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米多看见她妈的眼神,立刻就知道自己又不谨慎了,立刻说:“我在书上见人这么写的,所以也想试试。金多刚刚说不想吃东西,我就想到这个了。”
“嗯,好孩子,你们去吃吧。”张月英说:“这厨房太热了,去金多房间吃吧。”
李米多端了碗到金多床边,李金多小朋友睡的太多了,一点困意也没有,就是全身没力气,就在床上直挺挺的躺着,看着天花板发呆,见米多端了碗进来,先是皱了眉,“我不吃。”
“你还没看是什么就说不吃?”李米多端着碗坐在椅子上说。
“不用看就是丝瓜,要不然就是咸菜,我看咱家就这两样菜了。”李金多心里倒是有数。
“都不是,是西红柿。”
“那也不吃,我最不喜欢酸的。”李金多转了个身,侧身躺着说。
“你真的不吃?”米多看向金多,然后拿着碗在他面前一放,用勺子碾着碗里面还没有融化的白糖粒子说:“你看,这是用白糖拌的。”
李金多听了,唾液先作出了反应,立马涌出很多口水,他使劲咽了下去。
“那,那我尝尝?”李金多把手伸了出来。
米多立刻把碗递过去:“快吃吧,咱姑姑看见了,一会儿就给你吃完。”
“是吗?”李金多立刻坐了起来,拿起勺子就闷头吃。
吃了两勺了,感觉又酸又甜的,是真的好吃,抬头看见米多才想起来忘了叫她也吃了,连忙把勺子给米多:“你也吃。”
米多摇头,“我刚刚和咱妈在厨房已经吃过了,这是你的。我们怕你传染感冒,特地给你分开了。”
“哦。”金多听她说吃过了,自己才又吃起来。
米多见他终于有胃口,能吃点东西,心里高兴,虽然也有点点馋,但还是可以克服的,转转脸用力咽了下口水,才说:“你吃着,我去帮咱妈做饭。”
“好。”
厨房里的馒头也蒸好了,趁着蒸馒头的工夫,张月英炒好了丝瓜,又把炸过的丸子切好,和拍黄瓜拌在一起,滋味足足的,这才喊大家吃饭。
说是喊人吃饭,实际上用喊的只有李苗自己。
李苗听见叫吃饭了,人站在堂屋门口,对着厨房说:“在厨房吃吗?”
“是。”李米多正在摆马扎。
“那多热啊,出来吃吧,堂屋里,厨房没法进。”李苗不肯走出堂屋,就在门口站着喊。
张月英听了,便对米多说:“也是,怪热的这里,端堂屋吃去吧。”
李米多点头,就开始端菜。
李苗可是不带出来的,人就坐在堂屋的椅子上等着呢,见米多一趟趟端碗和碟子,还有马扎,最后张月英也进来了,“吃吧。”
李苗坐在那里,看了看说:“今天两个菜,还行,就是没肉。”
“下午我去领这个月的粮,晚上就有肉吃了。”张月英说。
“那成,晚上咱们吃肉。”李苗笑嘻嘻的,拿起一个白馒头就啃。
张月英不舍得吃那纯白面馒头,自己啃了个剩了好几天的窝头。
李苗吃着馒头,筷子不停,也不问金多咋不吃饭,反正心里除了她自己没别人。
这吃饱了,又想起来那个酸甜的味道了,便问米多:“那碗西红柿呢?”
米多吃着饭,道:“吃完了。”
“吃完了?”李苗瞪着眼:“你不是说要放一会儿再吃吗?什么时候吃完了?”
“给金多吃了,他感冒了,不想吃饭,就想吃点有滋味的,所以都给他吃了。”
米多说完,看向她姑,你还想和一个病人争吃的?
李苗没话了,又夹了一筷子丸子,嘟囔起来:“一个大男孩还爱感冒,也真是的。”
李米多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说你这姑姑,侄子生病了你不关心,还都是风凉话。
又听见她在那里嘀咕:“这孩子身子都不好,也不知道咋回事,不是肚子里就不行了,就是生下来弱的厉害。”
李苗说完,突然意识到自己说的多了,立刻看了张月英一眼。
张月英此刻脸都白了。
李米多看看她妈的表情,又看向她姑,想着那些话,感觉不太对。
这自古以来婆媳之间就没有处的多好的,婆婆都是只看自己的儿子,自己养大的宝贝娶个媳妇都得是来伺候他的,而且这婆婆大都掌家掌惯了的,不想把权利分出去,这就成了婆媳之间的矛盾根源。
还有小姑子大姑子们,也都是一样的。
但闹成这么僵,自己独自出来住的,就连儿子都厌烦家里人的,就不多了。
除非中间发生了什么,就连这男人都无法原谅的事。
李米多想着,这中间肯定有事,尤其是这姑姑说的,什么在肚子就不行了,谁在肚子里不行了?
张月英脸色发白,也不吃了,站起来说:“我去看看金多。”
然后一转头就走了。
人家李苗可不在乎,反正这话已经说出去了,你爱生气不生气,先吃饱了再说。
李米多就在那里坐着,看着她姑吃饭。
等李苗吃完了,米多才站起来开始收拾。
李苗这一站起身,便舒展了一下身子,说:“哎,上午跑了一上午,累的腿都疼了,睡个午觉去。”
人说完,掀开布帘子,进卧室睡觉去了。
李米多撇撇嘴,自己收拾起来。
张月英听见米多的动静,连忙走进堂屋,说:“来,让我来。”
“咱俩一起。”
米多和张月英洗刷完了,张月英就要出门。
她从枕头底下把粮本拿出来,里面还夹着几张肉票和鸡蛋票,张月英看了看,也没剩多少了,干脆都领了,也让孩子们吃个够。
李米多从没见过这个年代是怎么买这些东西的,立刻跟了出去,“妈,我和你一起去,也能帮你拿东西。”
“行,走吧。回来的时候把你爸的自行车也骑回来,上次他骑到单位就放那里了。”
两人走了半个多小时才到粮站,这是米多第一次来,才刚吃过午饭,大中午的,已经排满队了。
看见这个场面李米多也是惊呆了,她挪了挪步子,“妈,咱们排哪个队啊?这么多的人?”
“排这个。”张月英说,然后拉了李米多一把,“你在这里排着,我去你爸那里,把他的自行车推来,一会儿咱用自行车把粮食弄家去。”
“行,妈,你去吧。”李米多伸长了脖子左看看右看看的,这才发现原来这粮站紧挨着供销社,旁边就是,门头还有个大牌匾,红线供销社这五个大字非常显眼。
张月英刚走进供销社,就听见里面院子里有人叫她:“嫂子,你咋来了?”
张月英见是刚子,吓了一跳,立刻问:“刚子,你怎么在家?不是去北京了吗?”
刚子是跟着李强的,李强教他开车,这刚子还没出师,不敢上路,但每次出车,都是他押车,也就是坐在副驾驶,虽然不会开车,但能跟着操点心,递递水、晚上看看货啥的,也能让李强休息一会儿。
这车在哪,李强在哪,刚子必定在哪儿,从没错过。可张月英这一来,就看见刚子竟然在红县,自然是吓了一跳。
刚子笑了笑,“嫂子,这次我没去,我强哥自己去的。”、
“你咋没去啊?”张月英莫名心跳的厉害。
“我那天都坐上车了,家里来人说,我媳妇儿生了,我就赶紧去医院去了,这不就没去成。”强子看出了张月英的担心,立刻说:“嫂子,你别担心,我强子哥开了这么十多年的车了,去北京是常事,没事的,过几天一准就回来了。”
张月英的心脏依旧砰砰砰的跳,她此刻什么也听不见了,这一趟就去好几天,连个押车的都没有,李强一个人又要开车又要操心货的事儿,晚上没人看货,也就别想睡踏实。
张月英失了魂一般,自行车的事都忘了,便往外走。
作者有话要说:早上买橘子,一个商贩开小车路边卖。老板自己在那里挑橘子,挑的特别仔细,都是拣的最好的。后来才知道,是有个盲人来买橘子,老板见她看不见,就自己给她挑。走的时候,又给送到路对面。
世界上好人多。
以后我只在这家买橘子了。
啊啊啊啊啊啊,我有没有说,我落枕了。太难受了,头不能动。
关于年代文,哪怕是现在的社会,贫富差别、城市差距都很大,中国那么大,我只能以自己了解的大背景为基础写,和大家认知有出入的,感谢包涵和指正。最后感谢大家的支持,明天起,每晚九点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