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同人)每次醒来都为反派背了锅+番外(274)

作者:井临渊 阅读记录 TXT下载

自是不介意他还未束发之事。

梁山伯本来极为古板,如今是被惊到,自然无法再关心繁文缛节,抬脚又进来。

无尽黑夜,一道惊雷而过,惊的他趔了一下。

姜晨:……

他倒了茶水递给梁山伯。

梁山伯接下,还是一副失魂落魄模样。

过了会,才开口,“夫子,你觉得……英台,祝英台是怎样的人。”

姜晨:……

察言观色。想来祝英台做了件令他极为“感动”之事。

“聪慧明礼,黑白分明。”

“明、明礼?”梁山伯咽了口唾沫,“夫子觉得他对山伯如何?”

姜晨:?

“赤子之心。”

梁山伯:“相较于其他同学,不,相较于王兰王蕙呢?”

看他越来越难看的神色,以及方向略显奇怪的问题,姜晨心下了然一二。

“山伯与英台二位,彼此之间都是拳拳心意,至于对王姑娘……想来不过医患之情。”

梁山伯脸色青了又白,白了又青,似乎挣扎了很久,才下定决心,嘴唇动了动,“方才,方才山伯听到,英台说他喜欢我。”

姜晨:“哦。”

梁山伯死死盯着他,等待下文。

姜晨为他倒了杯茶,似乎未曾听出他的深意。“有何不妥?”

梁山伯:???

沉默,疑问,大惊失色:“英台也是男人啊。”

“梁山伯。”姜晨微微笑了笑,“此事,你去寻王兰姑娘,或者师母,便有分晓。”

听他此言,梁山伯更为茫然。

“夜深了。恕不远送。”

梁山伯又愣愣的出了门。

姜晨拿起剪刀,修了修马甲留在院中的花草。夜色漫漫,他的眼睛却毫无影响,下手准确的剪去了杂枝,剪出一只兔子。看了一会,然后将盆景剪秃了。

看来祝英台也需要下山了。

一个全家疼宠又有些娇纵的小姑娘,若她要嫁人,恐怕祝家没有人能拦住。

哦。细想想,若是有人敢拦,说不定祝家这位小姑娘会以死明志?

毕竟她是首位以跳墓名垂千古的女子。

追求自由的爱情,顽强抗争所谓父母之命的传统。

对姜晨而言,他不会说祝英台不对。不过,他也并不欣赏,为所谓爱情,将家族视若无物。

提起这些,他忽然想到很久以前的那个名叫沈璧君的女人。有一种诡异的同质感。

思考为此停滞了一瞬,觉得胃里有些难受。

他立刻决定将梁山伯抛之脑后。

这一夜,姜晨躺在床上,心头仿佛压了块巨石。许多不想想起之事,在他的梦里,仿佛擦去了表面故意覆上的尘土,又记忆如新。

直到天光破晓,他打了水,梳洗了一番,去了藏书阁。

你需要让自己很忙,很忙,如此才不会总想到一些无趣之事。

北慕容冲把控政局,调兵南下,恐有开战之嫌。几乎收到边关加急的第一时间,司马曜就派人来召姜晨回朝。

时间合适。

即便褚太后借司马曜之名忌惮他统领北府军,她也已毫无办法。

简文帝死后,便是太后垂帘听政。事实上她的确是个非常有手段的女人,有心制约王谢世家,姜晨入朝后,她又想压制。可惜,她不是皇帝。而偏巧坐在皇帝位上的司马曜觉得,马爱卿文武双全,忠心耿耿。

姜晨就如他所想忠心耿耿的去边关领兵了。正值此时,尼山之下也爆发了流寇之乱,幸而姜晨有所准备,师生基本无虞。梁山伯想起当日一番言谈,对姜晨见解无话可说。

他与谢琰等人才离京,桓玄便开始行动了。

有桓氏基业留存,近些年来他又收敛锋芒韬光养晦,攻取京城全是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月余以来,风风火火屠了大半司马氏。

谢琰闻讯极为着急,但与慕容之战正在要紧之处,脱不得身。

姜晨估摸着,桓玄要登基加冕了,领着北府兵玩了一招背水之战,惨胜之后应谢琰请求纠集各路兵马清君侧去了。

胜也简单,败越容易。

桓玄称帝十日,便结束一生。司马曜惊吓过度,痰气攻心,一时疯癫一时清醒,浑浑噩噩,难当大任。

纵观朝中,司马一族竟已零零落落,寻不出能上的台面的男丁。兜兜转转之下,拿了东海王之孙戴上冠冕,此人庸弱无能,不堪为帝,可他姓司马。他在桓玄之乱中,因为封地临近寿阳为姜晨保下。至于巧合又或有意,那他人无法看清。

初登基为帝,任马文才摄政。

不足三月,执意禅让。

辞而又辞,最终帝位变动。未归桓氏,归于马氏。众臣对此心思不一。

新帝登基,不同往常,毫无大庆之意。不改国号,不改年号,还自然无比,御史台此时仿佛成了废物。他反倒召集上下,合力北进,慕容一方节节败退,军心哗变,诛杀慕容或降或逃,至此溃不成军。

又过几月,他一时兴起,召了几位士族大臣,堂而皇之地扣了桓氏同党的帽子宰了。

听闻此消息的谢安:……

听闻此消息的王卓然:……

他们大约确定,之前很多看似偶然,不是偶然了。

没过两日,谢安上表乞骸骨。王卓然随之。

姜晨倒无浪费之意,三三两两派到北方,美其名曰教化万民。江南士族耽于安逸,不愿北上。姜晨偏偏不想令其如此安逸。

众臣可谓是辞也不是,不辞也不是。最终唯有听令,大军北进,收复北地。

至少有晋军驻守之地,他们请辞万一被分个北地的官儿,也能睡的安稳些许。

也许他带的兵将太过凶悍,也许他定的计策总是顺应天时地利,北进之途九毫无阻碍。众人完全不会明白,敌军想要借助天险防守,他却如何让地势成为他们攻克城池的绝佳利器。原本被认做困难重重的战争,竟一场一场赢得如此顺利。

三月之后。

长安城破。

百年来的分立,在此时结束。

这结束的一路上,鲜血淋漓。

这是战争。

谢琰伤重,回天乏术,葬于洛州。

在这个世界,人们也许能接受化蝶之美好,却绝计无法接受死人复活。即便他救回谢琰,他要以什么身份存在?谢琰么?不,谢琰在谢安,谢道韫,在所有人眼中都已死去。可不能是谢琰的谢琰,又怎能称为谢琰呢?

所以,他不想救。

三年转瞬而逝。

听闻祝英台又跳墓了,姜晨也未在意。

他的勤政让朝中大臣少掉了许多头发。致使质疑他夺权的心思,也淡了不少。至少新帝比司马曜那只知道吃喝玩乐的草包要优秀一百倍,一万倍。不,二者云泥之别,根本毫无可比性。

宫中传来消息,马俊义毫无预兆病重了。姜晨十八岁,他不至五十。

姜晨坐在他身边,照顾着他,神态就如当年年幼时一般,平静。他看着马太守有些混沌的双眼,似乎也是斟酌许久,问了一句,“父亲以为,我这个儿子作如何?”

马太守闻言,费力的握住他的手,眸中神采亮了些,欣慰道,“为父、以、以你为傲。”

“父亲,有件事孩儿一直瞒着你。”他说话的语气庄重肃穆,仿佛审判一般。

马太守躺在床上,神思勉强汇集,认真的听着他的话,他时日不多了。文才的话,从前他未曾好好听过。如今……

“在我七岁。不,应该说马佛念七岁之时,你的孩子已经死了。”

马太守一愣,全然当他在说笑,摆了摆手虚弱道,“这么大了还喜欢这些志怪传闻。”

姜晨道,“马文才?其实真正的马文才从来都不曾存在过。我的名字,姜晨。”

马太守突然有些发冷,笑僵在脸上,张了张嘴,“姜晨?”

“我在。”笑意温然。

“文才……别闹了。”

“胡闹么?晨如此真诚,你却不信。”

“我不信!”马俊义怒吼一句,眼睛里有泪水浮现。许久,许久,他以微不可闻的声完全不可置信,颤抖着问,“那……那文……佛念呢?”

“不知。”姜晨笑了一笑,支着头一派闲适,幽幽道,“一醒来,就看到阁下。”当时骂的真可谓好,就如现下一般。

马太守竟显得有些忌惮,身子往后缩了缩,“那……那你是什么东西!”他似乎信了姜晨所言。的确,七岁前的马佛念与七岁后的马文才,有些不同。一直以来他只以为,佛念之母离世,他受不住这般打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