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嬷嬷见她一手翻着账册,另一只手提着笔,在另外一本册子上,快速的写着什么,见此她便也不好站在一旁多看,便放轻脚步,悄悄的到一旁给赵怡然收拾起屋子来。
等赵怡然算好一本账册,她抬起头,活动了一下脖颈,这才掏出帕子擦了擦手,端过一旁的奶羹一边喝一边翻看下一本账册。
奶羹这会儿已经稍微放凉了一些,温温的却是刚好入口。
赵怡然喝完一碗奶羹,手上的一本账册也翻阅好了。
她搁下碗,又提起笔快速的在纸上落笔。
刘嬷嬷时时注意着她这边的动静,见她搁下了碗,把手上收拾好的一些衣物装到一旁的篓子里,上前把空碗收走,提了那篓子,就轻声退了出去。
赵怡然这一忙,一直忙到晌午。
“姑娘。”刘嬷嬷看着还在奋笔疾书的赵怡然,小心上前唤了一声。
“嗯?”赵怡然抬起头看了她一眼,手上的动作却是不停。
“太太那边打发了人来问,姑娘要不要到前头去一起用膳?”
刘嬷嬷看着她手边摆着的那厚厚一摞账册已经下去了一半,心下不由暗自惊诧,说话声音越发轻柔了些。
“都已经准备用午膳了吗?”赵怡然疑惑的抬头,又看了看自己手腕上的手表,“……这都……快午时了?”
她这才惊觉自己正饿的饥肠辘辘,不由伸手抚了抚自己瘪瘪的肚子,点头道,“那今天就去主院用膳。”
她说完这句,头也不抬的翻过一页账册,手上的动作越发加快,很快一本账册就到了底。
她看看左手边已经堆得有尺来高的账册,不由长吁一口气,这一上午的效率还是可以的,照这样下去,最多不过三天,她也就能把这差事完结了。
接下来就只要准备过年的事宜了。
赵怡然抻了抻有些发酸的胳膊,站起身道,“嬷嬷,我去前头用饭,这边书案上的东西就不要收拾了。”
刘嬷嬷闻言连忙点头,“哎。”
赵怡然来到主院时,李氏和二丫已经等着了,见到她过来,李氏忙起身上前一步道,“大丫,听你屋里那刘嬷嬷说,你算了一上午的帐了,连早膳都没用?”
“我有用了一碗奶羹。”赵怡然笑着道,伸手摸了摸肚子,“不过这会儿还真有些饿了。”
“你这孩子。”李氏嗔怪的看了她一眼,“那些账册摆在那里又不会跑,哪能为了算账,连早膳都不用呢?”
说着,不等赵怡然答话,就转过身,与一旁的夏绿道,“去看看,午膳有没有摆好。”
夏绿忙应声退了下去。
一旁的二丫此时也笑眯眯的走了过来,“大姐,今儿早上,我去请教了张嬷嬷。她已经答应交我针线了。”
“哦?”赵怡然没想到二丫动作这般快,见她欢喜的样子笑着道,“既然如此,那你就好好跟着张嬷嬷学吧。”
“嗯。”二丫用力的点头,“回头我给大姐做几身好看的春裳。”
“好啊。”
李氏看着她们姐妹二人这样,脸上的笑容越发慈和,“好了,先吃饭,吃完饭你们再各自忙活你们的去。”
…………
连续几天,赵怡然都把自己关在房内盘点账册,直至这天下晌,所有的账目全部盘点出来后,赵怡然忍不住长吁一口气。
她把各处送来的账册全部收到一个大箱子里锁好,让张嬷嬷和刘嬷嬷过来,帮忙收到库房里面。
她则拿着自己做好的总账,抱过放置银票的匣子,开始按照账册,把各处管事的红利一一用红封装好。
等把这些做完,她又把清单按照各处产业的分布,分别列了一张,连同那些红封,一一分好分别装入锦匣之内。
“好了,总算是全部搞定了。”不枉她花了这许多功夫。
终于……在年前,她可以不用再管这些,只需做她喜欢的事就好了。
“春枝。”她叫过一旁的春枝,让她把这些锦匣一一装到一篮子里,主仆二人提着篮子就来到前院找赵振兴。
第七百八十九章 打算
赵振兴连着几日都在外给人送年节礼,恰巧今儿正在前面的书房。
远远的赵振兴的小厮长顺就见到她们主仆二人过来了,忙小跑着迎了上来,“大姑娘,外面这么冷,你怎的过来了?是要找老爷吗?”
不知何时起,赵家的下人竟然都已经改口称赵振兴夫妇为老爷太太了,这种无形中的改变好像也在不知不觉间,随着赵家的变化而变化。
“嗯,我爹这会儿在吗?”
赵怡然有些日子没见着长顺了,只觉他的个头好像一下子,就长高了不少。
长顺今儿穿了件八成新的靛蓝色袄子,整个人已经犹如一株小树般,越发精神起来。
“在的在的,姑娘随小的来。”
他一边说一边转身上前,伸手撩起了书房的帘子,“老爷,大姑娘过来了。”
等赵怡然走到书房前的时候,赵振兴已经起身出来了。
“外面只怕要下雪了,你这会儿怎的过来了?”赵振兴见赵怡然过来,疑惑的问了一句。
赵怡然走进屋内,顿时被屋内的暖意包围,忍不住舒服的叹了一口气,她伸手接过春枝手上的篮子,“你跟长顺到一旁的耳房喝点热茶暖和暖和,我有事要跟老爷说。”
长顺和春枝知道赵怡然这是不希望有人打扰的意思,闻言连忙应声退了下去。
赵振兴见她这样,已经大致猜到她的来意,带着赵怡然直接进了书房,“你那边的账册可是已经盘好了?”
“嗯。”
赵怡然点头,把手中的篮子放到书案上,从里面把几个匣子一一取了出来,“这些都是各处管事的红利,爹看一下,没什么问题的话,这几日就给各处发下去吧。”
“你算好的账目,我没什么不放心的。”赵振兴拿起一旁的清单看了一眼,就把清单重新放到一旁,“雅食记今年的盈利比去年翻了好几番,你张叔一家,今年也能分上不少银子吧?”
“这是当然。”赵怡然点头,雅食记这几年在朱家镇的生意确实是越做越好,虽说先前是有王世甫还有朱镇长等人撑腰的缘故,但是与张铁树一家的勤劳肯干也脱不开关系。
原先雇的康老掌柜因为年事已高的缘故,今年初已经与赵家请辞,赵家感谢他这几年对铺子的尽心尽力,不但原先的雇佣银子全部结清,另外还包了两百两银子的程仪赠送与他。
康老掌柜自是感激不尽,临行时特意关照了张铁树,铺子里面要是有什么麻烦,只管去寻他,他旁的本事没有,帮着出几个主意还是没有问题的。
张铁树这几年与康老掌柜相处融洽,得了康老掌柜的话,自是时常去康家拜访。
书哥儿有次来信中就提过,张铁树对康老掌柜很是礼遇,不但四时八节的送些节礼过去,就是平常得闲了也会买些东西去看望康老爷子。
如今,据说已经把康老爷子压箱底的一些绝活都已经学过来了。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康老掌柜虽然不在,雅食记的盈利不但没有回落,反而照着前两年的趋势,继续翻了几番的缘故。
“你张叔这几年是越发能干了,而且他为人实诚,又讲义气,在朱家镇那一代的名声很是不错,有不少商队,就是冲着他的为人,每次在朱家镇落脚,都会选在咱们的铺子里。”
赵振兴说到这里,也不由有些感慨,想想几年前,他们几家还都是土里刨食的人家,要想挣几个银钱,还得等到农闲,才能去做几天短工。
如今,不说自己,就是张铁树一家子,这几年下来,不但在朱家镇置办了宅子,就连这大张镇上也置办了一处宅子,还在村里买了几十亩地。
这些放在几年前,是哪一样也不敢多想的。
“上次听菊花婶子说,已经在大张镇那边给枝儿看中一门亲事,今年这些红利,足可以给枝儿置办一份体面的嫁妆了。”
“嗯,大瑜那孩子读书虽说比不得棋哥儿,但是据说也还不错,将来就算是科举这一途走不通,考个秀才什么的吗,回来接他爹的差事却是足够了。”
赵振兴说着就不由把目光落在赵怡然身上,自家这些年的变化连带着这周围与自家交好的人家,其实都是沾了他们家大丫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