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三百余,儿童六百余,谁家七岁的小郎君养着上千名奴仆?你自己看,上月别院的开支,是老宅的三倍还多!”曹嵩一边摆算筹,一边给阿生算账,“如意啊,不是父亲吝啬钱财,我们如今出仕的人少,这坐吃山空……”
“父亲,节流不如开源。靠节省,哪里节省得出家业来?”
“呃……”曹嵩胡子都被吹起来了,“那你倒是开源呀!”
阿生袖子里刚好有个匠艾炫技做的白瓷套玻璃手环,于是顺手摘下来搁到几案上。“父亲请看,这样的东西,能够卖钱吗?”
曹嵩“嘶”的一声,拿起手环对着光线看。
玻璃纯净得没有一丝杂质,彷如冻住的流水;白瓷亦是光滑无瑕,如同凝固的乳酪。两者互相交融,如烟似雾,只要是有着基本审美的人类,都无法拒绝这种纯净带来的美感。
“我第一次见到这般剔透的琉璃。”他颠了颠,又小心翼翼地敲了敲,“这白色的部分,不是玉,莫非是瓷?”
“父亲好眼光,都说对了。我若是贩卖琉璃与白瓷,能够养得起我的人吗?”
曹嵩捋着胡须笑,说到小心谨慎闷头发财,他就立马智商上线:“若是都有这般品相,自然是可以的。珍品不可多得,每年能有两三件,便足够你花销了。”饥饿营销,上层流通,才能够卖出大价钱。
阿生拍手:“我也是这个意思,偷偷的。别让人知道是我家造的,就说是海外舶来品。我听说五侯的亲族骄奢无度,有过抢夺人产业的先例。我们既然守孝,就该小心翼翼避开他们的锋芒。匹夫无罪,怀璧其罪,不用我多说父亲也是知道的。”
曹嵩笑骂道:“你越发唠叨了。游说父亲如同门客一般。不是我自夸,要论聚财,我稳妥的很。我们家中贩售的产业也有七八样,哪样传出名声去了?便是你母亲,也不知道家中有行商呢。”
“那便行了。十日,就将今年的第一件……呃……珍品交给父亲。手环还请父亲还给我。”
曹嵩恋恋不舍地在光滑温凉的白瓷上摸了一把,还是交还给了阿生。可惜了这般好瓷,几十年里都只能当有价无市的奢侈品了。他想要给张氏弄个白瓷器皿或是琉璃耳铛,眼下都不可得。
阿生哼着小曲往外跑。低产量的精品制作,匠艾一定喜欢。哎呀,得记得给这位大功臣包个红包。她对很多问题都只知道理论,能够一一实现,全靠了以匠艾为首的工匠们挥洒汗水,反复试验。想到从兖、青二地过来的人口中也有十多户工匠,她就开心到飞起。
第39章 叛逆儿
说到青州的大家族,第一就是皇室刘家。青州境内多封国,有差不多三分之二的土地与刘家的封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在刘家之下,就轮到孔家了。
因为两汉儒学兴起的缘故,从孔子12代世孙开始,孔家家主就被封褒成侯,到现在,已经是第18代世孙了。爵位一直稳妥,但要说官至三公九卿,或者牧守一方,那也是没有的事。不知道是老刘家防着他们,还是因为孔子吸干了孔家几千年的灵气导致后代都不太争气。
世人对于神秘的孔家往往抱有刻板的印象:文风极盛,代代都研究儒学校对经典,动不动就要说仁,就要说孝,面对父亲走路要用“趋”,说话不是引用《诗经》就是引用《论语》。【1】每个人都像是同一个礼教模子里刻出来似的,无论私下如何,展示给外人看的都是一个“儒”字。
充当活着的牌坊,这是正常人能够忍受的吗?孔氏家族中就没有一个自发觉醒的思想上的反抗者吗?
或许是有过的,没准还有不少,不过他们的名字都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里了,连个水花都没有留下。
本来,孔墨也该这样默默无闻地消失才对。
孔墨,原名未知,父母兄弟也未知。他或许是当代褒成侯的亲儿子,或许只是个庶子的庶子,只有他自己知道。反正孔家的族谱中肯定是不会有“孔墨”这个名字的,毕竟孔门和墨家是死敌,“孔墨”什么的,讽刺意味实在是闪瞎人眼球。
这位姓孔的奇男子从青春期开始就叛逆,对于已经失传的墨家学说极为向往。偏偏他动手能力很强,自学学成了木工和石匠,从此离家出走,像一名真正的最古老的墨者一般,混迹于底层劳动人民之间,凭手艺养活自己。他居无定所,孤身一人,从东莱到平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孔墨在寻找他的墨学。
墨学没有找到,流行病倒是给撞了个正着。也难怪,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环境,拥挤肮脏,比较适合病毒传播;孔墨三十多岁,属于易感人群,他又不是百毒不侵的命运之子,自然就被染上了。
孔墨的病情发展得很快,七尺男儿没撑到两天就高烧昏迷了。等到再次睁眼,他看见的就是丁氏医堂隔离房的横梁。
这是一间非常干净的隔离房。窗下放着两盆含苞待放的桃枝,糊窗用的竟然是一种透光度很好的纸,明亮的光线能够让他看清楚室内的场景。四排三十二个床位,虽然还是用的破草席破被子,但全都洗得异常干净,就连身上都被换了一身旧麻衣。虽然还是拥挤,但新鲜的空气和地面舒适的温度并不让人感到气闷。
很神奇。这个姑且算是瘟疫收容处的所在,在某些地方很奢侈,在某些方面又极尽简洁。孔墨思索着设计者的取舍和用意,不知不觉就痴了。
隔离房中有一名用白色口罩、帽子、手套、围裙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女子,此时正在挨个检查病人的情况,一边查一边用炭笔在白纸上做记录。
她查到一半的时候,一名同样戴口罩手套的男子推门进来,提着一桶混合着草药与醋、酒味道的液体。他用一种小孔径的喷洒工具,将醋酒药液喷在房间各处。
孔墨对药液与那种喷洒工具都很感兴趣。可惜他身体还在虚弱期,男子动作又很熟练,没一会儿就撒完石灰粉出去了。无奈,他只能等到查房的女子来到他的铺位前。
“醒了?孔墨……对吧?”女子看的是孔墨草席边被钉在地面上的一张纸。纸上除了一个醒目的“十九”字样,就是孔墨的名字。“根据送你过来的乡邻说,你没有亲人,对吗?”
她一板一眼的说话方式让孔墨咧嘴一笑,这种关注度带给病患的心理安慰可不是一星半点。要知道,就算是朝廷组建的防疫所,也不过是将染瘟疫的人关一起,谁会关注快死的贱民叫什么,有什么亲人呢?
“你们的主家是谁?难道是侠墨吗?”
“未曾听说过侠墨,我们是丁氏医堂。”女子用碳笔敲敲写字板,“你还有亲人吗?”
知道了名字,孔墨也没细究眼下的地理位置,心满意足地回答她:“没有了,我一个人。”
孔墨猜测,核实身份的目的是为了方便病患死后找他们亲人来收尸。他在心里暗暗点头,这般周到贴心也是世所罕见了。万万没想到,他只猜对了一半。
因为女子的下一句话就过来了:“孤身一人,那就不需要家人同意了。我多嘴问一句,你若是死了,愿意火化尸身吗?”
孔墨差点跳起来,又生生克制住自己:“这又是什么道理?”
女子仿佛早就习惯了这种反应:“你先冷静。你若是不愿意,我们是不会强行这么做的。但是,你也知道你得的是疫病,人死后病气仍积压在尸身里,若不经过火化,就容易感染掩埋你的人。此外,病气亦有可能侵入坟墓附近的土壤和水源。若有虫鼠啃食尸体,病气也会随着虫鼠而动,让更多的人染病。”
孔墨被满满的新知识给炸愣了。“疫病竟然是这样传播的吗?”他是涉猎广泛的人,巫医也略知一二,光是凭朴素的经验主义,就能推断出女子所说的很可能是真的。他陷入沉默。
女子没催他:“我先查房,你慢慢想。过两刻钟就是早餐,那时候我再来问。话虽如此,但你既然已经过了休克期,康复的希望便比别人大了不少,或许用不上也说不定。”
孔墨最终是在同意火化的横幅上签名按手印了。
一个月后,他就活蹦乱跳地在防疫所里当起了义工,到处劝人火化尸身了。还真跟医堂的人说的一样,感染过一次的人就能够获得永久免疫,他就算是天天跟重病患呆在一起,也没有第二次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