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医纪事(79)

作者:北海乔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他这也是活该,在会上让他发言不好好说,有点私货又都藏着掖着的。他这么做,在只认技术权威的医界,瞬间把他自己的地位给拉低了。

大家本来也不是一个地方的,你技术上显得不行,那外地的就不会把你当回事。谁还会让着你呢?

端药的小年把药给患者喂了下去,林晚看着那人把药咽下去,道:“如果药材不全的话,给他用独参汤或者萸肉都可以用来急救,看手头有什么药吧。用萸肉的话,固脱敛阳的效果更好些。”

到这个时候,谁都听得出来,林五小姐这是在用心把所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给大家讲明白了。这些人心里的感激是实实在在的。

要说他们想学点医术,都是很不容易的,家传的还好一点。若是给人做徒弟,就先得从打杂的手下做起,端洗脚水什么的这都是小意思了。

有的做了几年杂事师傅才肯慢慢的教一些。但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但凡教徒,有所保留的多得是。有几个会像林晚这样细致讲解的呢?

所以这个时候林晚在这些人心目中可是有了地位,在很多人眼里,现在林晚就像他们的师傅一般。

于是他们看着林晚的眼神,那是说不出的尊敬。林晚的年龄早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

谁要是再说:这女孩这么年轻,能懂什么?这些人肯定都会嗤之以鼻:你知道什么?没听说过什么叫天才吗?

第103章 偏要这么作!

不到一个时辰,这几个霍乱病人的病情就稳定了下来。效果是很明显的,上吐下泻都已止住。病情危重的那人脉象已经平稳。可见药方是有效的。

这些人临走时,刘炳良强调,回去后要以惠民署的名义与地方官沟通下,由官方出面,向老百姓们宣传预防措施。以防患于未然,尽可能的减轻疫情发生的可能性及严重程度。

众人知道皇上对这件事很重视,哪能不答应?

张同海是清原县人,留仙镇正是他开医馆的地方。

回县里后,大弟子拿着从林晚那里领到的防疫小册子,问道:“师傅,咱们要不要去跟县令大人说一声,请县里出面宣传下?”

如果官方出面的话,老百姓会相对重视些,若是以医馆的名义来做这件事,那么百姓们就有可能怀疑他们的用心了。

“去跟李县令说说,不过这个东西不用带去了,你就跟他说明白就行,请县令在全城贴上告示就可以。”

“不拿这个册子去?”大弟子问道,心里想着,这小册子上画得多明白,就算老太婆小孩子也能一看就清楚,贴告示的话没多少人会看的,更何况不识字的人太多了。

“不用。”张同海有点不耐烦了,这一趟靖陵之行,别人的面子没削着,他自己的面子都掉地下了。

大弟子不敢再多说,没办法,师徒之间等级森严,惹恼了师傅,都能把他给逐出门墙。

大弟子正想走,忽然又想起药材还没备上。按会上大家商量好的,要备上粉甘草、冰片、薄荷冰、萸肉等等,还要提前做出批量的防疫丹。

但现在他观察师傅的意思,这事有点玄。于是他就问道:“师傅,那咱们还要准备好药吗?”

张同海点点头:“当然要准备,你按这个单子吩咐下去吧。”

说罢,张同海唰唰唰写好了清单,递给大弟子。

那弟子接过去一看,这不是按林晚提供的药方列出来的。是按他师傅自己的药方来写的。

大弟子不敢多说,心里虽然有想法,但是没表露出来,拿着这清单就去安排了。

这次跟去的弟子一共三人,大弟子从张同海那里出来,便把两个师弟喊过来,安排药材采购的事。

三师弟陈然拿起清单一看,不对呀?他掏出自己带回来的那一份,对照了一下,确实没记错啊。

见两个师弟都看着他,大弟子道:“师傅怎么吩咐就怎么办吧,咱们师傅也这么多年的经验了,用他的药方应该没问题。”

大弟子说这话的时候,其实他自己也不是太确信,他就没听说过师傅有去疫区给人治过霍乱。

陈然忙到天黑才回家,刚到家老娘就来叫他,问他:“怎么才回来,你小舅都等你半天了。”

陈然小舅李石在县令身边做县丞,过来应该是有事吧。陈然这么想着,赶紧去了客厅。

李石过来就是问问外甥去靖陵的事情,朝廷有公文下来,要求做好防疫的准备工作,如果有大的疫情发生又没处理好的话,县里的官员都是要问责的。

所以李石就来问问外甥,他们医馆有没有为防疫做好准备。

陈然听了直叹气,他平时不是这郁闷的性子,李石觉得肯定有事,便追问他到底出了什么事儿。

甥舅俩虽然是两辈人,可是年龄差不了几岁,平时也聊得来,陈然想了想,这事也许可以让小舅给拿个主意。

便把这一趟去靖陵的事细说了一遍,然后又告诉小舅,师傅不肯用在靖陵大家一起商量好的药方备药。

李石在官场混了几年,人情世故门儿清。他一听就知道这张同海心眼小,妒贤嫉能。

平时他这么干,也许影响不大。可这个事照他这么折腾,会不会出大事呢?

毕竟林五小姐那些方法已经当着一帮人的面经过了验证,是有效的,用那个显然是更稳妥的。

李石这么一想就坐不住了,道:“我得去一趟县衙,跟李县令说说。”

“小舅,你可别说这事是我告诉你的啊,不然让师傅知道了,还不得把我赶出来?”

张同海毕竟是清原县最有名的大夫,陈然拜到他门下也是费了挺多功夫的。

李石却道:“赶出来就赶出来,怕什么?不行的话你下个月去靖陵惠民署开的医学堂去学,你年龄正合适,小舅这里还有名额给你留着呢。”

陈然一听,顿时很高兴,这一趟靖陵之行,让他挺有感触的,感觉在那边似乎能学到更多东西。

本来要是让他离开师门,他是顾虑重重的,害怕为人所不齿。现在有了小舅的支持,这事倒可以好好考虑考虑了。

李石离开陈然家后,急急忙忙地赶到县衙,这个时间,李县令早就该下衙了。李石绕到县衙,又赶到后边的县令府第。

到了一问,才知道县令被紧急叫走了,说是因为颍州大坝有溃堤危险这个事。

清原县因为地势整体较高,并不会轻易被洪水淹没。但是现在颍州已经有人往这边迁移了,毕竟两地离得不远,清原县又比较安全。

县令这是下去安排接受安置移民的事去了,临走时还让人告诉他留守县衙,以防有什么事需要照应安排时,衙里没有得力的人在。

李石听了,心道,怎么就这么巧,他后脚刚来,县令前脚就走了。

李石耐着性子又等了一天,见县令还是没信,也不知道到底去了哪个乡镇,又没有多余的人手专门去给他找人,就那些衙役,一个个都忙的两脚不沾地。

李石便拿出些积蓄,让自家人去采买些外甥给他的那份清单上的药材。然而第二天,家里的管事就回来了,只拉回来少半车药材。用来防疫是远远不够的。

“怎么回事,就这点呢?”

“爷,咱们去晚了,药材都被别的州县的人抢光了,就这点,还是花高价买来的,都涨价了啊!”

管事一想那花出去的钱,就心疼的不行,这钱来的不那么容易,就这么花出去了,连个水花都没看见,钱就没了!

“没事没事,以后钱还能挣回来。”李石安慰了管事几句,看着那点药材,无奈也没法子了,现在到处都下雨,道路难走,只怕再想买不容易了!

第104章 准备就绪

“师傅,您看看这些药材够了吗。”

刘炳良的弟子杨慕生随着刘炳良,林晚以及尚致远来到医馆后院库房。

几人看着架子上做好的防疫丹以及草药,仔细看了看,药品质量都没问题,数量也不少。

他们买的早,再晚点药材就购不齐了。

刘炳良在会后以惠民署的名义给靖陵各医馆下达了命令,要求每个医馆负责几个街区,这样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医馆,就能防止出了问题互相推诿扯皮的现象。

夏老不爱走动,便由尚致远来代替他。具体的防疫方法基本都是出自于林晚的手笔,因此这些检查落实的事,林晚也得参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