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农为本(农)(102)

县郊小山包上的田地,可都是新垦荒没两年的贫田,今夏还干旱着呢,他们就能靠劳力浇水后亩收四五百斤麦子,那我们那些好田,亩收必然会更多!这刚好又下雨了,秋种也赶得上,我们以后定然是不会饿肚子了啊!”

......

太白县县郊的这场起义,除了最初死于龚姓总旗枪下的无辜壮丁外,再无一人伤亡。

这一场雨下得又大又急,夏五斤在知情壮丁们的簇拥之下,于万人中间走出,跨腿一跃就骑上了龚姓总旗的高头大马,至于马的原主人已经被激动的壮丁们踩得看不清面目了。

“诸位!随我进城,稍作休整,再谋大事!”

夏五斤手举几乎与他等高的长弓,气势昂扬!指向太白县县城的方向!

太白县县城的城墙多年未有修缮,城内人出入有时为了省事,甚至都直接翻墙进出的,城墙根本起不到防御作用,更拦不住起义的万人壮丁大军。

不过,夏五斤必然是不会翻墙进城的。一百府军都脱下大昭朝廷分发的甲胄归顺了,一百县兵也没有例外,更何况县衙的衙役也有不少都与他相熟,这太白县县城早已没有兵力来阻拦他了。

当夏五斤行到县城城门之前时,城门大开着,已有衙役分列城门两侧恭迎他进城。

“夏首领天命所归!吾等恭迎夏首领进城!”

“夏首领天命所归!吾等恭迎夏首领进城!”

......

太白县县城的一半,早已在几年前就在夏五斤的掌控之中了,如今县兵和衙役倒戈,全城便都全在他掌控之中了。城门大开玩‘空城计’?没那个可能。

夏五斤放心大胆的,打马直入县城!

夏五斤打马进了县城,接着在众人的跟随簇拥之下,直取

县衙。

县衙前面的大堂和后面的官署,已是了无人影,想必是县令等人已经听见风声,卷包袱跑了!

夏五斤不打算去追击,只是让壮丁们在大堂和官署中避雨。

“各位!且先在此歇雨片刻,等外面的甘霖将干旱的田地下透后、等到雨停了,我们再谋大事!

不过,夏某且先在此说一句:夏某毕生之志,在于让天下再无饥饿之腹!

这亦是吾妻毕生之志,在场有许多人想必已经知晓,吾妻姜氏善育良种、通晓耕种之法,在场诸位皆是夏某乡亲,夏某便与各位说句实话,吾妻确已育出了亩收八百斤的高产麦子,且其他诸如黄豆、粟米等豆类与杂粮,也有不俗收成。

假以时日,各位的家人、我们所到之处的百姓、以及全天下的百姓,都将有高产良种可种,只要勤劳耕种,便无饥饿之忧!

夏某毕生还长,‘天下再无饥饿之腹’此志,亦还远大,但夏某将携吾妻,以我二人毕生之力去践行此志!旁的夏某暂时也不多说,日久见人心,诸位可观日后夏某之言行。

然眼前之急在于,我等既已射杀大昭两个狗将、反了这大昭,之后必然会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去走:与大昭抗争,解救万万百姓于水火之中!前路必然艰难,却也充满希望。

在此,在众位乡亲父老见证下,夏某且只说一句:在我夏某饿死之前,各位乡亲绝无一饿死之人!”

夏五斤这席情真意切的话一出,立即赢得阵阵叫好声!

“好!!!同饱共饥!”

“说得好!!!我们同饱共饥!干上一场!”

“好!!!老子原本就是要饿死的,或者助纣为虐帮狗大昭杀敌而死在战场上的,索性就跟着您干上一场!死也做个饱死鬼!不死那就建功立业了!”

“说的好!干上他一场!”

......

夏五斤的毕生志向远大却也朴实,正是最底层百姓最为关心的一口吃食的问题。百姓们忙忙碌碌一生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活着,为了一口吃的?

‘在我夏某饿死之前,各位乡亲绝无一饿死之人!’——这话并不高深,但却最能触动众人内心,以前他们只听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现在夏首领却愿意与他们同饱共饥!

他们本就是必有一死的,何不就跟着夏首领一起干上一场,还能做个饱死鬼!若万幸没死,还能建功立业,届时他们就是开国功臣了!

鼓动壮丁们起义之后,夏五斤一席情真意切的话,稳住了热血冲脑过后,或许会退却的人心。

夏五斤一身短褐,丝毫不损其昂藏身姿,一张英俊国字脸正气昂扬,看着就让人觉得可靠安定!

“好!各位父老乡亲相信夏某,那夏某就带领各位反了大昭狗朝廷,击退大昭军队的打压,并主动出击去解救正在受难的天下百姓们!

不过,接下来,我们还是要先吃上一顿,这才有力气去图谋以后。各位弃暗投明的前县兵们,随我去开县衙粮仓,然后生火起灶做饭吃了!”

“好!好!好!开粮仓!做饭吃!”

“开粮仓!做饭吃!”

“开粮仓!做饭吃!”

......

当天晚上,有姜双五和葛圭章回村,请了狂士葛蕤葛贡士和姜夏两家人,连夜赶往县城。

几人赶到县城时,就已经是下半夜了,索性也就没睡觉,叫上几个主要领头的小首领和葛圭章等人,坐在一起商量了一个通宵......

第二天午时正,太白县县衙,由弃大昭功名而去、归隐田园

的天下士林中久负盛名的狂士葛蕤——夏简戟之师主持,举行了简单的起义誓师典礼。

夏五斤由其师狂士葛蕤为其加冠,并取字‘简戟’:简为书写之简牍,戟为杀敌矛戟,取文武双全之意。

随后,夏简戟推却了名士葛蕤的称王建议,道:

“解救天下万民于水火之时,方为夏某称帝之日。如今尚且只踏出一步,不敢称王享乐,待夏某能护佑天下之民于安稳之时,才敢称帝以为国为民理政。

然,为便于称颂,让更多有志之士和苦难百姓投奔有处,夏某所率之军可称‘炎军’:承五榖神农大帝炎帝神农氏之志,使天下之民可饱食五谷,使天下再无饥饿之腹!”

夏简戟的话,赢得县衙之前大街上的上万壮丁,以及县城老弱妇孺的齐声喝彩!叫好声久久不绝......

狂士葛蕤欣然点头,对夏简戟不救万民于水火不敢称王享乐的行为,引经据典好生称颂一番。

这让众人更加觉得,夏首领果真是天命所归之人,与史上诸多知名大帝和明君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至于‘炎军’与邺城的‘言军’同音?狂士葛蕤觉得这不是问题。

‘言军’只是因为邺城军的首领姓言,旁人才这样称呼的,‘言军’自个儿可没像他们这样正式定下称呼,还有人称‘言军’为‘邺城军’的呢。

总之,不耽搁他们这里自称‘炎军’,而且这个同音称谓,或许在有些时候,还能收到不错奇效呢。

最后,夏简戟携手传说中的‘神农血脉后人’妻子,“吾妻姜氏温柔贤淑,勤劳善良,德行贵重,善耕种、善育良种,能娶其为妻,实乃夏某之幸。”

说完,看向身旁与他并肩而立的姜秾。

前前夜泪别的前去充军的人,结果转眼就成了造反的起义军首领......

说实话,姜秾并不觉得多惊讶,昨晚她阿爹和葛圭章回村时说了这个消息时,她就生起了一种本该如此的感觉。

万人注视之下,姜秾也丝毫不慌:

“吾之夫君待家人细心体贴,遇弱小慷慨扶持,如今遇天下万民陷于生死困境之时,更是奋起抗争、勇于担当,能嫁之为夫,亦乃姜氏之幸。吾愿倾尽吾身之力,携诸位之父母妻小,在后方奋力耕种纺织,使诸位了无后顾之忧。”

夏简戟接过话来:“夏某谢过吾妻,亦谢过以后将在后方支援我等的诸位之父母妻小,我等出战在外亦将奋勇杀敌,保后方诸位父母妻小安全无忧!”

“保后方妻小安全无忧!”

“保后方妻小安全无忧!”

“保后方妻小安全无忧!”

......

待喊声稍停,夏简戟又接着说:“然出战在外,生死伤亡难测,为保各家各户传继不断,同族三代之内,需得有一名男丁在乡,一可保传继不断,二也可留守御敌以保后方不失。如此,我等方能真正放心全力杀敌。”

“好!好!好!”

“好!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