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想起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好像与自己看过书,经历的都不同,没有后妃之间的勾心斗角,也没有帝王的薄情相待。
自己到这里,不需用任何手段就得到了最好的待遇,这是她的幸运。但子女频频夭折,确实是自己最大的不幸。或许,老天注定是不会让某个人的人生太过圆满。
想到这些,傅莹有些累了,她闭眼做了一个梦,梦里有她现代的亲人,大家都在欢迎她回来。但她却没有多高兴,她总觉得心里空空的,自己回来了,那他呢?
傅莹走在现代熙攘的人群之中。她要找到他,如果回去注定是逃不掉的,那她一定要搞清楚他在哪里,这样就算回到现代,她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
她觉得自己走了很多地方,但都没有他的踪迹,就在她觉得很累,停下来休息的时候,一个人拍了拍她的肩膀。
她一回头,却看到了熟悉的面孔,但因为他是现代的装束,傅莹一下没认出他来。
“告诉我,你在哪里?”傅莹惊喜地拉着他的手问道。
那个人只是保持微笑,没有回答她的问题,只是说了一句:“我在等你。”说完就瞬间消失了。
“你到底在哪里?”傅莹朝他消失的方向大声问道,但没有人回应。
她瞬间从梦里清醒过来,她看到自己还在马车中,分明现在还是在清朝。她掀开帘子,看到外面已经没有民宅,只有树木,想必这一觉自己睡得很久了。
傅莹叹了一口气,想起刚刚的梦,忍不住自语道:“你说你在等我,你到底在哪里等我呢?”
经过几日舟车劳顿,弘历等人来到山东。按照行程,他们先去看了趵突泉,然后祭拜了孔庙,行程十分紧张,不过正因为这行程紧张,众人皆无心去想那悲伤之事。
弘历见笑意重新出现在母亲同妻子的脸上,自认为此次东巡是一个极对的决定。
东巡之中,最重要的一个去处就是泰山,傅莹听闻要爬山,想着自己身体弱,恐怕爬不上去。
正要拒绝时,弘历却极力怂恿道:“说是爬,大部分路还是让人抬你上去的,你只需走一段路便可,我听人说这泰山顶上有一块三生石,可与同心之人约定三生不分离,你不想与我去那里看看吗?”
傅莹想到自己刚出京城做的那个梦,一下子来了精神,如果这三生石能帮她在现代找到他,她辛苦这么一趟也算不上什么。
她一下转了态度,道:“我愿意去。”
弘历就知道这个理由,肯定是比泰山美景更能令她心动的。
去了泰山,果然如弘历说的那般,大部分的路还是让人抬着上去的。可即便这样,傅莹还是有些体力不支,幸好崇庆太后还有弘历体谅她的难处,走不多久就歇下来。
崇庆太后看着这泰山美景,忍不住感叹道:“还是出去好,整日呆在宫里,别提有多闷了。”
弘历在一旁道:“还是额娘身体好,这般远的路也不见累。”
崇庆太后瞪了他一眼,小声道:“你这话还是别让你媳妇听到好,她现在身体孱弱,动一动就累,听了这话不扎心吗?”
母亲这么一提醒,弘历方才意识到自己说的确实不妥,他当时只顾着恭维母亲身体好了。
他看向傅莹,见她正看着四周的美景,好像没有听到的样子。
实际上,傅莹确实没有听到弘历刚刚说的话,她见这泰山巉岩林立、松柏苍翠,果然是地灵之处,想着正因此处地灵,那三生石定然是灵验的。
稍作休整之后,弘历等人便继续朝山顶前进。
等顶之后,弘历先去了几个要紧的景点看视一番,又是提诗又是刻字,好一通忙碌。
等忙完之后,弘历唤来当地的官员问道:“我听闻此泰山之顶有一三生石,但凡在上面刻字之人,皆可与同心之人情定三生,不知这三生石在哪里?”
那个官员自然明白弘历的用意,先是恭维一番,说弘历见多识广,连这生僻的三生石都知道,然后命人将弘历等人领到那里。
崇庆太后明白这是儿子要同儿媳求三世姻缘,虽然好奇,但还是忍着没有跟过去。
傅莹等人被领到那里,见那是一块青色的巨石,形状似同心锁,估计正是因为这形状,所以人们才将此认为是三生石。
弘历走了过去,看到这石头上并没有刻字,忍不住问道:“既然是三生石,为何没见刻的名字?”
那个领他们至此的官员说道:“据说这三生石要用笔写在上面才灵验,毕竟下辈子也不可能叫上辈子的名啊。”
弘历点头道:“也有道理,那速速准备好笔墨,我同皇后便把名字写在上面吧。”
此时早有人备好,弘历提笔在石头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傅莹拿着毛笔,想了想只写了“傅莹”两个字,并没有像弘历那般还加上了自己的姓氏。
弘历见她只写了自己的名,忍不住问道:“你为何不写‘富察·傅莹’?”
傅莹心想,现在的自己是傅莹不是那个富察·傅莹,她怕有闪失,所以才没敢写下姓氏。
但如今弘历询问,她也只能回道,说只要自己写下名便可,姓氏满人一般也是不提的。
那个官员为了恭维傅莹,便道:“写名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谁写。”
弘历听了这个官员的解释,便信以为真,不再追究了。
这三生石附近着实没有太好看的景点,弘历同傅莹逛了一会儿之后,就回去同崇庆太后会合了。
临走之际,傅莹又回头看了眼那个三生石,祈祷这个三生石能保佑她在现代找到他,那么回现代反倒是一件求之不得的事情了。
第155章
从泰山下来之后, 弘历同傅莹又去了德州, 不巧在那里赶上了一场春雪。因下雪路滑,众人不得不暂时停下来等待雪化再出发。
下雪过后, 天气难免会变冷,傅莹本来劳累,加上天气变冷,一下子就感上了风寒病倒了。
傅莹生病完全在弘历的意料之外, 他想着让傅莹养好病再回京也不迟。
傅莹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知道自己病好没个十天半月是不行的, 众人出来这么久, 也盼着早些回去,便以京城太医医术高明,非要急着赶回去治病。
弘历傅莹如此坚持, 只好答应下来。想着坐船平稳些,便命人改了水路。
傅莹生了病,走路都感觉头重脚轻, 听闻弘历打算坐船回去,也是颇感轻松, 毕竟坐马车太颠簸了。
来到渡口,傅莹见眼前那艘船甚是庞大漂亮,忍不住问弘历道:“这船叫什么名字,好大啊。”
弘历道:“此船名‘青雀舫’。”
傅莹点头道:“青雀舫,确实好名字呢。”说完扶着玉净上了船。
不得不说,坐船确实舒适了很多, 但傅莹病有加重的趋势,躺在床上哪里都不想去,她只想着快些回京城治病。
崇庆太后同弘历见傅莹如此,二人皆忧心不已,幸好船上有随行的太医为傅莹诊治,也能让他们心安些。
在船上过了几日,一日,天气转暖,傅莹感到身上轻松了许多,便下床要到外面去看看。
玉净想着外面太阳正好,或对傅莹恢复有利,便扶着傅莹出来了。
弘历正在外面看风景,见玉净扶着傅莹出来,忍不住劝道:“你才好些,怎么就出来了?也不怕病加重。”说完把手搭在她的头上,感觉温度下降了些,心里不免一阵欣喜。
傅莹有些虚弱地说道:“我在里面呆了几日,听人说外面太阳极好,所以才出来看看,不然在里面都捂坏了。”
因觉得傅莹有好转的迹象,弘历也就放心让她在外面站了一会儿。
傅莹看着那波光粼粼的水面,还有远处的山峦,头一回觉得河面上的风景是这么好,她眯起了眼睛,让暖暖的阳光照到自己的脸上,仿佛这样就能驱散病魔。
但毕竟还在生着病,傅莹站了一会儿就感觉有些撑不住了,弘历便将她送回船舱,扶着她躺回到床上。
本来他想让她好好休息一下,傅莹却突然抓住他的手,要他坐在她身边,同她说一会儿话。
弘历想着自己也没有要紧的事儿,便坐在她床边。
傅莹抓着她的手,道:“皇上,你不知我心里有多感恩。当年我被先皇钦定为皇上的嫡福晋,本来也没多想,只想着做好自己的事儿,当好这个嫡福晋便是,没想到皇上待我却如此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