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氏荣华+番外(468)

李思文连连摇手道:“郡主,我说了不收您的钱的。”

“有所付出就要有所回报,你要是不拿,我以后可不敢再找你做翻译了。”

李思文就红了脸,期待的问,“郡主还要我做翻译吗?”

林清婉就笑道:“如果有需要我自会找你。”

李思文这才接了钱,挺了挺小胸膛道:“郡主放心,我一定会努力做好翻译的。”

说完,这才拉了妹妹行礼跑开。

易寒将烤好的羊肉剔下来替给她,好奇的问:“郡主怎么对他这么好?”

“日行一善罢了,”林清婉道:“于我只是举手之劳,却能帮一个人免去许多苦难,这不是很好吗?”

李思文那么小,去应招都有人把他提了往外扔,便是拿到了翻译许可证,只怕在这互市里也是被人欺辱的存在。

现在这互市看着是和平繁荣,但那是因为刚刚开始,她和武侍郎从严要求,所以欺压事件很少。

少不代表没有,互市才开多久就有客商敢私底下与辽人市外交易马,可见他们的胆子有多大。

就算现在互市没收税,可互市之所以为互市,便是这里有一定的规则存在,若是哪儿都可以交易,那还要路引,还要互市监干嘛?

再过一段时间,互市的人越来越多,只会越发鱼龙混杂,李思文既小,又没有靠山,可以想见他将来的日子有多难。

她不过把他带在身边在互市里转一圈,以后再有人欺负他就会顾忌一些。

既然只是举手之劳,她为什么不做?

易寒没有再说话,起身又给她盛了一碗汤。

李思文拉着妹妹一路小跑着回到家,看到母亲正在水边给人洗衣服,立即跑上去道:“娘,你不用再去给别人洗衣服挣钱了,我现在能挣钱了。”

李母一愣问,“你去做什么了?”

李思文将那串钱拿出来,喜滋滋的道:“我去互市监应招做翻译了,母亲,我现在能挣钱了。”

李母吓了一跳,“你还这么小,谁会请你做翻译?”

“是郡主,”李思文的妹妹兴奋的道:“娘,我今天看到郡主了,她还牵了我的手,她好漂亮好漂亮啊。”

李母惊得一时忘了言语,半响才结巴的道:“林,林郡主怎么会请你?”

“那是因为哥哥翻译得好,”李小妹自信的道:“其实他们说的话我也都听懂了,等我像哥哥这么大时我也要去做翻译。”

李思文大声的应了一声“好”。

李母就无奈的道:“别闹,你是女孩子,跟哥哥不一样。”

李母是契丹人,虽然十岁是小了些,但在他们契丹,十岁也是个小大人了,所以惊诧过后就能理解了。

但小女儿显然是不可能的。

李小妹就嘟了嘟嘴道:“为什么我就不行?”

“因为你是女孩子啊。”

“林郡主也是女孩子,她也很厉害的。我要像林郡主一样。”

李母正要说话,屋里一道虚弱无力的声音就道:“好,我儿有志气,就应当如此。”

母子三人连忙进去,就见李父正虚弱的要爬起来,李母连忙上前将他扶起来。

李父就看向两个孩子道:“小妹,你说的不错,以后你要像林郡主一样厉害能干。”

李小妹兴奋,“爹爹也觉得我能行吗?”

李父点头,“所以从今日开始你要认真认字,爹爹生病了,以后就让哥哥教你吧。”

李小妹一噎,半响才道:“不能不认字吗?”

李父摇头,“不行,你看林郡主,她出自江南林氏,书香门第,从小便幼承庭训,所以她才能这么厉害,你要像她一样厉害就得先读书。”

李小妹犹豫了一下,看了看哥哥,又看了看父亲,最后狠狠地点头,“好,我要像林郡主一样。”

李父就松了一口气,女儿又懒又有些胆小,还不爱读书,他要是能厉害一些,跟她哥哥互相扶持,他也能走得安心些。

第436章 发展

互市的建设需要招揽一大批建筑工人,幽州里会砌房子的人还真不多,没办法,他们只能将消息放出去,往定州那边招人。

于是幽州更热闹了,到处是扛了工具来这边做工的人,还有人不会砌房子,却愿意去采石。

武侍郎见这边的互市监上了轨道,便和林清婉告辞去了云州。

云州那边的互市也是他们管着,因为温迪罕在此,他们才先办了这边的互市,但那边也要开始筹办,毕竟不能放任去了云州的商人自由生长。

两边同时进行,加上春天来临,雪慢慢化了,万物开始复苏,北地一片欣欣向荣之态。

两国百姓都很高兴,因为这是头一次春天辽国竟然没有南下打草谷,同样的,这也是第一次附近的辽人不需要南下拼命,只用几只羊便能换来渡过青黄不接的粮食。

虽然还总有许多苦难,日子却比以前要好得多。

北境这边的安宁传回梁都,京城里一片欢欣,梁帝和一众朝臣都松下心来。

无后顾之忧,他们对楚之战便可再推进一步了。

梁帝不止一次的和众臣感叹,“清婉可为肱骨之臣。”

与此同时,四皇子被调离户部,户部左侍郎升任尚书,而四皇子则留在皇帝身边帮忙处理政务。

虽未曾立太子,但朝臣们都知道皇帝这是已属意四皇子,开始手把手的教他了。

大家对四皇子更加恭敬,对一直与四皇子走得很近的林清婉自然也更敬了两分,凡是从北境发回来的文书都会被第一时间处理。

对她的合理要求,也尽量满足。

而就在这时,西征军开始停滞不前,甚至被攻退了二十里。

虽然只有二十里,但在朝堂上却引起了很大反响,因为现在是梁国和蜀国两面夹击楚国,之前虽有胜有败,但败也只是楚国守住了城而已,从没有反倒逼退梁军的胜绩在。

过了两天他们才收到战败,“……楚军大帅由项善接手,宋理降为副帅。且蜀国后继无力,攻伐节奏也慢了下来,卢将军提议我们也暂缓攻势,待春耕过后再说。”

兵部尚书就皱眉道:“这样一来,战线就拉得太长了,恐于我们不利。”

梁帝却道:“却是休养生息的好办法。”

“可楚国也能借此缓一口气,项善此人有大才,若不乘胜追击,只怕他真能将士气重振。”

“不如问问钟将军的意思,他们便在前线,只怕要比我们更了解。”

“也好。”

钟如英也想速战速决,但林信的意思和卢真一样,如今敌情不明,蜀国那边又暂缓了攻势,他们若再继续强攻,只怕会把主要兵力吸引到他们这边来。

双方各执己见,但不可否认,前线的战事的确缓了下来,钟如英便是想攻,在卢真和林信不动的情况下,她自然不可能强攻,不然孤军深入就是找死。

后方的春耕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大梁增开恩科,开始选举人才。

没办法,朝中人少,而他们新打下来的楚国地盘需要人管理。

尚明杰写信回苏州,鼓动文园的那些文人上京赴考,尤其想要说服姚时出仕。

姚时犹豫了一下还是回绝了。

周刺史便亲自上门游说,梁帝也给姚时发了求贤令,而这次恩科,崔凌,杜斯和卫彦等人都会参加,姚时被众人鼓动,便也跟着他们上京。

他自然是不用参加科举的,以他的名气,是直接可以出仕的。

梁帝与他恳谈一番,最后让他接替户部左侍郎之职。

因是恩科,所以科举时间定在了六月份,三月颁布的诏令,给天下学子三个月的准备时间。

等林清婉听到消息时已是四月份了,她便找了幽云两州的刺史商量,让他们鼓动两州的读书人也去参加恩科,刺史府可以负责一定路费。

“幽州和云州在辽国统治达四十年,小一辈中只怕都不识得汉文了,若当地无人在朝中为官,便不能为两州争取到更多的利益,百姓难免心中不安。”

“可州内的读书人少,只怕去了也没用。”

不是两州刺史看不上他们州内的读书人,而是在辽国的统治下,许多教育都比不上中原,更不要说苏州那群才子了。

这次可是有不少他国才子也来参加大梁的恩科啊。

林清婉就笑道:“这次增开的恩科并不只有进士科,其他科,比如明科和算科都有,既然考不进进士科,那可以考别的科嘛。”

郁雨竹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