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疏月仔细地将玉佩捏入手中。
“这会儿去什么地方。”
皇帝重新将他抱起。
“去朕那里,朕那儿宽敞,一会儿你把外面衣服脱了,朕看到底伤到没有,若是伤到了朕给你上药。”
这话其实令人耳根发烫。
偏他却说得十分正经,不带一点点的诱惑和撩拨。下巴处的线条绷地利落,整个五官被灯影雕刻地凌厉有力。
王疏月搂着他的脖子,借着通廊里昏暗的灯火望向皇帝。
雨声淅淅沥沥。
树影落在他脸上,在他的行进之间,明明灭灭。
窗棂旁唯一的一盏宫灯也离他们远了,偶尔有些细细的风透过窗的缝隙吹进来,带着遥远又厚重的檀香气。很静谧,但并不能令王疏月平心静气,反而很撩情。
皇帝似乎又陷入了之前沉思的事之中。
全然不知道自己撩起了怀中女人情热。好在他是个皇帝,若只是市井之中无名虾,不然,一定早就被婆娘们踢下床了。
“主子。”
“嗯?”
“哪有主子给奴才上药的。”
皇帝笑了一声:“那朕给你传太医。”
“你……不是,奴才自己来!”
“你看得见,伤在那什么地方。”
“……”
皇帝看她吃瘪,之前交缠的心绪到也散了些。
“王疏月,你这个人最大毛病,就是难受不肯吭声。朕申斥也申斥了,好声说也好声说了,你都没有听进去。”
“奴才……”
“你住口吧。都跟朕改口了,一慌起来又回去了。”
说完,他吐了一口气,压平声音道:“朕知道,大多时候呢,是朕对你手重,你怕说了像是在怪朕。从前就算了。如今你跟了朕,你的身子是朕的,你听朕的话就是。”
(也许有空这里会补充详细的一段脖子一下不能描写的场景在微博)
那夜王疏月是背对着皇帝睡的。
单薄的绸裤下涂着清凉的药膏,却惹得王疏月满身都烫得通红。皇帝沐浴回来,揭开被子看时,却让她把绸裤褪掉了。
“刚上了药,不要给朕蹭掉了。”
绸料刮着皮肤,王疏月闭眼抓捏紧张了被角,身子一时僵,一时软。
如果这副模样被别的男人看见,无论是一个多么柔情,多么会疼惜女人男,都会被用戏谑的话来揶揄,挑弄。
在那个时代,男人享受女人们的羞耻和卑微。
帝王应该是这些人的顶峰。毕竟这世上没有任何一个女人可以在身份上逾越过他。
但贺庞是个例外。
或者换句话来说,他对着王疏月时,是个例外。
王疏月背向他,皇帝很搞笑地让何庆找了个软垫,垫在王疏月臀后。面对她赤裸着的下身。诚然他也鼻息滚烫,耳根发红。但他只是搂着王疏月的腰,半屈腿,和王疏月之间留出半截空挡。
“皇上,其实我没事,可以服侍您……”
皇帝隔着垫子在那什么地方一拍。王疏月肩膀忍不住颤了颤。
“朕在想事,没那个兴趣,你好生睡,不要招惹朕。”
王疏月扭过身子去看皇帝。
已经熄了灯,除了他眼睛中零星的光点外什么也看不见。
“您在想什么。”
“达尔罕老亲王死了,他的长子请求朕,让贺瞿(废太子)去科尔沁吊唁。这话和张孝儒上的那本折子说得一模一样。”
他只王疏月说了一半,还有一半是不便说给女人听的。
丹林部几欲叛乱,皇帝在考虑对丹林用兵的事。对于此事,科尔沁部此处借新达尔罕王表明了态度,誓死追随大清。绥远之政不能废,那科尔沁的意图就不能不考虑。所以,废太子是赦还是不赦,这已然不是一件皇族的家事。
“皇上如今还顾忌废太子吗?”
“不顾忌,他和贺临不一样,朕可以厚待他,让他做个富贵闲人。但朕不喜欢有人拿捏朕。”
王疏月轻轻握住他的手。
“为国为民,没有人能拿捏您。”
皇帝似乎笑了一声。
“有。王疏月,你可以拿捏朕,或者,有人利用你来拿捏朕。”
他的情话都说得这样山河风啸。
王疏月忙要起身,却被他一把摁了回去。
“王疏月,你要这副模样跪下去吗?躺好。”
“我是想陪着您,您待我的好我也明白,既然明白就……”
他没有让她继续说下去,抬手拍了拍她的肩。
“疏月,朕说的事和你无关,朕答应了你,要带你去看外八庙。启程去木兰围场之前,朕会带你去。但这两日朕的事多。你如果闷了,就带大阿哥去清音阁听戏去。”
王疏月拧回身了,手却仍没从他那里松开。
“妾这次跟着您出来,就是把自己当个照顾您和大阿哥的奴才,您就让妾躲着吧。太后娘娘这几日好容易高兴些,才算把妾之前得罪过给恕了。妾还敢去前面听什么戏啊。妾就等您得了闲,等您带着大阿哥和妾去普仁寺去。”
皇帝撑了撑腿,膝盖却不小心碰到了她……那什么地方的淤青处。
男人不够细致就会使女人遭受不少的病痛,不光是在日常的生活中,也在房中事上。皇帝脑子里偶尔会闪过懊恼,但他抓拿的事情毕竟太多太大,习惯了大刀阔斧。对王疏月也是那样。丹王疏月却像冰雪堆砌的人,逼得他有的时候手足无措,是想捧着她,却一路上又总把在磕碰。
好在生活中拿捏不好,男女事上他不愿折磨她。
于是他赶忙把腿往后挪。
伸手在被子里悄悄地理了理隔在他们之间的软垫子。
“带你来,原本是朕想抬举你。你这么一说,反而比那些不来的还要委屈你一样。”
“您要这么说,那我就该死了。”
“胡说什么,睡吧。
第52章 雨霖铃(四)
九月十七,是圣驾启程去木兰围场的前一日。
西藏的六世达赖活佛桑格嘉措(其实这个人在历史上叫格桑嘉措,不过既我要架空瞎写,就给他改个名字哈。)一路跋涉千里,终抵热河,于此同时,蒙古各部宗教首领也集于外八寺。这是大清皇帝秋围前后的惯例,虽看似是个宗教性质的集会,实则是皇帝礼遇活佛,尊一人而安万人的政治策略。
既然本质是个政治性的集会,那除了论经之外,更多则是商讨宗教政策,和划分宗教领地。
因此历代大清皇帝对此都十分重视。
皇帝在九月十六五日就出了避暑山庄。
这日王疏月陪着大阿哥用早膳。梁安进来道:“主儿,张公公从外八寺回来了。”
王疏月偏头朝通廊看去,见张得通挂着笑站在那里。
“给和主儿请安,万岁爷让奴才来接您和大阿哥。”
王疏月站起身走出去道:“皇上那边忙闲了吗?”
张得通道:“哪儿能啊,和主儿您是知道皇上那个人的,什么时候肯给自个清闲,不过万岁爷今儿留了一日给主儿,说是允诺带您去普仁寺见桑格活佛。您呐,也不用备什么,晚些万岁爷和您一道回来,明日就要启程去木兰围场了。
大阿哥从里面跟出来,牵住王疏月的袖口道:“和娘娘,我们给皇阿玛包些茯苓糕去吧。您今天做的茯苓糕特别好吃。儿臣喜欢吃,皇阿玛也肯定也喜欢吃。”
张得通弯腰道:“哎哟,小主子,万岁爷今儿早上还特意提了一嘴和娘娘的茯苓糕呢。”
所谓的父子的口腹之欲的缘分,还真是神奇。
“好,那张公公,你侯一侯,我去更衣。”
“欸,主儿您快着些。”
***
外八寺虽然叫外八寺,但到了贺庞这一朝已然不止八座寺庙。只是因为其中有八座寺庙受理藩院管理,又都修建在古北口外,才被称做外八庙。
普仁寺是其中第十座寺庙,也是最新建成的,是皇帝为六世活佛桑格嘉措修建,供他居住讲经之处。
王疏月牵着大阿哥的手走进普仁寺山门前的时候,太阳正将近正午。
山麓间,但凡遇见晴好的天气,便能看见云海翻涌流动,日光落在重檐歇山顶鎏金瓦顶上,辉映着背后牌楼上彩画,光华流转,色彩斑斓。
这是一座典型藏式寺庙,但细节之处又能看见汉式风格装饰。
一入山门,入眼的便是碑亭,为一块整石所造,碑座为一巨石雕成龟趺。大阿哥显然对那碑座有兴趣,拉着王疏月过去看,王疏月则在看那碑座上的文字,那字体她太熟悉,正是出自皇帝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