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的远了。作为公主, 柔琳知道这些事儿太大用不着她管, 她既是管不了也插不上嘴。她皇帝爹的书房里天天一群智库人员在溜达,哪里需要她指手画脚。作为公主的责任是什么,吃饱饭,养好身子,听皇帝爹的话,其它无。
清晨,柔琳去了趟马厩, 弄桶水给夜晖刷刷身子。夜晖被她洗了一身清凉澡后精神抖擞。柔琳见着也高兴,喂足了自己爱马后下午要准备出发了。
本应该是上午出发的事儿搞到要午后才可能启程,全都是因为皇家去木兰围场打猎,属于大型群体行动。很多人都要去的情况下, 不仅仅是皇帝和阿哥们,包括后宫里的女人们和孩子们,导致在统筹上有许多细节不一定能很快达成一致。
柔琳用完午膳在自己屋里打了个小盹。听夏竹跑进来说到太后命令要走了,她才起身换起衣服。
不急的,据她所知,她那个年纪很大的皇奶奶孝惠章太后同样要随皇帝出发去打猎。一路旅途颠婆对于老人家是一趟艰苦的行程。所以姑姑给太后娘娘准备的东西包揽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
谁让这一去,至少二十几天日程。外面大段时间在路上消耗,不比宫里东西齐全,担心主子缺个什么什物闹出大事。深思熟虑的姑姑只差把太后的整个家搬在了马车上运过去。
对此,孝惠章太后少不了念叨底下的人说:“拿拿拿,拿什么拿。你有本事把哀家那张老祖宗赐的床都搬到车上。”
应说,她这皇奶奶偶尔从口里飙出一两句老顽童似的话儿,能让姑姑直接吐血。她柔琳听着是抿着嘴角笑,不是笑着看姑姑的热闹,是觉得皇奶奶很可爱。
孝惠章太后听见孙女的笑声,出来问道:“准备好了吗?”
“孙女回禀皇奶奶,都收拾妥当了。”
“弄了几马车?”
柔琳一想,自己之前千交代万交代,不让自己那些人拿太多东西,应该没有姑姑的安排夸张。
孝惠章太后有话对姑姑炫耀了:“看吧,叫你带什么带?你把皇上的整个宫都带过去。”
姑姑咕哝着:“太后娘娘,皇上带的更多呢。”
“皇上是皇上,哀家是哀家。再说,去到那儿不是有行宫吗?劳心劳累的活儿,来回折腾的事儿,皇上喜欢干,不见得哀家喜欢。”孝惠章太后训斥着姑姑说。
柔琳知道,自己皇奶奶和皇帝爹有些做事风格真不太一样。比如说,皇奶奶不喜欢搞排场,和她柔琳一样更喜欢低调安静点过好自己的小日子。她皇帝爹康熙不知道是不是当皇帝的因素,更喜欢大排场,搞面子工程。
所以,光是帮皇帝准备去打猎的事儿,整个朝廷里为此负责的部门整整筹备了几十日。这到了出发的日子了,一大堆人忙上忙下,好像更忙了。东西放在皇帝的那排长龙马车上,望出去据说那条马车队可以排满整条大街,叫人瞠目结舌。
皇帝的行头多。后宫的妃子们一样搞起军备竞赛的态势,一个和一个比着哪个马车更多。因而,孝惠章太后沉着脸:“皇上爱搞排场就算了,哀家知道皇上搞排场是给那些异族人看的。她们倒好,跟着皇上搞什么排场,想累死皇上的大军吗?”
好像是太后这个话传到后宫其它宫里,太后的儿媳妇们纷纷有所收敛,不敢再往马车上加东西了。
要出发了。柔琳亲自叮嘱小顺子去给她看着夜晖。小顺子嗻一声跑去马厩。
柔琳跟在抱着十五阿哥胤禑的姑姑身后,前面带头走的自然是太后,一行人到了外面乘坐马车。
刚走出宁寿宫,来了几拨人马,分别告知太后和她自己主子的马车位。其中,不乏她亲额娘德妃和亲哥四阿哥及嫂子四福晋遣来的人。再有密妃可能私下想见见十五阿哥,叫人来说。十四阿哥胤祯应该是跟着德妃。
再后来,五阿哥胤祺也叫人过来,偷偷和她柔琳说道,随时可以到五阿哥那儿串门。
此情此景,让柔琳想起那会儿读小学学校班集体组织集体出游的场面,真心是差不多。这哪里是去打猎显皇家威风,简直是皇室部门组团出宫旅游。
难怪一个个宫里人像打了鸡血似的。说到户外旅游,谁会不喜欢。尤其是对于那些常年呆在宫里平常根本无法踏出这个宫门一步的女人来说。
坐在马车上的孝惠章太后,却一点儿都没有去旅游的欢快心情,面部表情一直处于一种低气压的地步,时而郁闷地发出一声沉甸甸的嗓音。
这么多人,拖家带口地出游。皇上的全部心情在打猎上,管理后宫的担子肯定全落在太后肩头上了。偏偏,有些人一出宫门,马上会忘记了宫里那根弦。特别是针对一些年轻人来说。
姑姑贴在太后耳朵边说着话。
柔琳教着十五阿哥胤禑翻着书认字儿。
宫门号角声响起。庞大的车队出发了。柔琳只看着马车窗上的帘布被风一吹,边角被风急卷着,能分明感受到这阵风挺大的。
风声和着号角声,在万里晴空中可以飘出很远很远。百姓们都知道皇帝要出宫了,眺首相望着。出了宫门,皇室的车队不停有其它马车加入到尾巴里。那是受到皇帝邀请一同前去打猎的臣家子弟和家眷。
没多久,姑姑在外面接听到什么消息回来和太后说:“恭亲王福晋纳喇氏说是想带人过来拜见太后。”
皇家这么大的活动,皇帝的近亲哪能不来。恭亲王是康熙的同父异母弟弟,是真正和皇帝流着同等血脉的皇亲国戚。
听说恭亲王的福晋要来见自己,太后沉思了下,道:“要见就见吧。不过,在宫里的时候怎不来见哀家?”
“估计是她觉得正式进宫不好见太后。”姑姑不敢提大声。
柔琳听着姑姑的口气,大致领悟到一些。只听说她皇帝爹和这个弟弟恭亲王自年头好像闹了一些矛盾到今日未解。这导致到纳喇氏想来宫里见太后都得思量几分,避免被皇帝瞎猜。
到了外头,人荒马乱的,皇帝没法管到那么多,不像宫内满是皇帝的耳目。康熙自个儿乐着出门,而且出到外面心情好,也会睁只眼闭只眼不会多想。
孝惠章太后想着,这人你哪怕这会儿不见,反正到哪天照样冒出来。况且都是她太后的儿媳妇,不见是不好的。
有了太后的应允,车队出了京城,第一次在路上小憩休整的时候,纳喇氏带了人走过来太后这里串门。
柔琳带小阿哥胤禑下马车到野外去方便。远远见着几个女子一行迎面过来,那身上穿的衣物,头上戴的首饰皆与皇室的奢华不相上下,可以想见应是恭亲王家的女眷了。
领头的纳喇氏看到柔琳,双眼一亮,问太后的姑姑:“姑姑,这位是——”
“回福晋,这位是五公主。”姑姑告诉她。
“臣妾参见五公主。”纳喇氏对着柔琳低完头,她身后跟着的两名女子一一对着柔琳行礼。其中那年长的跟着纳喇氏喊着一样的话,是恭亲王的庶福晋钮钴禄氏。年纪小的那位姑娘和柔琳个头差不多,据说是钮钴禄氏的女儿宁宝,比柔琳小一岁左右。
宁宝对着柔琳是请个安,喊:“姐姐。”
是堂姐妹没错。
柔琳点了头。
姑姑带她们一行人上去见太后。柔琳牵着小阿哥胤禑的手离开。由于怕太后担心,小阿哥胤禑解完手回来,她不敢带胤禑离太后的马车太远。胤禑无聊着蹲下来看着草地里蝈蝈叫的虫子。柔琳的眼睛一边看着小阿哥,一边能隐隐约约听见马车里头传来的说话声。
纳喇氏对着太后叹气道:“儿子生了不少,女儿却是只留了这么一个。”
说的是恭亲王底下儿子居多,女儿生了是生了一些,但是个个早死。唯独一个最年长的,被康熙赐了封号远嫁,家里于是只留下这么个最小的姑娘宁宝。
古代别说重男轻女,可也同样重视儿女双全。宁宝眼看这个年纪到了要出嫁的时候了。是,都说皇家的女儿可以迟点出嫁,不过指的只有皇帝的女儿。宁宝是恭亲王的女儿,非康熙的亲生女儿其实与普通百姓家的千金差不多。古代女子出嫁的早。十三四岁出嫁的比比皆是。
太后听明白了纳喇氏和钮钴禄氏的话,是想趁宁宝现在这个年纪,赶紧把宁宝的婚事先定下来,避免宁宝年纪大了被他人闲言闲语。其次吧,更重要的是,纳喇氏和钮钴禄氏都听说了,多罗郡王到京城来向皇帝讨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