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殇之雁门飞雪(68)

女儿成了王后,太史敫不感荣耀,只觉耻辱,气愤道:“女子不经媒妁之合私自嫁人,玷污家风,我没有这样的女儿。” 并终身不见君王后。君王后倒也贤惠,并不因为父亲不见她,就失了礼节,为人子女该尽的孝道,她一点不落。

齐襄王法章卒后,十九岁的太子建立为齐王 ,然而真正掌权的是君王后。齐王建在位十六年,没有一次战事,除了因为齐国地处东部海滨,秦军日夜攻打三晋、燕、楚,五国面对秦军的进攻自救不暇,更重要的原因是君王后在任何与秦相关的事情上,都格外谨慎。都说君王后与诸侯相交重信用,有大智慧,秦昭王曾派使者送给君王后一副玉连环 ,道 : “齐国人足智多谋,能解开此环吗? ”君王后将玉连环示以群臣 ,群臣都不知怎么解开 。君王后看了看手中的玉连环,招来侍臣耳语吩咐一番,侍臣很快就呈上了一个铜盘,铜盘里摆着一把锤子,君王后二话不说,拿起锤子一锤就把玉连环锤破了,遂放下锤子,不紧不慢地擦了擦手,对秦国使者道:“解矣!”

据说君王后病危将卒之际 ,告诫齐王建群臣中可重用某人,齐王建说你等我写下来。君王后答:“善。”,然而等侍臣取来笔牍,君王后却说:“老妇忘了。” 君王后真的忘了吗?也许是真的忘了,也许是以她对齐王建的了解,待她走后,重用谁不重用谁,已经不是她的一句话就可以控制的了。将来的齐国,且听天命吧。

秦国的疆界已经到了大梁,到了魏王的家门口了,魏王正急无对策,赵国使臣并未费太多口舌,魏王已经答应借道,还愿意助赵国一同伐燕。

赵王丹十八年,信平君廉颇跟魏军一起,再次对燕国发起了进攻。因为之前武襄君乐乘领军围燕,卸下了假相之位,由太子春平侯正式出任国相一职,春平侯又被送去秦国为质,所以国相的担子又到了廉颇肩上。此次,随相国信平君出战的还有一位特殊的人物,延陵钧。延陵钧的祖上是名震中原的吴国公子延陵季子,延陵季子是吴王寿梦的第四个儿子,名叫季札。四位公子里,数季札最为贤能,寿梦有心想传位于他,可他谦让不受,于是就立了长子诸樊,摄行国事。寿梦卒后,过了丧期,诸樊提出让位季札 。季札谢绝道 : “做国君,非我所志,王兄是理所应当的继承人,难道还有谁敢干预造次冒犯您不成?”吴国臣民坚持要立季札 ,季札无奈之下,干脆舍弃王室生活,耕田做农夫去了,臣民只得作罢。十三年后,诸樊卒时没有把王位传给儿子,而是传给了弟弟馀祭 ,想依次往下传,定要把国传给季札才能完结 ,以了先王寿梦之心愿。馀祭继位,封季札于延陵,由此号延陵季子。馀祭在位十七年后卒,传给排行第三的馀眛,四年后,馀眛也卒了,遗言要传给季札,季札再次辞让,逃走了。

季札三让天下,传为诸侯佳话。也许真的如他自己所言,他志不在此。他一介翩翩公子,平生醉心乐理,好交友重信义。吴王馀祭四年的时候 ,吴王派公子札出使中原,与诸国交好,一方面是因为馀祭新立,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与楚国抗衡。

季札钟情礼乐,是以这第一站他选择了鲁国。当初周武王破了殷商,纣王走投无路之下,身裹珍贵珠玉镶至而成的衣服,自焚于鹿台后,周武王遍封宗亲功臣 ,首封弟弟周公旦于少昊之虚曲阜 ,国号鲁 。但是周公旦没有去封地 ,而是继续留下来辅佐武王 。武王灭了殷商二年 ,天下还未定 ,不想得了疾病,群臣很是担忧 ,于是太公 、召公就去文王祀庙占卜吉凶,周公则斋戒沐浴,以自己的性命为抵押,设立三坛,戴璧执圭,面北而立 ,向太王 、王季 、文王祈祷说天下安定需要武王,武王不如他周公旦灵巧能干,多才多艺,能尽心侍奉鬼神,请求让他自己顶替武王的身子,代其受难。祈祷完毕,去三王神位前占卜,尽显吉利。周公大喜 ,将策书封藏于金属匣子中,告诫看守者,此事不可张扬。三王显灵,次日,武王的病竟真的就好了。然而,过了不久,武王还是崩了 ,太子诵立为成王。成王年少,而周朝初定天下,周公恐四方诸侯叛乱 ,于是自己代成王摄政当国 ,让他自己的儿子伯禽代他去曲阜就封,并告戒道 : “我是文王之子 ,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 ,如此身份,也不算低贱了,然而我依然一沐三捉发 ,一饭三吐哺 ,起身接待贤士,犹恐错失天下之贤人 。你到了鲁国,慎记切不可因为自己是国君而骄奢妄为 。 ”周公摄政七年,还政于成王 ,面北就群臣之位。

周公卒后 ,尚未秋收 ,暴风雷雨突起 ,转眼庄稼倒地,大树被连根拔起 ,周国上下一片恐慌 。成王与大夫们身着朝服,打开密封的金属匣子,看到当初周公祈祷愿替武王死的策书。太公、召公和成王召来当年跟随周公的史官和执事询问,原来事实确凿。成王手捧策书而泣,说以前自己年幼无知,不懂周公的辛苦,如今天动显威,以表彰周公之德 ,从国家的礼仪考虑,他应该郊祭迎接天神 。那一天,成王出郊 ,天放晴了,突然刮起一阵反向的风 ,之前倒地的庄稼都被吹得重新立了起来。太公、召公见状,忙命令百姓们把刮倒的大树都扶起来再培上土,树木成活,庄稼也得到了大丰收。为褒崇周公之德,成王特许鲁国得以郊祭文王 。所以鲁国是众诸侯里唯一享有天子礼乐的国家。

季札到了“礼乐之邦”,请求观赏周乐。鲁国的乐师为他演奏,从各国民谣的《风》,到王公贵族的《雅》,再至宗庙祭祀的礼乐《颂》。延陵季子都有不同的品评,对深奥的意义全部了解,鲁国人对他很是敬佩。

离开鲁国,延陵季子去到齐国。他认为齐国政权动荡,劝晏子把封地和政权交出来。晏子听从了他的建议,果真避过了栾、高之难。延陵季子到了郑国,他见郑国的执政者荒淫奢侈,预言他一见如故的朋友子产将接掌政权。他觉得卫国多君子,不会有乱。途径宿地,听到钟声,便道:“孙文子得罪了君王恐惧还来不及,还有心思在这儿敲钟奏乐?孙文子在此,犹如燕子筑巢于帷幕之上。君王还未出殡,这时候敲钟奏乐合适吗?”听似不经意间的几句话,其实是在给孙文子忠告。孙文子听了,终身不再听琴瑟。他还预言晋国的政权会分归韩、魏、赵三家。他所到之处,所言之事,无一例外全都成了现实。

季札开始出使时 ,北上途中去拜访徐过君主 。徐君观赏了季札的佩剑,嘴上没有说什么,眉眼形色中无不透露着喜爱 。季札心知 ,只是他还要出使他国,以做防身之备 ,所以没有把宝剑献给他。然而,等季札归来再次经过徐国时,徐君已死在了楚国,于是季札解下宝剑 ,献给刚刚继位的嗣君,季札的随从阻止道:“此乃吴国之宝,千金难求,不是拿来作赠品的。”延陵季子摇头道:“不是赠给此国君的,前些日子我经过这里,徐君观赏我的剑,神情中无不流露出喜爱,我因为有出使上国的任务在身,没有献与他。虽是如此,我心里已经暗许把剑给他。如今他死了,就不再把宝剑进献给他,这是欺骗我自己的良心。爱剑伪心,廉正者不为也!于是解下宝剑献与嗣君。嗣君谢过,却拒绝接受,道:“先君没有留下遗命,孤不敢受剑。”既是如此,季札就把宝剑挂在了徐君冢旁的树上,凭吊后离去。

吴王夫差十一年,延陵季子卒于封地延陵。因为延陵季子的圣贤,他的后人依然深受诸侯敬重。二十三年十一月丁卯日,越王勾践灭吴,季札的封地延陵未受任何影响,越王也言明延陵氏可以继续保有延陵封地,然而亡国之辱,不共戴天,延陵子孙们离开延陵,辗转到了晋国,三家分晋时,延陵这一脉做了赵国的臣子。

智伯联合韩、魏一起伐赵,赵襄子被逼退守晋阳的时候,延陵氏的后人延陵生率先带领车骑,赵氏家眷出发,待赵襄子领着军队到达时,万事已安排妥当。后来,智伯战败,晋阳得保,赵襄子把晋阳旁边的梗邑封给了延陵生,延陵氏自此便一直居于梗邑,直到不久前,秦国攻下了晋阳和榆次地区的三十七城,梗邑就在其中。延陵氏跟他们的先祖一样,骨子里流着平和的血液,一向不喜战争,但是这次他们没有选择,没有了封邑,延陵氏该居何地?虽然秦王明言延陵氏可以继续保有梗邑的封地,但前提条件是要对秦国俯首称臣,且不提要背叛赵国,梗邑一旦划为秦土,延陵氏便会即刻离去。尽管延陵钧不出战,赵王也会再封一城给延陵氏,然而无功不受禄,延陵氏要的是一个名正言顺。是以延陵生的玄孙延陵钧此次随信平君廉颇攻燕,是在为家族争取一个安身之所。

上一篇:非君不似下一篇:荼蘼花底当年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