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0章 着手准备
许如玥倒是没想到他会突然间问这个,不过却老实的点了点头,“好奇啊,当然好奇,你是我相公,整日往外面跑,又不像以前似的上山打猎,谁知道你去了哪里。”
明朗笑了笑,低声问她,“那你怎么也不问问,我就那么放心?”
许如玥笑着说,“我是对我自己放心,家里放着这么好看的媳妇儿,你还出去沾花惹草的,那不是眼睛瞎了吗?”
明朗无言以对,好吧,这个理由还真是让他没办法反驳。
他的手一下一下的摸着许如月的肩膀,问她,“娘子,你想不想知道我每日到底出去干什么了?”
许如玥顿了一下,“我可以知道吗?”
“只要你说想知道,我就会告诉你。”
这要是平时,许如玥肯定立马就点头了,但是她并不希望明朗为了让他们夫妻之间没有秘密而告诉她一些她本不应该知道的事。
许如玥想了想,抬起头来看着他,“相公,如果你觉得这件事有必要告诉我就告诉我,如果觉得我不需要知道,那就不用告诉我,我不会怀疑你,从我嫁给你的那一刻开始,我就不会再怀疑你,但凡是有一丁点儿怀疑,我都不会跟你成亲,明白了吗?”
明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手上微微用力,将她拉入自己的怀中,偏着头亲了亲她的额头,笑着说,“我知道了,睡吧。”
他并不是觉得这件事许如玥没有必要知道,而是现在还不到时候,那么问,也真是怕她心里多想罢了。
结果许如玥却给了他这样的答案,心里又是惊喜又是惊讶。
再等等吧,总有一日他会带她去那个地方看看的。
明朗次日就去府衙跟韩渊见了面,把许如玥的想法告诉了他,韩渊听过之后跟他一样惊讶。
“如玥到底知不知道要给出去多少银子?这不是随便说说就可以的。”
明朗笑了笑,“爹,这个您放心,我那媳妇儿虽然看起来有点傻乎乎的,但是账算得很明白,她不会吃亏的。”
“为了鼓励老百姓种水稻,她可以拿出那些银子来,可是同时也要跟衙门做一笔交易,把那些空余的地给她用,要不然就便宜卖给她,要不然就白给她用。”明朗挑了挑眉,“爹,您说说看,这样一来,她能吃亏吗?”
韩渊已经来了新川两年,这两年来,虽然有人为他传递京城的消息,但是像安华镇这样的小地方,他却并不会放在眼里。
许如玥的香水生意做得很好,可那是女人家的东西,韩渊一个大老爷们儿,并不会对这样的事上心。
他现在对许如玥的印象还停留在小农女的身份上,不过是一名乡下女子,就算是聪明,能挣来多少的银子?
但是看着明朗这个反应,倒是一点儿都不担心的样子,韩渊不由地好奇起来,难道这儿媳妇还真是个土财主不成。
韩渊看着他,“这些银子对咱们来说也不是什么难事,如玥这个计划可行,我觉得可以好好考虑,但是这银子怎么能让她一个女人来出?”
明朗顿时笑了起来,“爹,让玥儿出怎么了?我这几年在安华镇可全是靠媳妇儿养着的,我都没说什么。”
韩渊撇撇嘴,瞪着他说,“行啊彻儿,你现在可真是能耐啊,吃软饭都吃得这么理所应当的。”
一个男人,要是真的什么都不会,得让自己的媳妇儿养着,照顾他的吃喝拉撒,那这个男人就是无能,说出去让人笑话。
可要是一个男人,他什么都有,还想让媳妇儿养着,这就是情趣了,就乐意这样,怎么着?
明朗笑笑,他主要是想让许如玥顺理成章的跟衙门做买卖,这样一来,以后不管赚了多少钱,那都是她应得的。
既然他都这么说了,韩渊自然也没有什么意见。
新川这地方有钱人很少,早些年战乱,有钱的都跑到外面去逃命了,现在新川这个样子,谁还愿意回来啊。
许如玥这样的口气,在这里还真算是土财主了。
要是许如玥是个男人,并且跟自己家一点儿关系都没有,韩渊一定不会有意见,立马就会接受这笔银子,可偏偏这是自己的儿媳妇,拿着那笔钱,他自己心里都奇奇怪怪的。
这不仅仅是自己的儿子被儿媳妇养着的问题了,现在韩渊的感觉是自己一家子都被这个儿媳妇给养着。
不过看明朗乐在其中的样子,他也就不说什么了,银子嘛,怎么也不嫌少。
皇帝都已经下了那样的圣旨,现在他就是拼了命也得把新川给做出点成效来呀。
之前还想过,要是新川这地方富得太快了,皇帝会不会产生怀疑什么的,现在皇帝自己都逼着他出招,要是没点儿成效才不好交代。
眼下这种形式,不管新川有多大的改变,都是可以解释的,毕竟皇帝都开始施加压力了,作为臣子,难道还不能做出点反应吗?
要是还没有成效,皇帝到时候可又有别的话说了,这时候就得拼命才行。
为了明面上过得去,韩渊还是上了奏折,奏请减免新川的赋税,让朝廷批一笔银子拿来鼓励农业。
这封奏折送出去,他就知道命运到底如何,皇帝不可能答应的,而且还会想一番完美的说辞来搪塞他。
但是上不上奏折,和皇帝答不答应,这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反正他得把自己该做的事做到,皇帝要怎么样那是皇帝的事,跟他没关系。
奏折送出去之后,韩渊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件事了,首先得把这个消息一一传达到下面的官员那里。
新川这么大的地方,州府以下还有好几个县城,要想把这件事做下去就得靠着底下的官员。
这些小官员里头有皇帝的人,这个是毋庸置疑的,韩渊心里很清楚。
这件事不好做,一来是百姓那里不好说动,二来就是这些皇帝的人会从中阻挠,这些早就可以料想到,要是一帆风顺才真是奇怪了。
第1401章 老百姓动心
还好韩渊在这里的官职并不算低,底下的那些官员都得听他的话。
皇帝下了圣旨之后,他完全可以说自己是身上有了压力,所以想出了这些办法来,底下的官员要是不听,或者是向上奏请,他也有理由为自己申辩。
怎么的啊?你圣旨都下到这个地方来了,我难道还不该做出点改变啊?
我又不是不想活了,是你逼我的啊,现在你又让我消停点,你到底什么意思?
这些话自然是不敢跟皇帝说,不过这其中也就是这个意思了。
不得不说,皇帝这时候的一道圣旨,还真是帮了不少的忙,至少做什么事都有了说辞。
怕降职啊,掉脑袋啊,谁不怕死?你不怕吗?反正我怕。
有了这个借口,行事也就方便多了,韩渊将任务分派下去,底下的官员当然是立马反对。
任务才刚刚分派下去呢,次日就接到了底下官员的信件,大致就是一个意思,新川这边不种水稻,那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以前发大水,把这片地给淹了,死了多少人?
民不聊生,韩大人还是不要这么折腾了,本来是从京城派来的京官,让这里的百姓过好日子的,折腾这些做什么呢?老百姓都要被折腾死了。
有几人的话说得非常不客气,韩渊不得不动怒。
在那几人打着主意往上奏请之前,他就已经写了一封奏折送去了京城,大意就是他想好好治理新川这个地方,奈何底下的人不听话,还请皇上明示,到底该怎么办。
这时候皇帝还能说什么,总不能让他不要瞎折腾吧,这让他建设新川,可是皇帝的意思,这时候必定是要支持的,韩渊得到了他的意思,就能想做什么做什么。
在皇帝的意思还没有到来之前,韩渊就已经开始整治底下那些官员了,不听话没关系,我就不信我这知州的职务还压不住你们这些地方小官。
与此同时,他又让人在州府周围散播,让百姓种水稻衙门给补贴的消息,一亩地给一钱银子补贴,并且减免一半的赋税。
这下子老百姓还得了啊,年年种地,最讨厌的就是上交赋税,弄得大家心里有苦不能言,减免一遍一半的赋税,就已经让他们挺心动的了。
还一亩地给一钱银子的补贴,家里大多数都有十来亩水田的,这加起来就有一两银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