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135)

“王后,吃些糕点垫垫肚,再上了口脂,就要随礼官去太和殿了。”

姜秾接过递来的糕点吃起来,为防中途失仪,不敢吃得多了,也不能大口喝水,最后只吃了两块米糕、抿了一口水沾湿了嘴,也就算是吃过早饭了。

接着,梳妆宫女上来涂了口脂,又再三检查了妆发佩饰和着装,确定了没有丁点差错。

果然,不到两刻钟,或许早已候在外面的礼官出声道:“夫人,请移步乘辇前往中和殿。”

相比郑茗已经在口称‘王后’了,礼官就要更讲究些了,哪怕姜秾被封王后已是板上钉钉的事,也依旧还是称呼‘夫人’,完成封后大典之后才会改过来。

按照前几日排演过的,乘辇去往前殿的中和殿稍作歇息后,才又移步太和殿外指定位置站定候场。

等到大乐响起时,姜秾在担任称王和封后主礼官葛蕤的唱礼声中,缓步走过太和殿殿前广场,提步踏上汉白玉石基上层层台阶……

殿门前,已经完成称王仪式的夏简戟正等待在此,待来人走近后就伸出一只宽厚大手,姜秾将手放到他的手上,然后两人携手,往殿内走去……

然后,在唱礼声中,受王后玉牒,接过后印。

随后,就是夏简戟封赏百官,再就是两人接受百官朝拜。

百官的封赏任命,当然不可能临场决定,而是早就已经决定好了,并已提前通过气,这会儿封赏时,百官都毫无差错地一一出列接受任命并跪叩谢恩。

虽然姜秾曾经调侃夏简戟抠门,但他在该大方的时候也从来没抠过,这次封赏和任命百官,他也很大方。除了任命具体官职外,像是葛蕤、诸葛评、张武壮和葛圭章这些亲信老臣,都相应封了‘公’、‘候’等爵位。

但他也很理智,并未明确封赏世袭不降等的爵位,而是给了很大灵活性,总结一句话就是:能承袭多久,到时候再看。

得了官职任命和爵位的众臣,也都很高兴,功成名就封侯拜相就如此刻了。

封赏百官之后,夏简戟与姜秾一起,带着已正式任命的百官,前往宫门东侧的太庙。

到了太庙,依照流程,夏简戟追封了三昭三穆即夏家往上数六代世祖,算是正式建立了夏家的王室(皇室)宗庙,随后夫妻二人又一起拜谒了祖宗。

每个环节都有大量的仪式细节。仪式中跪叩之礼无处不在,且都要一丝不苟地完成,还要显得庄重而肃穆,耗费的精力可是不少。

称王大典、封后大典、封赏百官又拜谒太庙之后,时辰就已经午时了。为了赶吉时,姜秾又跟着夏简戟乘上车马,在百官簇拥下往圜丘而去。

一上午的时间,就没停下来歇息过片刻,仪式是在百官见证下,不能打盹糊弄,就算记得步骤也需得全神贯注一步一步去完成,姜秾还没感到太累,但肚子也是饿了的。

所以,两人坐上五马拉的大车之后,姜秾便把从侍女郑茗那里偷渡来的糕点拿出来,与夏简戟一起分食了,凭着这些

糕点撑到了最后。

事先夏简戟也与葛蕤透过风了,让他今天不要饿着自己了,也是暗示他了要藏些糕点在路上吃。因此,想必跟随的百官今天也是藏了垫肚的零食的,不过年轻力壮的官员不带零食,饿上一天倒也不至于饿出个好歹来。

到了长安郊外新建起来的圜丘,先是在天坛祭天,再又转到地坛祭地,祈风雨之后又是祈谷麦,仪式很是繁多,却又不能省。等祭天大典完毕,日头已经偏西不少了。

不过,终于这一天的诸多仪式算是全部做完,于是夏简戟和姜秾起驾回宫,百官跟着入城后也就地解散各自归家。

等姜秾终于回到坤宁宫时,西方天上只余下几片残霞了。

这一天劳累的程度,或许比沈甜听说的结婚时都还要累上好几倍!

姜秾这会儿是哪怕多穿一刻王后礼服都不愿了,刚一进屋,就把拖地的礼服换下了,换下的礼服自有宫女收去并烫洗了收好,总之她换上了轻便爽利的常服,并把已经有些花的盛妆卸了,又泡进热水里洗漱过,总算是感觉浑身轻了好几十斤下来,舒服极了。

夏简戟也有点累了,比姜秾要稍好些,不过洗漱过后也没甚么其他心思了,两人一起用过晚饭,就搂着他的王后睡下了。

……

第二日,夏简戟正式开始上朝议事,而姜秾则在坤宁宫接受命妇的觐见。

昨日封赏了百官官职和爵位,官员们就有了品级,而官员的母亲和妻子也成了相应品级的命妇。命妇们的敕命或诰命文书上,用的是王之宝玺,但在宫里接见她们接受他们谢恩者,就是王后姜秾了。

在姜秾这个王后之上,还有夏婶这个太后,所以命妇们先去拜见了太后,然后才来姜秾这里拜见。

姜秾就不是长袖善舞的人,她中规中矩接受了命妇们的觐见之后,循例勉励了两句后就让大多命妇退下了。

留下了几个重要朝臣家的命妇,终究也只寒暄两句,算是表示过夏简戟和她的看重之意后,就叫人也送她们出去了,只留下沈甜这个手帕交。

张武壮和姚青云他们是武将,以后多的是时候外出征战,官职暂时未定。后者因有占下长安府、关内和陇西大片地盘的军功,前者张武壮也有早前就随同征战并协助拿下川蜀的军功,都被封了从一品将军的爵位。中原还有后昭、后燕和后越在呢,显然两人以后的功劳会更大,爵位极有可能再升。

所以,现在的沈甜,已经是从一品诰命夫人了。

姜秾与沈甜两人之间的情感,是两人各自与当世之人都不一样的,最为特别也羁绊最深,哪怕如今身份改变了,但依旧还是无话不谈的手帕交。

“昨天虽然很累,可也不算是没有收获,若是感觉没错,我体内的神农之力明显增加了。”

第96章

姜秾是农学博士, 而非寻常意义上的工科博士,对现代化机械原理构造和制造等了解泛泛, 能够理解和制造出来的也只有农业史中较原始的农具,22世纪的现代化农业的高精尖机械, 她是没那能力制造出来的。

因为她制造不出相应机械, 取代了化肥和生物有机肥的培养液, 她就不能批量调配出来,只能运用最古老的生物有机肥绿肥和火粪。最多等得了空闲后, 去研究一下化学肥料即化肥。

而像是拌种剂和治病杀虫液等,她也只能就地取材调整配方, 做出来了低配版。

早已实现稳定可控、通过编辑基因定向优化的转基因作物,没有相应机械她也有心无力, 就只能通过驯化优选,经历好几十茬选育后慢慢得到良种。作物杂交的实现,本来也是很困难的。

可因为姜秾是农皇神农的血脉后人,身具神农血脉之力,虽然看不见也感应不到,但确实是有一股神秘力量在作用,使得她沾手过的粮种,在播下去后无一不产量倍增。

后来更是只花了三四年时间, 就培育出了‘高产二代’杂交小麦——还搭给了一个‘耐旱三代’的品种, 且同时还驯化出了耐贫耐旱的旱稻。

不过到如今,最初温宁村村民和小山包逃农换去的‘高产二代’、‘耐旱三代’和旱稻等粮种,差不多到今年秋天就已经是第四茬了, 种子里的神农之力怕是耗去很多了。

开年夏收时怕是会减产,小麦亩产八百斤会有些难,或许减产到只有六七百斤。若是明年秋播再播种一茬,收成怕是会降至五六百斤。

至于随着播种茬数的增多,最终神农之力耗尽后会减产至多少,姜秾现在还不知道,不过她已经准备用小块试验田,去花上几年时间实验一番了。

在夏简戟揭竿起义,姜秾住到太白县县衙后,她趁着秋播又通过亲自上手掩饰拌种剂,接触了粮种,给一部分种子加持了一波神农之力,那一批麦种能重新坚持个三四茬,但种子内的神农之力终归也有耗尽的一日。

然而,现在的姜秾身份不同了,再亲自去拌种、播种或通过其他方式接触麦种,就不太合乎规矩了。不过在这一点上,她和夏简戟都不在乎,倒是依旧可以亲自下地去耕作。

但是,炎军所占地盘再不是当初区区一个太白县了,西南川蜀、西北陇西、北方关内、靠南的凤翔府和长安府,几乎接近三分之一的天下了,每年所要播种的粮种何其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