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面几天一切都很顺利,景一挺喜欢这份新工作。
杂志出刊当天,比她小两岁的编辑倩倩提醒她给各大客户和企业寄送样刊。
“景一姐,名单上前十五位都是发同城快递或直接送去的。”
景一:“我记下了,我不太熟悉路,这次先全部寄快递,下个月我再亲自送去。”
倩倩说都行。
景一下单输入收货人姓名,按照名单打下“裴州”两个字时觉得有些熟悉,她问倩倩:“前十五是重点客户?”
“是啊,你没看有几个人是挂头衔的顾问,还有些是市里很有威望的人物。”
景一翻开封面内页,这才看见顾问栏里写着裴州这个名字。
下班后,景一到家附近的餐厅吃饭,看见群里陈柏发了一条紧急通知:停止发行,停止发行,所有寄出的杂志全部召回。
手上的筷子停在半空,景一点开陈柏的微信打字:为什么?
陈柏那边提示[对方正在输入],不一会儿,他的语音通话直接拨了过来。
陈柏:“直接打电话吧,投资人撤资了……”
“为什么会撤资?”景一发怔,《小城》不是一本盈利性质的杂志,这些年一直依靠投资人生存,她想到,“投资人资金出状况了?”
“差不多算是,你们也别紧张,总编那里正在解决,上城还是有几位大人物……”陈柏忽然说,“景一我先挂了,总编来了电话,你先把寄出的杂志都召回吧。”
景一知道是投资人要在最后一期做谢幕,顾不上吃饭,查看到物流信息,今天寄出的快递已经有几份在派送。
焦急处理的过程中,她走了神。
好像从毕业之后她的生活就过得一塌糊涂。
从获得优秀新人设计师奖项之后,她就没再得过什么荣誉。
设计几次被打回,全国各大专柜,她设计的款式算是最火爆的,但自从梵郁回国进入PRINCESS珠宝开始,她似乎就更加被动起来。
景一知道,她现在才是新生。
从出生就被爸妈严格约束。
当了25年爸妈和邻居眼里的乖孩子。
连恋爱对象都必须要接受父母的安排。
四次相亲,第一个男生跟哥们打电话被她听见,“这也太他妈好看了,真想马上就睡。”
第二个男生的微信被她看见:感觉还是处,搂腰都不让搂,从没碰到这么纯的。
后面两个景一全在敷衍,她不知道为什么这种恶心的人全黏在她周围,也不知道这些年的运气怎么都这样差。甚至连如今的新公司都面临撤资,也是因为她这个倒霉鬼?
耳边洪亮的男声在说“你好,同城快递”。
景一拉回思绪:“你好,我早上寄的这个件要收回,单号是……”
“收件人裴州?这个件已经送过去了,刚刚送到的。”
景一焦急问:“刚派送多久?麻烦你务必帮我取回来。”
快递小哥说刚出对方公司前台:“你等一下,我看能不能回去取到。”
两分钟后,快递小哥站在裴氏置业集团的前台过道上,微微昂起脑袋才能跟眼前挺拔修长的男人对话。他说完后,裴州直接撕开了快递文件袋。
“不用退件,你跟那边说一声我已经签收了。”
快递小哥回拨给景一:“你好,这边收件人已经签收……”
“不行,这个件我们要退回的,麻烦你一定帮我拿回来。”餐厅里渐渐多了不少客人,周围有些嘈杂,景一越发急躁起来。
快递小哥为难,不知道说什么。
“我来。”裴州拿过快递员的手机,“我是裴州,《小城》编辑部?”
景一微怔,耳边男声低沉醇厚,这道声线像带着魔力,安抚了她的急躁。
“是的,您是收件人裴先生?这份快递因为某些原因……”
“问题解决了,快递不需要再召回。”
景一诧异的瞬间,对方挂了电话。她拨给陈柏,陈柏说:“没事了,我刚要跟你说事情解决了。”
陈柏说总编已经联系到了新的投资人,景一想到刚才男人的语气,问了一句投资人是谁。
“裴老板。”陈柏语气里带着轻松,“小城的裴老板,裴州。明天周六临时开个会,裴老板要给我们安排工作,你们正常休息。放心吧,有裴老板在杂志社就会没事。”
第3章
周一早晨的例会上,总编聊起职位的变动,投资人裴州变更为杂志社的执行社长,其余职位没有变化。不过景一明白,决策性的东西以后肯定都会经过这位裴总。
会议结束后,几个女同事都在小群里八卦这位投资人。
倩倩:[好失望,我还以为今天能见到裴老板。]
美编赵可:[肯定会亲自过来给我们开会的!以前宋总当我们投资人时就打算把我们弄到他公司监督起来办公,说不定裴老板也会把我们弄到裴氏置业!]
景一:[裴氏置业是裴老板的公司?]
赵可:[当然啦,黎平最大的房地产商!也是人民的英雄!]
景一总觉得这两个字有些耳熟,她应该是在哪里听到过的。而昨天电话里那道声音醇厚低沉,也似乎有些熟悉。
几天后,总编赵康明按照投资人的要求,提出杜绝杂志的出错率,开辟贴近民生的新栏目。
赵康明:“以后校对上都要多做一遍,这次还是裴老板自己看出了一个错误的标点符号,虽然工作比之前严谨了点,但付出和收获是成正比的,这个月开始大家的工资也上来了。”
倩倩年轻,最先鼓掌,激动问:“总编,是裴老板提的工资吗?”
陈柏好笑:“除了给钱的大佬有发言权,谁还敢给你们加工资。”
散会后,她们七个女同事的小群里闹腾了起来,大家都在说如今的投资人很大方。
景一倒是很赞同投资人对新栏目的想法,和陈柏商量了一下,打算出门采风拍些照片回来。
新栏目需要接地气,她带着编辑部的一台佳能相机出了门。
烈日下走了十几分钟,景一热得浑身是汗,本来打算边走边捕捉风景,但似乎今天这样的太阳不太可能了。8路巴士正好停在她身前的站点,这趟车是去往更偏远的乡下的,那里除了农庄便剩一所小学,景一想去那边看看,跟着人群上了车。
到地方后,手机信号都只有两格,她事先在工作群里发出定位报平安。
路边池塘里开满大朵的荷花,景一用微距镜头拍了几张照片,忽然在镜头里望见对焦清晰后的画面,三栋三层高的小楼前矗着红旗,门口墙头写着南山小学。
她更换成长焦镜头,望见镜头树荫下暖心的一幕,一辆物资车前排满了学生,孩子们兴高采烈在领东西。长焦镜头拉伸到200mm,她望见远处树荫下跟一群孩子玩游戏的一个男人。
男人很高,像只雄鹰跳跃在孩子们身前,她虽然在镜头里看不见男人和孩子们的脸,但这一幕透着股说不出的温暖,景一咔擦按下快门。
照片只拍到一个侧脸,远处青山,男人逆光融在画面里,丰额挺鼻,唇颊含笑,连眼神都带着保护,宛如庇护孩子们的英雄。
她忽然觉得这个侧颜有些眼熟,放大看完想起来长得帅的人似乎都是这种丰额挺鼻的侧颜。
她忙举起相机准备再拍,但镜头下已经看不见刚才的男人。
景一想进这所小学再找些素材,陈柏恰好打来电话:“你怎么跑去大背山了?”
“想给新栏目找素材。”
“快回来吧,8路车最后一趟回市区是下午三点,你别错过了。”
景一这才发觉已经两点半,她收好设备赶回站点乘车。
回到杂志社,陈柏听到她提起南山小学,笑着给了她一本杂志:“之前我们报道过,不用再特别做一期专题。那里的孩子挺可怜,但也是学习最刻苦的。”
景一翻看完,之前的报道已经写得够动情了。她有些遗憾:“那我今天拍的照片岂不是没用了?”
“你可以编辑成我们公众号的文章,放在明天的推送里。”
“我们公众号有多少粉?”
陈柏很是满意:“上个季度23万粉,这次应该涨了不少。”
景一有点惊讶:“黎平能有这么多粉丝?”
“不光是黎平当地人,小城公众号上有不少旅游攻略,一半都是外地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