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爷之所以如今这般选择,可能都是出于百姓的角度考量。可是对于他们这些旁观者来说,王爷选择,也恰是能够为他带来最大收益的。
身为谋士,自然是要竭尽全力为王爷着想。在王爷陷入迷茫时恰当的提出建议。可近些日谢岳与徐渭之渐渐发现逄枭所做的一切抉择,表面看起来似乎也有冒险之时,可最后的结果似乎都是对他好的。
有时就是谢岳和徐渭之也觉得王爷在铤而走险,可最后却都化险为夷。
难道这就是天命所归,天机子早年的推算是没错的?
众人商议之时,皇宫中李启天也在可与几个心腹商议,“平南军至今还驻扎在城外,这样的一大批人马,若是如其余勤王的援军一般直接放进城门,若忠顺亲王有个反叛之心,到时岂不是身一点希望都找不到了?”
李启天也正是这样想,所以才会格外纠结。
“朕也想过,忠顺亲王为大周征战多年,到底立下了汗马功劳,朕也不愿意怀疑他。”
能被单独叫来御书房商议对策的便都是李启天的心腹,而这些人之所以当的上李启天的心腹,也必定是因为 他们善于审时度势,更加了解李启天心中所想,总能说出既能解决问题又能取悦李启天的话来。
是以此时均是一脸担忧,义正辞严异口同声的道:“圣上三思。”
几人对视一眼,又各自开口:“圣上,您是心胸豁达之人,自是不会多想,可臣等却不能不为万一而考虑。圣上您信任忠顺亲王,可不代表忠顺亲王一定会忠诚于您。一旦闹出个什么万一来。到时事情就不可收拾了。还请圣上千万考虑清楚。”
“是啊,圣上还是先为大业着想吧,臣等也知道圣上要做出这样不信任忠顺亲王的事来心里的确是难受又煎熬的,但为了整个大周朝,还请圣上三思。”
李启天面色如常,听的垂眸看想了自己的手背。
许久,李启天才缓缓的道:“你们的意思朕明白了。先容朕想想。”
逄枭以为以李启天的性子,不出两日就会将 事情解决,没想他竟然带着二十八万人,在城门前等候了足三日时间。
三天时间说长不长,说短暂也不短暂,可二十八万人的营地那般庞大,他们带来的粮食早晚有撑不下去的一天。
“圣上的旨意还不下,看来本王要催一催了。”逄枭蹙眉沉思。
“也不知道圣上是怎么想的,战事吃紧的时候,有援兵却不徐动作,不给咱们下旨,又不给咱们军饷,就让咱这么多人候在这里,到底是几个意思!”虎子已经憋的满心不爽。
偏生圣上不下旨,王爷就吩咐他们都要驻扎原地,不得入城,也不能私下里去联络季泽宇。
逄枭是不想给人怀疑季泽宇的理由,以免让有心人看到,觉得他们暗中联络合谋要设计圣上。
可再没有人更明白眼下季泽宇的为难了。
多路勤王之军各有主帅,又各有心思,也不是每一个奉旨勤王来的就都是一心为了圣上的,大多数人都便有所图。若是这样只复杂的人心也就罢了额,更要紧的是粮饷不足。
当兵打仗,饭都吃不包,兵士们心中的怨言只会越积累越深刻。面对战场上鞑靼大军压境的压力,他们但凡退后,倒下的就会是京城中的百姓。
在如此压迫之下,季泽宇又该怎么处置?
他需要援军,需要粮草,圣上却一样都不答应。
这些日不只是平南军同来的一众人心中存了怀疑,就是守着北门的虎贲军也同样如此。
战场上的伤兵都要抬回城里养伤,他们的情况,多少会影响城里百姓的情绪,然而经过长久的压抑,圣上又不肯作为,就是百姓现在也都颇有怨言了。
逄枭安抚一笑:“圣上要做下的决定 ,在他看来是关乎于他的命运,想来抉择起来非常困难,咱们也不必太过焦急,旨意也就在这两天了。”
再拖下去,怕是不等逄枭带着人进城,京城的百姓也要闹起来了。
果真如逄枭所说,次日,天子的旨意就送到了平南军军营。
熊金水苦着一张脸,铁灰色的葵花衫被忽而刮来的一阵凛冽春风吹的扬起,他本就出了一身的冷汗,此时顿时一个哆嗦。
不多时,就见逄枭带领几位将领,从几乎一望无边的军营中策马而来。
到了近前,逄枭潇洒的翻身一跃,笑着道:“熊公公。可是圣上有什么吩咐?”
“是啊!”冯督帅粗着嗓门,大声问:“是不是圣上要吩咐咱们去打鞑子了?”
熊金水艰难的吞了一口口水,将圣旨展开,“忠顺亲王接旨!”
“臣在。”逄枭带领众人齐齐跪下。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命忠顺亲王带领平南军,绕道京城,取道嘉绍谷,由后方包抄鞑靼,与虎贲军前后夹击全歼鞑靼,钦此!”
熊金水属于内监略微尖细的声音在风中传开,听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逄枭不等开口,冯督帅就已一蹦三尺高:“什么?京城就在眼前,开了城门兄弟们直接冲过去就能与鞑子决一死战,为何还要让我等绕路?”
“就是啊!我们大老远急行军回来,为的就是解京城之围,如今可好,我们到了,晾了我们这么多天,现在城门都不许我们进,让我们绕路!什么从后方包抄,等我们绕过嘉绍谷,鞑子万一已经打进京城了呢!”虎子也愤怒的大吼。
一时间整个军营中群情激奋,熊金水听着这些人的怒吼,几乎觉得自己可能马上要被这些人抓去拧下脑袋来当球踢。
第一千一百三十章 小别
熊金水不由得紧张的看向逄枭。这里是忠顺亲王的一言堂,只要他一句话,便可决定自己的生或者死。
逄枭面色沉静,根本看不出一丝半点的情绪,这样的情况才让熊金水最为恐惧。若是逄枭肯将怒气发出来,至少说明他还没气到说不出话的程度。
可是他又能怎么办?圣上下了旨,谁质疑半句啊,难道脑袋不要了?
“好了,大家稍安勿躁。”逄枭沉默许久终于发了话,喧闹的场面终于安静下来,众人皆齐齐的看向逄枭,等着他的吩咐。
熊金水艰难的吞咽了一口口水。这个时候他深刻的感觉到,只要逄枭一句话,他手下这些兵将将不顾后果立即反了!而他也将成为刀下亡魂!
“圣上有旨,臣子只当接旨,圣上做下决定必然自有目的,臣子怎可质疑?诸位不可再多言!”逄枭沉声斥责,随即双手接旨,叩谢万岁。
熊金水长长的松了一口气,大有一种劫后余生、逃出生天的轻松感,急忙行了礼就往外去,仿佛身后有饿狼在追。
谢岳与徐渭之一左一右站在逄枭身侧,看到熊金水离开,不由得担忧的同时叹气。
“熊公公回去,说不定会将此处之事添油加醋说一遍,到时还不知天子如何误解,又要如何对待王爷。”
“随他去。”逄枭手中握着圣旨,指尖因用力而发白,“反正已是走到了这一步,即便我什么都不做也照旧会被怀疑居心不良的。”
“王爷,天子如此抉择,当真已是至大周安慰于不顾了。眼下最要紧的是鞑靼即将攻破京城,咱们应当帅军进入城门,直穿过京城到城北与定北候汇合,共同商议如何击退鞑子才是最要紧的。”徐渭之皱着眉道。
“本王也知道眼下是该做这些,可天子或许就在等着我再犯一次抗旨不尊吧。”
众人闻言都是一阵沉默。
这一次若抗旨,还是与从前不同。从前抗旨为的是救自家媳妇儿,且并未损害其他人的利益,只是不肯奉诏回京罢了。可现在若抗旨,直接帅军进入京城,那让人一看便是要逼宫篡位的架势,史书上口诛笔伐,少不得要让他以及所有随同的留下污点。
逄枭绝不能允许自己留下这样的污点。
好在季泽宇用兵如神,逄枭对他的能力颇为清楚,眼下他还能够撑上一阵子,足够他急行军绕过嘉绍谷了。
逄枭与谋士们商议时,圣上下旨之事便逐渐在军中传开,一听说圣上竟让他们等了这么多天,最后却给出个绕行的吩咐,大家都十分纳闷。
有那性子直一些的已经开始感慨。
“还不是忌惮咱们王爷?王爷带着咱们进京来杀鞑子,圣上却如此小肚鸡肠,防咱们跟防贼一样,着实令人心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