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点点头。
周太后和郑贵妃偃旗息鼓了,胡令真却不会轻易死心,与其千防万防,不如把人放到自己可以掌控的地方看着,顺便还能多一个好老师。
她低头翻看司礼监送来的单子,想起一事,问杜岩“湖广那边有没有书信”
杜岩摇头“小的问过了,这个月还没有。”
金兰喔一声。
枝玉已经回湖广老家了,之前每隔几天就有她亲笔写的家信送到东宫,后来一个月一封前几封信枝玉会详细写她在路上的见闻,写她拿着那些银两置办了多少田亩,写她跟着祝舅父在北边买了不少北货,运到南边贩卖,小赚了一笔,连她路过南直隶时吃了什么好吃的东西都会写在信里后面的信只简单说一下他们的行程。这个月东宫还没有收到湖广的信。
金兰放下单子,让小满磨墨,提笔写了封信,交给杜岩“送去湖广贺家。”
杜岩应喏。
下午尚膳监果然派了两个提督太监给金兰请安,说是朱瑄吩咐的,他们以后跟着金兰,帮她料理主持筵宴的杂务。
金兰不爱揽权,见两个提督太监思路清楚、经验老道,又是朱瑄找来帮她的,值得信任,当场把催办酒水和造办礼器的事交给二人。
两人立刻应承下来“能为殿下办事,是小的有福气,小的一定尽心尽力,不负殿下所托。”
说了一会儿话,帘外内官说有事通禀,金兰让小满送提督太监出去,“什么事”
杜岩领着内官进殿,道“昨天殿下问薛娘娘的事,千岁爷知道殿下担心薛娘娘,就吩咐洗墨去打听洗墨今天打听着了。”
金兰一怔朱瑄吩咐的他还真是
她暂且放下这事,让洗墨走上前。
洗墨垂着手上前一步,躬身答“小的是听乾清宫那边伺候笔墨的公公说的,晋府宁化王去世殉了两位宫人,朝中大臣觉得人殉阴戾,应当禁止,万岁爷爷却让罗统领拟旨加封两位宫人为夫人。伺候薛娘娘和沈选侍的宫人说,她们听说了晋府人殉的事,一时触景伤情,又怕老娘娘怪罪,所以躲在屋子里哭。”
金兰蹙眉,原来薛娘娘是为了这事伤心。
先帝之前,皇帝驾崩,宫中无子的妃嫔都要殉葬,诸王逝世,同样以宫女陪殉。后来先帝临终前留下遗言,废止了人殉。但是外藩诸王府仍然流行人殉,嘉平帝曾下旨严令禁止贵族用活人殉葬,可朝廷并没有严格执行,所以禁而不止。这回宁化王去世,宫人被迫殉葬,嘉平帝居然不加以申斥,而是赠以夫人的封号这不是在纵容人殉么 难怪薛娘娘和沈选侍伤心,她们没有生下皇子皇女如果山棱崩会不会有人逼她们“主动”陪殉 金兰命人送些糕点瓜果去看望薛娘娘和沈选侍,想了想,还是罢了。薛娘娘她们躲在屋里哭,自然是不希望别人知道这事,陪殉是皇家的忌讳派人过去太招眼了。
第二天,金兰去仁寿宫给周太后请安,然后去看薛娘娘。
薛娘娘怕周太后看出什么来,告病在屋里养着,见金兰竟然亲自来看望她,眼圈霎时红了。
金兰打发走宫人,小声劝薛娘娘“您往日最开朗的了,何苦为这个伤心”
薛娘娘知道金兰真心关心自己,也不遮掩,冷笑着说“我们都是人生父母养的,在家的时候哪一个不是爹娘的眼中珠宫里选秀,抬了我们进宫,让我们伺候贵人,我们不敢怠慢,尽心服侍可贵人死了,还叫我们陪殉,好好的大活人,生是他们皇家的人,死了还得伺候他们皇家生生世世不能解脱”
她眼中闪过几点冰冷的寒光,“我不甘心呐”
薛娘娘年轻时是当地出了名的美人,周太后嫌两任废后不够机灵,希望年轻活泼的薛娘娘能够分走郑贵妃的宠。嘉平帝当时确实宠爱了薛娘娘一段时日,但后来薛娘娘还是失宠了。宫里的人说薛娘娘家境殷实,如果没有被选入宫中,本可以嫁给门当户对的富户公子。
金兰端了杯茶给薛娘娘“您放心,宫里没有这个规矩。”
薛娘娘冷冷地笑了一声,“如果有人要效仿旧事呢当初太后和另一位太后”
金兰撩起眼帘。
薛娘娘意识到说漏嘴了,脸色一变,紧张地扫一眼屏风,低头喝茶。
第49章 东宫折子
东千步廊。
朱瑄坐在窗前光线明亮的地方翻看《治河总考》和《治河通考》,屋中几名年轻官员引经据典,正在激烈讨论治河的事,有人说应该疏,有人说应该堵,他默默听着,没有插话。
天色渐暗,遥遥传来隆隆的钟鼓声,众人这才暂且停下争论,约好第二天再辩。
朱瑄出了值房,发现窗前站了个人,面阔耳大,鼻直口方,须发皆白,一身轻纱官袍,正是工部尚书,他身后的年轻官员细长眼,颌下短须,当风而立,气度闲雅,乃最近刚刚升官的谢骞。
工部尚书笑眯眯地看着朱瑄:“太子殿下对治河可有心得?”
朱瑄道:“略读了几本治河的书罢了。”
司礼监太监钱兴把持朝政,内阁元辅郑茂和他沆瀣一气,其余内阁大臣浑浑噩噩,民间戏称他们是“纸糊三阁老,泥塑六尚书”。工部尚书就是个明哲保身、从不得罪人的周全人,和朱瑄谈笑了几句,说了些治河的事。
几人走出回廊,互相谦让了一会儿,朱瑄目送工部尚书离开。
谢骞没走,他刚到工部任职,急于做出一点成绩,继续和朱瑄讨论刚才年轻官员争吵的话题:“殿下觉得治河应该以决口合龙为先,还是疏浚为先?”
朱瑄说:“大河绵延数千里,支流众多,以堵塞决口来治河,终究不是长久之法。”
谢骞眼前一亮,赞道:“不错!下官也是这么想的。”
近年来,大河几乎连年决口,河道频繁迁徙,每到汛期,洪水肆意,阻塞运道,淹没农田,平地成湖,千村万落漂于一空,水灾之后又有病灾,民情躁动,动乱频生……总理河道的官员每年都更换,不过成效甚微。
朱瑄道:“孤听说山西宋素卿擅于治理河运,于疏浚河道颇有建树。”
谢骞挑了挑眉:“宋素卿?”
宋素卿可是钱兴一手提拔起来的,正儿八经的阉党。之前有人推荐过宋素卿,说他多年来研究治河,曾经主持修建了横截汶水的工程,成功整治了会通河,可以为治河总督,文官坚决反对,为了阻止嘉平帝启用宋素卿,他们弹劾宋素卿在治理运河时压榨民夫、收受贿赂、毁坏农田、纵容奴仆侵占良田,因为证据确凿,嘉平帝大怒,罢免了宋素卿,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这次嘉平帝命朝臣推荐治河总督的人选,没有文官敢提宋素卿的名字。
莫非太子想推荐宋素卿?他就不怕得罪文官,引发众怒?
谢骞眼神闪烁。
……
金兰从薛娘娘那里回来之后,一直在想她的那句话。
周太后和另一外太后……
周太后不是先帝的原配,先帝的元后姓钱,先帝年轻时并不宠爱钱皇后,后来夫妻俩患难与共,貌美如花的钱皇后为先帝哭瞎了一只眼睛,先帝悔恨交加。那时候周太后因为生养了嘉平帝而成为了贵妃,有太监建议先帝改立有子傍身的周贵妃为皇后,因为钱皇后既无子又是个残废,先帝断然拒绝。驾崩前,先帝怕自己死后钱皇后孤苦无依,叮嘱嘉平帝务必尽孝,嘉平帝满口答应。
等嘉平帝登基,生母周太后在堂,嫡母钱皇后也在世,按例应该尊两宫为太后,周太后却派人告诉嘉平帝:钱皇后乃残废之人,无子,不足称太后。她要儿子废了钱皇后。
群臣反对,嘉平帝也认为母亲无理取闹,一边敷衍周太后,一边支持大臣,先帝元后钱皇后最后还是被尊为慈懿皇太后,周太后为皇太后。周太后十分不满。
……后来,钱太后抑郁离世。
据说钱太后晚景凄凉。
金兰打发走其他宫人,问杜岩:“听说先慈懿太后的族人没有加封?”
杜岩满肚子八卦没地方诉说,见金兰问,立刻打开了话篓子:“没有!万岁爷爷闷着气呢!”
金兰伸手够攒盒,抓了把松子糖,问:“怎么说?”
杜岩站在她面前,一口气道:“当年万岁爷爷要废了吴皇后,钱太后说吴皇后年轻,难免犯错,不至于就要废了她……钱太后为吴皇后说情,老娘娘非要和她对着干,和郑贵妃联手劝说万岁爷爷,万岁爷爷还是废了吴皇后……自那以后,万岁爷爷对钱太后有了疙瘩,封赏后族的时候次次漏掉钱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