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禧含着微笑,道:“他叫苏羿,是柏哥儿的弟弟。”
“那也是我的弟弟了。”卫德音脑袋瓜转得颇快,黑亮亮的眼睛瞅着奶娃娃,伸手包住苏羿小小的拳头,稚声稚气道:“弟弟,柏羽哥哥今天为什么没有来?”
苏羿哪儿听得懂她的话,好奇地瞅着她,忽而“咯咯——”地咧嘴一笑,露出上下两排没有牙的牙床。
卫德音扭头看苏禧,继续问:“禧姑姑,为什么?”
搞了半天,这小丫头是想苏柏羽了。苏禧轻笑,解释道:“柏哥儿要去学堂念书,可能是抽不出时间来吧。”
卫德音眨眨眼,带着点抱怨,又很疑惑,“柏羽哥哥为什么每天都要念书呢?我好久没见过他了,他在哪儿念书呀,我过去找他好不好?”
帝后二人只她一个宝贝女儿,虽则给她请了教书的师傅,可哪舍得真管着她,加之她身体又不好,大都是看她自己的意愿的。是以像苏柏羽这种每天都念书的,卫德音实在理解不了。
*
这边卫德音缠着苏禧询问苏柏羽的情况。另一头,新雁楼聚了几位天潢贵胄,还有一些世家子弟。
卫季常、卫沨与卫渊皆在其中。在场的都是男子,不知是谁提了一句玩投壶,众人纷纷赞同,于是卫季常便让身后的宫人取来了箭矢和天球瓶无耳壶。
众人坐成一圈,以卫季常为首,先投了一支箭,箭矢稳稳当当地插进了壶口。
紧接着是卫沨与卫渊,两人是不必说的,自然也都投中了。又轮了几人之后,轮到了对面的厉衍。
就见厉衍左手持箭,手臂一扬,只听“咚”的一声,也轻而易举地就投中了。
正要轮到下一个人的时候,他身旁穿青色衣裳的男子疑惑了惑,问道:“咦,厉公子今儿怎么用的是左手?”
第124章 清婉灵动
说话的公子是文渊阁大学士的长子,也是韩玉馥的兄长韩博彦,今年二十八。
他与厉衍有些交情,当年两人曾是同窗,晓得厉衍并非是惯常使用左手的人,是以才会有此一问。
韩博彦的话引起了周围人的注意。卫渊正在把玩手中的翎羽箭,闻言抬眸,朝厉衍看去。他眼眸漆黑,脸色没什么变化,握着箭矢的手却不着痕迹地紧了紧,目光微微一垂,落在厉衍右手手臂上。
厉衍将手臂搭在腿上,面不改色道:“方才右手抽筋了。”
说着伸手,右手又拿了一支翎羽箭,对准天球瓶壶口,再次精准地投了进去。箭头碰到壶口,发出一声清脆声响。
旁人应声喝彩。卫渊眸中的戾气却是一闪而过,厉衍这一下看似与方才没有区别,然而对于惯使右手的人来说,投得却还不如左手精准。况且厉衍投壶的时候,右手微微颤抖,极不明显,他身边的人没有注意,卫渊却是精准地捕捉到了。
轮过两轮之后,场中只剩下卫渊、卫沨、苏祉、吕江淮和厉衍。
他们离壶越来越远,除了第一轮厉衍用的是左手,接下来用的都是右手。
这一轮第一个是卫渊,卫渊手中捏着翎羽箭,忽而笑道:“只这么投没意思,不如我们换个比法。”说着让侍从陈勤拿来了一把长弓,指了指前面岸边的柳树,道:“不如将壶放在那个地方,咱们挽弓射箭,谁若能把箭射入壶中,便算谁赢了。”
岸边距离他站的地方大约有五十步远,且瓶口是朝上的,如此一来就加大了难度,不仅要掌握要方向,还要掌握好力度以及箭矢下落的角度,颇考人的箭术。
几人均没什么意见,卫沨收起一条腿随性地坐在新雁楼下,意兴很有些阑珊。
他对投壶没什么兴趣,他只对苏禧有兴趣。
卫渊看向一旁的厉衍,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地问:“厉公子以为如何?”
厉衍低低应了一声,没有看卫渊的眼睛,道:“皆可。”
卫渊冷笑了笑。射箭不比投壶,投壶只考手腕的力道,射箭却需要拉满弓弦,整个手臂都要用力。倘若厉衍的右手受伤了,是无法完成这一串动作的。
果不其然,轮到厉衍的时候,他明显迟钝了一下,旋即勉力拉开一整张弓,朝半空虚射了一发箭。箭头向下,落在离壶口半尺远的地方,没有射中。
倒也不意外,这个比法本就刁钻,除了卫沨与苏祉之外,其余几人均射空了。
比完箭后,厉衍将长弓交给身后的宫人,往人群后方走去。
这儿是御花园,后头便是嫔妃们的寝宫,他应当走不了多远。卫渊目光一沉,看向他不自然垂落在身侧的右手。因着厉衍今日穿了一件玄紫色的长袍,是以看不出手臂究竟有没有浸血,他招手,叫来身后的侍卫陈勤,低声吩咐:“跟着他。”
陈勤应是。那头,几位世家子弟正在称赞卫沨与苏祉的箭法。
苏祉天生冷淡,不易近人,是以大部分人都围着卫沨讨教箭法。
卫沨乌目转了转,淡淡地看向卫渊与厉衍的方向,少顷又收回视线,唇边挂着似有若无的笑。
*
这头,昭阳殿。
眼下春意正浓,百花齐放,皇后娘娘邀请贵女命妇们一同去御花园赏花看景。卫德音对花粉过敏,皇后娘娘便让她留在昭阳殿。方才还热热闹闹的殿里一下子变得空空荡荡,所有人都走了,卫徳音眼里流露出了失落之色。
苏禧看得心里一软,便说要留下来陪她。
那厢傅仪走到了门口,不知忽然想起什么,停了停,对身旁的豫王妃道:“娘,宝儿方才踢了我两下,我这会儿身子不大得劲,就不去赏花了,还是留在这儿吧。”宝儿是傅仪腹中胎儿的小名。
豫王妃宋氏对她肚子里的孩子颇关心,目下听她这么说,自然满口同意下来,“那就留下来好好歇着吧,别累着了。”
傅仪轻轻颔首。然后又遣人与刘皇后说了一声,踅身回了殿内。
苏禧与卫德音正坐在暖阁榻上。傅仪进来的时候,苏禧正在握着卫德音的手,一笔一划地教她写字。
俩人一前以后地坐着,卫徳音晓得苏禧腹中怀着娃娃,规规矩矩地坐在苏禧怀中,不敢乱动。傅仪含着微笑,上前,走到俩人身边道:“徳音公主在写什么?不知能否叫我也看一看?”
说罢,待看清笔下的字后,怔了一怔。
宣纸上的字迹娟秀灵动,婉然若树,穆若清风,高逸瘦洁,端的是一手好字。颇有东晋卫夫人的风骨。便是傅仪练了这么多年的字帖,恐怕也写不出这样的字。她看向握着卫德音小手的那只手,修长细嫩,如葱如笋,洁白得瞧不出丝毫瑕疵。顺着往上,便是苏禧那张精致剔透的面容。
傅仪竟不知她还能写出这么有风骨的字。
苏禧停笔,抬眸朝傅仪看去,滞了滞,浅笑着打招呼道:“仪姐姐。”
卫德音赖在苏禧怀中不肯出来,笑盈盈的,方才的失落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道:“禧姑姑在教我写《名贤集》——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你要不要看看?我写得好不好?”
她才五岁,这些字自然不能是她写出来的,是苏禧握着她的手写的。倘若傅仪点了头,那就是变相地夸了苏禧。傅仪笑容微顿,少顷轻轻颔首,道了一声“好”。
卫德音满足极了,仰头看着苏禧,“禧姑姑,咱们继续写吧,下一句是什么呀?”
苏禧朝傅仪点了点头,然后继续教卫德音写字。
傅仪便走到另一旁的藤面罗汉塌上,坐下品茶。
卫德音学得兴致勃勃,比上书房的师傅教她念书时认真多了。然而到底是小孩子,三分钟热度,没过一会儿就坚持不住了,闭上眼睛困耷耷地趴在苏禧怀里,很快睡了过去。
苏禧担心她睡在这里着凉,便让姜嬷嬷把她抱回了房间。
卫德音离开后,暖阁里只剩下苏禧和傅仪。苏禧不大想与傅仪独处,她让人收拾了朱漆螺钿小桌上的笔墨纸砚,便站起身,准备去后花园同大伙儿一块赏花。
正好身后有一个丫鬟经过,手上端了一杯刚刚泡好的武夷茶,踉跄后退了退,手上一松,那武夷茶大半都泼到了苏禧身上。
那丫鬟是傅仪的人,方才傅仪说要喝茶,她便去外头端了一杯。眼下见闯了祸事,忙惊慌失措地跪在地上,自责道:“奴婢该死,请晋王世子夫人息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