩子顽皮,在楼下放炮仗,她吓得如受了惊的兔子一样蹦了起来,手里的茶盏摔了。苏世黎在楼上都听到大奶奶在骂她。
九月听得害怕,不日便说离家久了有些想家。
苏世黎也不为难她,给她结了钱卖身契也还她,便叫她走了。问阿长,有没有回家的打算,这搂里连下人都是女的,也没个男人,她要是害怕,现在与九月一道回去也无妨。
阿长看着闷闷的,话不多,听问到自己身上来,说:“要有人想趁乱作恶,在城里至少还有巡查军士,去了乡下有什么?死在哪里都没人知道。”
就这样又过了半月,大奶奶坐不住,提了点不知道哪里来的桔子上来给苏世黎,笑说“你瞧,她乡下婶娘家里长了些桔子,虽然不是什么贵重的东西,但胜在是点心意,说起来你母亲是当儿子养的,那不也是你的婶娘?是以我特地拿来给你。”
仿佛两边从来亲近似的,笑眯眯,说话中气十足。经世的中年人就是脸皮要厚些,边蔓就比不得她了,跟在后面,耳朵涨红得要滴下血。
苏世黎不理她,只顾看书。
大奶奶也不恼,没人招呼她也自顾自坐下,唉声叹气“二爷与圃齐去了这些天,即不回转,又没个消息,急得我们在家里吃不下睡不着。都这么多天了,却不知道是路上出了什么事故,还是怎么的?”说着眼眶泛红,因着是自己的丈夫就算了,亲生的儿子也没个消息,叫她怎么能不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