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媳的秀色田园(449)

作者:暮夜寒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桑叶的身子越来越重,能不插手的事务就全部交给了郑凛和胡账房,就是这次春香的一个提议,让她不得不打起精神,思索着其中的可行性。

“镇上的作坊地方有限,要是再扩大招工的话,就有些不大够了。”春香知道桑叶的想法,随后两年家里也好镇上也好,还需要招一大批人才够用,便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且附近针线过的去的大姑娘小媳妇,已经被咱们招的差不多了,再招人的话就得去更远的地方,这就得在家里或是镇上再开一个,还要把衣食住行安排好才行。”

新人难招这件事,桑叶曾听三婶子提过一嘴,倒是没料到难招到这个地步,连镇上的作坊也找不到合适的工人了。本来她还想等孩子生下来后,再来解决这个问题,眼下看来等不到那个时候了。

其实早在去年虎头衣虎头帽上市前,从远处招到的人已经突显出来往不便这一点了。以后工人越来越多,管理起来会越来越麻烦,建一个类似于前世的厂房,集中在一起管理很有必要。

幸好之前有过一个解决方案,于是就把这个方案说了出来:“这样吧,镇上的作坊不够用,咱们就自己买地造一个,家里也会选块合适的地方造一个,像你说的把衣食住行一并解决掉,方便那些家太远的工人。”

春香没有想到,自己第一次提这么重大的事就被自家大嫂放在了心上,还要按照她所提议的做,一时间颇有些激动:“大嫂,你说的是真的?真要建那样的地方?那得花多少银子啊!”

桑叶鼓励道:“银子的事你不用担心,你只需要帮我在镇上看一块好地方,足够让咱们建成那样的大作坊就行。要是你拿不定主意,就告诉你大哥,让你大哥定就行。”

春香听罢,瞬间觉得自己责任重大,重重的点了点头:“大嫂,你放心,这件事我一定给你办妥!”

“嗯,那就辛苦你了。”这样别具神采的春香,亦是让桑叶十分欣慰。

春香一走,桑叶就跟郑凛说了自己的打算。郑凛没有意见,帮她把三婶子,郑大成还有胡账房叫到了家里。

“阿凛媳妇,咱们就这样不是挺好的,干啥费劲又去买地建作坊?”三婶子不是很理解,在她看来教会了新招来的工人,让他们领了料子拿回家做再把成品带来就是了,没必要这么做。

郑大成挠了挠头,憨厚道:“东家说咋办就咋办,有需要我出力的地方,我一定给东家办好。”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又接着道:“其实盖一个大作坊挺好的,把所有人集中起来干活,不怕有人延误交货,也不怕他们偷工减料,方便咱们检查好坏,相比起来省事的多,就是盖这么大的作坊太费钱了。”

桑叶皱了皱眉,看着他和三婶子问道:“延误交货日期,偷工减料的人很多?残次品也很多吗?”

三婶子和郑大成对视一眼,最后还是郑大成涨红着脸说道:“一开始是有不少,一些人领料子前报的数量和交货的数量对不上,一问就说是做坏了不合格。后来我们发现他们故意这么做,就罚钱撵走了,只是这种事还是免不了……”

桑叶听完,没有说话。说到底,三婶子和郑大成能力是有,至少实心实意的给她办事,只是到底缺乏管理方面的经验,人少的时候还好,人一多弊病就显出来了。

三婶子和郑大成见她脸色不好看,心里惴惴的,有些后悔没有早些把这些事说出来。倒不是他们不想说,实则这不算大事,起先偷工减料贪小便宜的又是村里熟识的人,碍于情面不好管。

后来连招的外面的人也这么干,他们终于知道继续这样下去不行,就狠狠地发落了几个人。可是有些事一旦开了口子想堵住就太难了,这一年多来,他们为此得罪的人也不在少数。

知道这不能完全怪他们,桑叶的脸色缓和下来:“既然这样,作坊势必要建起来,到时候我会重新定一些规矩,你们照着规矩办就好了。”

待作坊一建好,怕是得重新找一个管理方面的人才。只有把人管理好了,虎头制品才能长久的做下去。她不希望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一切,最后被那些仿制虎头制品的人超越,甚至是覆灭。

想到这里,她的目光落在了胡账房身上:“估摸着后期的人数会是比现在多一倍,建两个这么大的作坊,胡先生估摸着需要多少银子?”

胡账房详细的询问了修建作坊的一些要求,然后掏出账本写写算算。过了好一会儿,他给出一个大致数字:“两个容纳六千人同时做工的作坊,除去约一半的能每天回家的人,修建住处的花费最大,合起来至少需要一万两银子。”

嘶——

一万两银子抛出来,惊得三婶子和郑大成倒抽了一口冷气,一个个傻愣愣的看着桑叶,眼珠子都动不了了。

一万两尚在自己承受的范围内,桑叶直接拍板:“那就尽快动工吧,修建作坊的一应支出和事项就全部交给胡先生。胡先生若是忙不过来,大可以另外找人帮忙,工钱方面你定即可。”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胡账房够聪明,她相信他不会坑自己。

“谢东家!”胡账房小胡子一抖一抖的,对东家给予的这份信任十分激动,当即拱手应成下来。

第423章 笼络人心

胡账房给大户人家做过事,手上的人脉自然不缺,很快就物色到了两个合适的帮手,用桑叶给的第一笔费用分别在上郑村和桃源镇买下了八十亩地。

在上郑村买下的是一片荒地,每亩仅需要二两银子;在桃源镇上买的也是一块没有开发过的荒地,价格要稍稍贵一点,每亩需要四两银子。

这一百六十亩地,有八个足球场那么大,用来盖容纳六千人的作坊三千人的宿舍差不多够了。这些地统共花了不到五百两银子,在桑叶看来很划算,比起后期陆陆续续投入的费用简直不值一提。

官府来人、丈量土地,这么大的动静瞒不过村里人,很快他们就从三婶子郑大成那儿打听到郑家要在村子里建一个大作坊,以后大家都要在作坊里干活,不许把活儿拿回家干了。

对此,一些家很远的工人变得惶惶不安起来。要知道当初有一半人来到上郑村学手艺,是借住在村民家里,要不是不用自己花钱,他们还不一定有勇气过来。

要是以后必须统一在作坊里干活,不能领了料子带回家做,这一来一回一天就给耽搁了,哪有时间干活儿?难不成继续借住在村民们的家里?

借住这种事短时间内没有太大的问题,可是到底不是自己的家,时间久了别说自己觉得不方便,被借住的人家也会不自在吧!且他们各自有家庭,一直住在别人家,男人(媳妇儿)怎么办?家里的老老小小怎么安置?这都是大问题啊!

就为了这件事,这些人吃不好睡不好,就怕作坊一建起来,这份好差事就不能做下去了,一个个瞅的恨不得揪光头发。好不容易三婶子和郑大成在桑叶的暗示下,跟这些工人透露口风,离家远的人能免费住作坊里,他们总算暂时放心了。

就是有部分还在哺乳期或是很快就要生孩子的妇人,既害怕在作坊干活会饿着家里的孩子,又舍不得这份能挣钱的差事,就忍不住趁桑叶在村子里遛弯的时候,把人拦下来苦求桑叶让她们这样的人能把活儿带回家做。

这确实是个问题,桑叶干脆把前世那一套关于孕妇产妇的休假制度搬了过来,在对一些细则做出相关修改后,就让三婶子和郑大成提前公布了出来。以后这些细则,还会加在招工里头。

“只要干满一年,表现良好没有犯过错,月子里不用干活还有一百文的工钱;出了月子在孩子一岁以内,能把活儿拿回家做……天呐,这么好的东家咱们上哪儿找啊!只要我的眼睛没有瞎,手还能动,我就要给东家干一天活儿!”

“是啊是啊,就连怀孕头三个月和后三个月也能在家做活儿,东家尽为咱们这些女人着想了。以后就算生下孩子,也不用担心丢了活计,被人家说是吃白饭了。”

“谁说不是呢,自从我给东家干活,每个月能得四百多文工钱,我那婆婆可是再不敢把我和我闺女撵到灶房里吃饭了,我闺女也成了她最喜欢的孙女……之前我还担心作坊建好了,这活儿我就不能再干,又要回家看我婆婆的脸色,现在我是一点也不担心了,东家真是太好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