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女在民国+番外(76)

刚想起身给他搬开房梁,却被他死死压住,“别动,第二波轰炸要来了!”

池槿秋心中一紧,心跳如鼓的凝神一听,果然,天空嗡嗡嗡的盘旋着近五架飞机的飞行声,紧接着是一排排的轰炸声,显然是冲着他们这边完好屋子一路炸过来的!

“呜——呯呯呯!”炮/弹接二连三落下爆炸,周遭除了轰炸声,还夹杂着许多跟他们同样来不及跑去防空洞,躲在家里被炸的人群尖叫声。

而离池槿秋最近的,是一道稚嫩,又无比凄厉的幼童尖叫声!

周围都是炮弹炸起来的建筑淅淅沥沥的击打声,但不妨碍池槿秋通过沙尘,看见先前那个跑出去的小女孩,正站在一片废墟中,仰头望着一具扭曲漆黑,一半带着灰白肠子的身体挂在树枝上面,一半抱着棉被的躯体失声尖叫。

那是……那个名叫媛媛女孩儿的妈妈!

“唔……”饶是杀过人,见过无数恐怖狰狞的尸体,可看到这样被炮弹炸成两瓣,并且一半尸体还被炸飞挂在树枝上的画面,池槿秋还是忍不住红了眼,胃里一阵翻涌。

更糟糕的是,那个女孩儿似乎亲眼看见她的母亲被炸成两瓣,已经被吓疯了,就站在那里大声尖叫,叫的她嘶声力竭,脸上紫红,喉咙都像要被吼破的感觉,却依然站在那里不知道找地方躲。

头顶上的飞机一直在盘旋,似乎还有要轰炸第三波的攻势,池槿秋着急不已,先问了余从濂能不能扛得住,得知还可以,就从他的怀里跑出去,一溜烟儿的跑到那个废墟中,把已经吓傻的媛媛抱回他们的位置,再用力推开压在余从濂身上的几根实心断木房梁。

预想中的第三波轰炸没来,三人原地等了许久,直到外面渐渐喧闹,救援队拿着劣质喇叭吼叫有没有人活着,哭声和惨叫声渐渐响起,他们这才走出墙角位置,向救援队行进。

救援队是政府组织的队伍,早前从11月底日军每日轰炸开始,他们就组建了这样的队伍进行救援。

不过那时候日军只轰炸政府、军事要区和各大生产机械厂,从未像今天这样,使用一个机联队,对着平民百姓区狂轰乱炸。也就导致伤员太多,根本救治不过来。

池槿秋抱着怀中已经闭上嘴巴,神情呆滞像个木偶娃娃一样的女孩儿,走到一个拿着喇叭喊人,似乎是救援队负责人的中年女人面前,“你好,这位姐姐,这个小女孩儿的母亲刚刚被炸死了,我有事在身,不能帮她找亲人。您看,你们救援队,能不能帮她找找她的父亲,或者其他亲戚?”

“找啥找?没看见我们都在忙吗?”那妇人看都不看她一眼,不耐烦的指着一个方向说:“你们既然没被炸死,就把她送去安全区去,她家大人要是找不着她,就会去那里找她。”

她说的安全区,是昨日十二月一日,西门子公司驻南京代表的拉贝,被留居南京的十余位西方人士发起成立的“南京国际安全区”主席。

当时南京市长马赵俊把国际安全区(即难民区)的行政职权授予拉贝,同时交给他450名警察、3万担米、1万担面粉,并拨给现金10万元。首都卫戍司令唐生智也拨交了军粮存条两张——5万石米和10万包面粉给他,用于收留从秦淮两岸和其他地方逃到南京的难民。

但这个号称中立的国际难民区,总面积只有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目前为止收容了近8万难民,所有的空地都搭满了芦席棚子。天寒地冻,这么多人要吃要穿,粮食、煤炭、水、药品,治安就十分混乱。

池槿秋是知道拉贝的,他的全名是约翰.拉贝,是德国纳/粹/党/员,长的十分英俊,住在南京市广州路小粉桥1号。

她曾在一份陈旧的历史书上了解到,在日军攻进南京城里大屠杀时,是拉贝庇佑了近二十五万人的难民和南京市民,还无条件的供给他们的吃住,避免大部分人被日军残害。后来1938年,他要被调走,难民们在他的院子里,排队向他三鞠躬,献给他一块写着“您是几十万人的活菩萨”的大红绸布!

所以,拉贝是一个真真正正活在乱世中的活菩萨,这样一个好人,现在却成为了救援队丢弃麻烦的解决地,池槿秋光想想都替拉贝觉得累。

人家无条件的帮你们中国人,你们还不知好歹得寸进尺,要是她那个暴脾气,早就炸了,撂摊子不干了,哪容你们在这儿添麻烦!

最终,池槿秋还是把媛媛交给那个中年女人,一是,她和余从濂受了伤,需要去医院检查包扎。二是,二哥近在咫尺,她不可能为了一个小女孩儿拖延时间。到时候二哥又跑得无影无踪,她都不知道上哪找人去。

第064章

日军连番轰炸的后果, 就是整个靠近雨花台的两公里范围, 很多地方都变成了废墟。

千疮百孔的街道, 破碎焚烧后的建筑, 随地倒下的树下和电杆,甚至树上和电线上,都能看到血淋淋的肢体和躯干。

池槿秋顶着一头的纱布,脚下小心翼翼的走过地上的碎石块,看见下面露出一截扭曲焦黑的躯干,叹了一口气, 回头看余从濂一眼,“又看见一具, 要不要叫收尸队的人过来?”

收尸队也是政府组建的, 专门收尸的队伍,就在离他们不远处的一颗大树下, 由七/八号人推着两个板车, 把没被认领,或者炸的面目全非,被火烧的看不清是谁的尸体, 全都装在车上, 再拉去郊区,把所有尸体集体焚烧成灰烬。

“不用。”余从濂摇摇头,“收尸队会过来清理,我们没时间在这里逗留。我们要在午饭换班前找到你二哥,换完班当兵的有两个多小时的放风时间, 到时候你二哥跑出去游玩,我们又得多等两个小时。”

池槿秋觉得在理,也不矫情,绕过那具惨不忍睹的尸体,跟着余从濂走走停停,期间遇上很多从防空洞陆陆续续携家带口的百姓走过他们身边,也有不少穿着正装的政府人员,边行边走商谈着事情,表情都不大好。

前线情况相当不乐观,日军装备优势实在太大,不管是江阴要塞,还是太湖等等地界,全都是坦克攻击,飞机辅佐,各种机/枪炮/筒跟打。

退守在南京周边城市的各大部队,本就因为淞沪会战打空了枪械弹药,又一团散沙似的逃退到南京,很多部队都是各种残余部队结合的杂牌军,要配合和执行军令十分困难。也就导致各军节节败退,日军才正式攻打两天,驻守到南京外围的军队就吃了败仗,不得不往城里撤。

而二哥所在的第88师,就是被日军攻打的最猛烈,最扛不住的军队,早早的就派了一个旅到了雨花台驻守。

从经过的政府人员只言片语间听闻一个个的坏消息,池槿秋心情分外沉重,脚下也就越发走的快,总算在午饭换班之前到达了雨花台。

雨花台是一座松柏环抱的秀丽山岗,高约100 米、长约3.5公里,顶部呈平台状,由2个紧紧相依的山岗组成:东岗名为梅岗,中岗也称凤台岗。历史上曾将延伸至安德门外的西岗,与前两个山岗合称聚宝山,明朝的南京南门──聚宝门(今中华门),即由此山而得名(西岗即为石子岗)。

二哥所在的88师驻扎在“金陵四十八景”之一的雨花阁前后,此时,整个雨花阁已经处于严阵以待的状态,外面原本风景秀美的平地景色,全都挖成了纵横交错的战壕,外设铁丝网,主要的防御工事,城墙设置碉堡,阁楼上也满是掩体和机/枪。

虽然说挖战壕和堆掩体的工作还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可是已经进入了尾声,整个雨花台内四面错落着沙袋堆的掩体,雨花阁楼二三层的屋内,还开出了射击的小洞,从质量到细节上看,都是一个不小的工程。

然而这样工事修整的如此完好的阵地,却因日军攻打之日,第88师当时只有一个3500余人的262旅在驻守,其武器在淞沪会战中损失极重,重武器更是损耗精光。只剩下少量迫/击/炮和6门75山/炮可供使用。

可攻打雨花台的日军队伍,是第10军方面,第师团和第6师团并列向雨花台方向攻击。

这两个队伍,是日本目前为止最精良,武器最多的军队。其第6师团配属独立山/炮兵第2联队(欠第2大队):41式75毫米山/炮12门,野战重/炮/兵第14联队之第1大队:4年式150毫米重型榴/弹/炮12门,独立装甲车第2中队,独立装甲车第6中队。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