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支针被取下来,眼看归正大半的脸没有再歪回去,大夫心里是长出一口气,问了几句话,男人的嘴虽然还歪,说话还有些吃力,但比进来时可算是能说出话了。
大夫又让学徒去把煎好的药端来,男人喝下后觉得更好了很多,谢过大夫后,听大夫让他明日再来,还要连着治三日再看效果,男人留下一百文的诊金和药钱离开了。
一百文钱虽然不少,但真算不上多,又是吃药又是治好大半中风,换了从前有人中风,就是治不好,一百文钱也不够啊。
听大夫说这是百草堂的规矩,江采月亲口说的,从百草堂结业出来之前,他们看诊不许收钱,那一百文都是给医馆的药钱,若是让江采月知道谁看病收钱了,往后就不用再回百草堂学习。
听了这个好消息,百姓高兴的都要哭了,百草堂总不会就办这一期就不办了吧?往后他们谁再有病可以不来医馆看了,直接去百草堂求医多好?
当然,百草堂里的大夫也不全是如这位大夫一样医术精湛,大多数都是不能独立给人看病的,还有很多连草药都认不全,只要还是在意自己身体的,也不敢随便去百草堂找便宜。
手里拿着各医馆汇总上来的册子翻看,江采月对她教的这些学生相当满意,不过几天时间,一个个都成了能独当一面的大夫了,等这次实习结束后,她再讲解一些,这些人就可以出师了,想来皇上那边也会另有安排吧,不然他也不会花这么大力气,又是搭人又是搭物地建成这座百草堂了。
已经到了腊月底,天上虽然飘过几片雪,但刚落到地上就化了,金池的冬天并不是很冷,江采月早几日就让玉香在年前多弄一些熟食卖,之后就把作坊歇业了,今日刚好是歇业的第一日。
江采月让玉香一觉睡到大中午,吃过饭后娘三个带着宝儿就出了门,快过年了,虽家里什么都不缺,但年货还是要准备出来的。
说起来,江采月穿越过来之后还真没好好地过年,去年是在启阳关过的年,一家人坐在一起吃个年夜饭就算过年了,第二天一早陆安郎还不辞而别,让大家心里都憋着气。
今年陆安郎更是不可能陪着一家人过年,而且,江采月身上还带着孝。虽然江大财主活着时她不想理,但如今身份不同,还是要当心被人抓着把柄,活着不愿意养江大财主,如今人死了,在外面给他带个孝也没什么。
一四家口出了门,身后跟着赶车的下人,买了东西就往车里放,倒也不用提着。
第1205章 显摆
眼看到了年底,城里开了几个集市,每天集市上人来人往,很多置办年货的人都会聚到这里。
江采月家虽有管家负责采买年货,不用她亲自置办,但好些日子都没上街逛逛了,今日玉香也闲下来了,就当出来散散心,连着逛了有两个时辰,眼看天色不早,离着大将军府还有一段路,江采月让下人先把东西送回去,顺便让府里把晚饭准备了,她们就到前面的茶楼歇歇,等送完了东西再来接他们。
下人走了,江采月几人进到茶楼里,虽然茶楼的茶水不怎么好喝,但这里有曲儿听,前些时候江采月陪戚南琴来听过一次,戚南琴回去后就时不时想起来,也请了几个唱曲儿好的到府里给她唱过,只是在府里唱的没有茶楼的听着有气氛,今日刚好路过就进来听听再回去吃饭不迟。
母女三人抱着宝儿上了楼,挑了个二楼隔着轻纱的位置坐下,在这里看楼下并不耽误,从楼下向上看就看不大清楚了,对于这样的位置,江采月和戚南琴都很满意。
二楼的位置比一楼贵,茶水也更好一些,江采月却只是让伙计去给提了一壶热水来,茶叶她们用的都是自己带着的,让伙计退下后,江采月将茶叶放在壶中,用热水那么一冲,顿时就茶香四溢。
好在茶楼里到处都是茶香,她们这边的茶香虽浓,却不至于引起别人的注意。倒是一楼的小曲儿很是吸引人,戚南琴看的全神贯注,眼珠子都舍不得转一下。
正听戏听的入神,就听楼下传来一阵喧嚣,见戚南琴一直专注地听曲,江采月扶着栏杆往下看,竟看到了熟人。
江雪巧的那个公公于老爷,正被几个人围在当中,伙计拿着一只壶站在旁边,大家都伸着脖子看于老爷面前的那只茶壶,有人惊道:“还真是香,于兄,你这茶叶可卖?”
于老爷便拈着胡子笑,“不卖不卖,这可是我当初费了不少劲才得来的,原本说是过后还有,谁知世事难料啊,说不得这些茶叶就是最后的了,我自己都不一定还能弄来了。”
说着,倒了一杯茶,眉飞色舞地喝下,喝完了还似品酒般地回味片刻。
好话说尽于老爷也不肯卖,那些人无奈,只能央着他给自己倒一杯尝尝。
于老爷倒也大方,每人给倒了一杯,可倒的真是可怜,也就够咂个滋味,解渴都不够,但众人捧着茶杯还是慢慢地尝了尝,果然一口下去唇齿留香。
江采月见了好笑,闻着从于老爷那边飘来的茶香,与他们这边的茶是同一种茶,都是江采月自己炒的香茶,想不到竟被于老爷当成了宝。
不过想想当初她答应莲城那些有钱人茶叶会有的,可后来一直忙着就把那件事给忘了,也不知他们喝没了茶会不会骂她。
不过,若是陆安郎做了护国大将军一事传回去,知道他不是去做生意,她就不好解释那些茶叶是从何而来,但想来也不会有人来追问她茶叶是从哪里来的。
一曲结束,戚南琴也听到楼下喧闹,朝下看了一眼,“那不是江雪巧的公公于老爷?”
第1206章 于老爷卖茶叶
江采月点头,“可不就是他,拿了一些咱们之前卖过的茶叶,在楼下显摆呢。”
戚南琴就笑了,“要不怎么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娘还记得你和江雪巧小的时候,你得了好东西都愿意收起来,江雪巧却到处显摆,有一次被人抢了回来和二姨娘哭,结果二姨娘就带着她,领着一群下人打上人家门去了,还把人家正房和正房的小姐给打了,为这事儿,她和二姨娘第一次被江博正给罚禁了足。”
想到那次二姨娘在莲城迅速传出去泼辣的恶名,虽然江雪巧和二姨娘都已经不在了,戚南琴还是觉得有些无语,那样的人是怎么把江博正的心给笼络去的?真像她刚说的那样,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而她在那个家里才是格格不入的。
正在戚南琴回想往事时,楼下的于老爷发出一声惊呼:“那个谁,你可不能硬抢啊,我这一盒茶叶可要值上百两银子呢。”
“啪”,两锭五十两的银子落在于老爷面前的桌上,“银子归你,茶叶归我。”
于老爷不干了,“事儿可不能这么办,我要你一百两银子,可我去哪儿再买茶叶?这茶叶可不是满大街都能买到的。”
抢了茶叶的人也不让份,“怎么?嫌银子不够?那好啊,再给你一百两!”
说完,又是两锭五十两的银子落在于老爷面前的桌上,于老爷一脸为难,那人却拿着茶叶扬长而去,于老爷顿足捶胸,大叫后悔不该把茶叶拿出来给大家看,都怪那些人怂恿的。
其余几人悄然离开,于老爷坐在那里把茶水喝完了,气呼呼地走了。
戚南琴忍不住笑了,“这戏做的真假!”
玉香也笑,“听说这位于老爷也是财大气粗,为何会上演这一出?这是多缺银子啊。”
戚南琴就想到前几日听丫鬟说过的那些话,“听说来年皇上要设一场恩科,说是恩科,与春闱却有些不同,除了各地举子可进京赶考之外,还准许一些人花钱捐官,只是捐的只是有名无实的官员,也不享受朝廷俸禄,不过听说很多有钱人家都在偷偷运作,想要捐一个官来光耀门楣。”
“我也听说了,只是没放在心上,想不到这于老爷倒是上心了,可他家不是就一个傻儿子?难道是要给自己捐官?”
玉香和戚南琴也觉得是这么回事儿,若是他捐了个官,不管有没有俸禄,但好歹是个官名,往后家里就不是商贾了,等将来孙子长大了,在外人面前也是个官家公子了。
想到于老爷一家在莲城本来好好的,如今灾年也过了,按说没必要进京来重新开始,但仔细想想,于老爷或许就是为了这个孙子,虽然不知孩子是江雪巧和谁生的,但于老爷已经把他当成亲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