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厂的吴书记,带着爹娘还有妻儿进门没有多久,其余的几个兄弟也相继来到。
孩子们早就一窝蜂跑出去玩,家里全是成年人。
钢厂的吴书记坐在姐夫周厂长身边,两人说着话,“姐夫,交接都办完了吗?”
“差不多,新的厂长已经来上班开始熟悉工作。”
“真是没想到,小沈和乔同志能有这样的造化,连带你也跟着搭上顺风车。”
“是啊,好人有好报,你才是源头,受益的是我。”周厂长很感谢小舅子当初的心善。
“姐夫咱一家人不说两家话。”
一大家子热热闹闹的闹腾了一天。直到夜幕星河,吴家人才离开。
周厂长夫妻忙碌了一天,躺在床上,夫妻夜话。诉说着回京城以后的安排。对于乔翠花的事,周厂长都不用解释,妻子完全信任他。
乔翠花被通知因为她表现好,做饭菜好吃,还有表现好,被调往京城工作。
她没有吃惊,也没有过多的询问原因,大约是知道与隔壁有关系。乔家人都是一样,好事不喜多问,只是下班以后去到隔壁真诚的感谢了一番。
从知道要调往京城以后,乔老爷子和乔老太太,就回上河村,打算住一段时间。
回村的乔老爷子,四处走动,很不舍,可是闺女和孙子最重要。有他们的地方才是家,他去了还有隔壁的柳家可以来往。
孙子说了新家是老四合院,有很多邻居,熟悉以后也能串门。
乔二根踱步到大哥家,兄弟俩又在一起嘀嘀咕咕,“二根,多亏了翠花和石头,要喜子和福子啥时候能有房?”
乔翠花母子在厂里分的一间房,归了喜子,周厂长会做人收到调令以后,刚好遇到一次厂里给正式员工调单身宿舍,他顺手给福子调了一间。
这时候的单间宿舍,都不小,通间很大,能多隔出来一间房,一房一厅是没有问题的。
外面阳台上做个八十公分高的双层橱柜,可以切菜放油盐放碗筷,边上放煤炉,厨房就能解决。
以后结婚也有地方,真是帮了大忙。
“托了周厂长的福,与翠花,石头没啥关系。那我在城里的宅子就交给柳慧帮忙照看。你真的不帮我管那宅子?”
乔二根再次问大哥,他也知道大哥帮忙管城里的宅子有好处也有坏处。
“别,你城里的房子,我可不管,会养大人心,以后咱两家不知道会为了那房子闹成啥样,那不是我想要的。给柳家闺女帮你看着,就挺好。
她不会贪心,不会贪房租也不会贪房子。你走了以后,时常给我写封信,就成。
你家的自留地和菜园子,我让老大老二都帮你种着,村里的房子,我帮你照看没问题。
家里的老房子,就是帮你照看几十年,都不会有人打主意,这点我敢保证。”
乔大根心里跟明镜似的,知道城里的房子不适合他管着,以后时间长了,绝对有人起那不该起的心思。
等到了那时,绝对会让他和老弟有隔阂,哪怕起贪心的不是他,也会有很深的隔阂。
兄弟两正说着话,乔大根家的大儿媳忽然喊了一声,“翠花,咋来了?没上班吗?”
“嗯,请假回来的,我找大爷大娘。”
“进屋吧,都在屋里。”
上河村依然没有下雨,可是庄稼长得还不错,不冷不热,从河里挑水,稍稍浇灌下,就长得不错。
今年村里开了荒,种了不少的红薯,土豆,再过几天就秋收,这两天不强行让大家下地,可以在家休息,等忙起来会有很长一段时间忙碌。
“大嫂,麻烦帮我弄杯茶,渴死我了。”
乔翠花是一路急忙忙赶回来的,一身的汗。
“行,你先进屋,温热的可以吧?”
“可以可以,谢谢大嫂。”
进屋的乔翠花直接坐在炕沿,两老头都看着她,“咋回来了,出了什么事?”
“有事,早上厂办的干事问我,我的工作给谁?我懵了,才知道我的工作可以让人接。
大爷,我想把工作给春花,让她今天下午就跟着我进城,明天办好手续,跟我学一段时间炒菜。只是两位嫂子这边,还得请大爷说说。”
乔翠花如此说也就是让两位嫂子面子上好过一些,说明自己对她们也还尊重。但是她可没有想过把工作给她们。
给谁都是罪过,给堂妹才是她心里所希望的,不会有纷争,她自己也愿意。姐妹感情肯定比姑嫂感情要好。
坐在炕头乔大根的老伴儿,听侄女一说,赶紧说,“我去找春花和大军,翠花没有会怪你,别担心。”
老太太兴冲冲的走出去,一脸喜色。
乔大根心中也高兴,喜形于色,不知道怎么感谢好,他不会因为那是侄女就不客气不感谢,“翠花,真是谢谢你!啥事都想着大爷家里。”
“大爷,看您说的,不想着自家,难道想着别人家啊。”
已经知道城里一些套路的乔大根,叹了声气,“大爷不是不明白,从喜子他们兄弟进厂以后,我们一家也知道,就是这份工作,你要是不给春花,也能拿出去卖钱卖粮食,多的是人愿意要,一份工作可以卖上一大笔钱和一些粮食。
大爷心里明白,亏了你呀!”
人老心里明白,侄女一句多的话都没有提,就是不想给他心里负担。
城里人有多的工作换粮食换钱的不是没有,侄女进城几年也不可能不知道。
“大爷,咱是一家人,虽然您和我爹各自成家,分成了两家人。
可是无论是我爹还是您,都是彼此最亲的,我的这份工作是可以换钱换粮食,但是几百块钱一千块钱,只要人还在就能挣回来。
我不是不喜欢钱,也喜欢钱。只是我这份工作可以给春花一个改变的机会,我觉得比钱更重要。
春花进城工作是正式工,孩子的户口跟娘走,以后毛蛋儿,珊珊他们俩的户口也能进城。
我觉得挺划算的,钱可买不来三人的户口和一份正式工作。
只是宿舍我没有办法帮忙,看她的运气。”
“住的地方你不用管,分到哪儿是哪儿,给她解决了工作,难道还管她一辈子不成,不过可能她要在你家住几天?”
“没事,下午让大军跟着一起去,等春花进厂站稳脚跟后,慢慢的把大军也弄进去当临时工。”
“我也是这么想的,多亏了你。”
乔大根的老伴儿进到梁家的院子,梁发财夫妻俩坐在屋檐下说话做事,第一时间就看到,“亲家母来了,进屋坐。”
“也行,跟你们说个事?春花,大军不在啊?”
“去自留地了,我让人去喊他们回来。”
梁发财不知道亲家母来有啥事,吩咐大儿子去喊老三夫妻俩。
来的路上,老太太就想过,还是得和梁家老两口说说这事。
三人进堂屋坐下,老太太先说了侄女工作调动的事,全家一起进京的两件事。
惊的梁发财夫妻俩张大了嘴,难怪乔二根夫妻俩回村住了好几天,家里菜园子的菜都摘了大半晒干菜。
听说这两天自留地的种的东西也要全部收了。
原来是为了进京,真是有造化,羡慕都羡慕不来。
梁发财是明白人,知道乔家不想宣扬,他也没有大声咋呼,他老伴儿一切都是听他的。
梁大军夫妻俩火急火燎的从地里赶回来,“娘,啥事儿,家里有啥事儿?”
乔春花的性子风风火火,还有点急,人还没有进门,声音先进来了。
“先坐下,咋咋呼呼啥?”
这话也就亲娘能说,婆婆没事不会讨人厌这么说儿媳妇。至少梁大军的亲娘不会这么说儿媳妇。
等闺女女婿坐下以后,老太太才说了大侄女回家送的消息,在梁发财的狂喜中,她催促闺女,“大军,春花,你们俩收拾好自己换洗的衣服还有孩子们的,我和你爹给你们俩看几天孩子,自己带着口粮跟着翠花进城。
大军你去了先别回来,明天春花办好手续,你要帮忙办转户口的事,先去队部开证明,快去。”
“娘,这就去。”梁大军也喜不自胜,高兴的嘴都快咧到后脑勺。
媳妇进城以后,把厂里的关系搞搞,以后他也能招工进城。
一溜烟的跑出去,速度快的像阵风。
堂屋内,老太太赶走闺女让她回房收拾衣服,等女婿回来再找亲家母带些粮食,进城肯定要带自己的口粮,至少女婿的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