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再笨也能看得出来,慕容离亭这是和他彻底决裂了。
“圣上这是怎么了?”不知过了多久,耳边传来了一道柔和的女声。
安肃帝募地增开了眼睛,看清来人后懒洋洋道:“母后。”
卓太后在一旁的椅子上落座,几乎是不眨眼地盯着安肃帝的脸庞:“方才离亭世子同圣上说了什么?”
安肃帝有些心烦:“朕已经依母后的意思把祖宗留下的江山都弃了,您还有什么要指点的?”
卓太后挑眉:“圣上这是嫌哀家多事?”
安肃帝的火气又一次升腾起来。
“朕什么时候嫌弃了?你们一个个的究竟想要干什么?”
卓太后嗤笑道:“圣上别忘了,大燕的兵权还在慕容离亭手中。”
安肃帝道:“什么意思?”
卓太后道:“没什么意思,就是想要提醒圣上,万一宋帝因此觉得你诚意不足,那可就不好了。”
安肃帝道:“这件事母后就不要管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慕容离亭同朕决裂,不见得都是坏事。”
卓太后瞬间觉得自己的耳朵出问题了。
被人牵着鼻子活了三十多年的人,一夜之间竟学会为自己做主了?
而且说出的话她竟有些听不懂,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见她目光炯炯地望着自己,安肃帝却懒得解释。
有了慕容离亭在外的牵制,宋国才不会把他视为案板上的鱼肉,随意切割。
卓太后大为不满。
不过一想到自己接下来的命运,她也懒得计较了。
那个冷面煞星看自己的眼神就像是看死人,养子也不把自己当回事,简直糟透了!
※※※※
安肃帝的亲笔信被阮大将军用最快的速度送往宋京。
收到信件时,宋京各衙门已经封印,所有人家都在预备着过年了。
赵重熙打开标注着“十万火急”四个字的信件,瞬时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一个尚且拥有百万军队的皇帝,主动向大宋乞降?
抱着一大束红梅走进御书房的凤凰儿见他对着一封书信揉眼睛,好笑道:“阿福,眼睛不舒服么?”
赵重熙抬眼一看,只见美人如玉红梅娇艳,二者交相辉映美不胜收。
他把手里的书信放下,赞道:“凰儿比红梅更美。”
凤凰儿噗哧笑道:“圣上一大早就往嘴上抹蜜了?”
一面把红梅交与身后的思晗,她自己则缓步走到了书案前。
赵重熙把她拉到身边坐下,拾起那信封道:“凰儿猜一猜,方才这封加急信件是谁写的?”
凤凰儿简单瞥了一眼,随即笑道:“瞧这字迹像是燕帝的。”
赵重熙揽着她的肩膀,赞道:“凰儿的记性无人能及。”
凤凰儿道:“这可和记性好不好没有关系,皇祖父从前时常临摹燕帝的字迹,早都看熟了。”
赵重熙笑道:“那你猜一猜燕帝信里都写了些什么?”
凤凰儿翘着小嘴道:“猜中了有什么好处?”
赵重熙把薄唇凑到她耳畔,如此这般地说了几句。
凤凰儿羞愤地拐了他胸口一下:“那还不如猜错了呢!”
赵重熙哄道:“你先猜了再说。”
燕帝乞降一事,夏侯伊早已经把消息传到了凤凰儿手中。
她也不想绕弯子,直接道:“燕帝向咱们乞降了。”
赵重熙微微一愣,随即将凤凰儿紧紧抱进怀中:“我方才还想燕帝是不是疯了,原来是我的凰儿又立了大功!”
凤凰儿闷声笑道:“那日皇祖母不是让你把卓秀莲抓来给她出气么,我就把这件事交给了夏侯伊。
本想着把那卓秀莲当个小礼物送给你的,没想到夏侯伊这么有本事,居然把小礼物变成了一份重礼。”
赵重熙如何肯相信这样的话。
夏侯伊是个牛人,这是他和袁谟等人早已达成的共识。
如果凰儿单纯只是想抓一个卓秀莲,何至于动用夏侯伊?
她分明早就制定了计划,只不过是让夏侯伊见机行事罢了。
谁知此行恰好遇到慕容离亭竟逼迫燕帝迁都一事,办事能力超强的夏侯伊就顺理成章把这件事办成了今日这般模样。
赵重熙在凤凰儿腮边重重亲了一下:“凰儿送我这么重的新春贺礼,我该还一份什么样的礼物才配得上呢?
我觉得只有方才那个……”
凤凰儿在他身上狠狠捶了一拳:“你去死!”
第一百二十五章 最合适(上)
夫妻二人笑闹了一阵,这才再次把话题转移到燕国乞降一事上来。
这件事如果能够做成,于宋燕两国而言都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至少能避免数十万青壮年无辜丧命,数百万生灵涂炭,还能省下数不清的物资银钱用以改善民生。
但他们没有那么天真,这件事情虽然是燕国安肃帝主动提出的,想要顺利达成却不容易。
毕竟安肃帝在燕国朝堂中毫无威信可言,他愿意乞降,不代表所有的燕国宗室、勋贵、官员,甚至是百姓都愿意归顺大宋。
要想促成这件事,他们要做的努力还很多。
赵重熙放下安肃帝的亲笔书信,指着另一封一起送达的书信道:“凰儿,外祖父的意思,这件事情最终还是要着落在慕容离亭身上。”
凤凰儿叹道:“我已经听说了,为了向大宋乞降一事,离亭世子已经和安肃帝决裂了。”
赵重熙道:“这也是预料之中的事,离亭兄若是像安肃帝一般窝囊,他也就不配做楚王府世子,更不配做大燕战神的嫡长子了。”
凤凰儿苦笑:“这种时候我宁愿他窝囊一点,那该省去多少麻烦事,避免多少无谓的牺牲。”
赵重熙点点头:“谁说不是呢?以离亭兄那宁可玉碎不要瓦全的脾性,在手中还有几十万人马的情况下,又岂会轻言放弃。
凰儿不妨猜上一猜,离亭兄会如何做?”
凤凰儿道:“燕国根子上已经烂了,且离亭世子执掌朝政的时日太短,真正愿意追随他的官员少之又少。
所以我认为他在如今这样的情势下,绝不会花费太大的气力与安肃帝争权,而是会重新部署军力。”
赵重熙道:“自从我大宋攻破荆州,燕军的南方防线其实已经垮了一多半。
加之外祖父率军夺取了好几座军事要塞,燕军的东北防线也形同虚设。
离亭兄如今最能倚仗的,一是北方,二是西方。
北方契丹人自那年大败之后,尚未恢复元气。
而且楚王慕容绯的名头就是在同契丹人的作战中赢得的。
因此在北方,慕容绯这个战神的余威尚在。
如果慕容离亭率领余下的几十万人马去往北方,短时间内咱们拿他还真的没有什么办法。
但这其中也有隐患。
契丹人不傻,突然有人陈兵数十万在两国边界处,他们肯定会加倍警惕,甚至于先下手。
所以,我认为他定会选择西边。”
凤凰儿道:“离亭世子把一家人送出故桃关,想来那时便已经做好了决定。
他的确是看好西边地势复杂多变易守难攻,所以才打算迁都岷州。
如今安肃帝闹了这么一出,算是彻底打乱了两军的行动计划。
但相比于北方,西边非常平静。
进可攻,退可守,一旦让慕容离亭形成气候,我大宋一统中原的脚步又要渐缓许多了。”
赵重熙道:“幸好燕国如今国库空虚,离亭兄从皇祖母那里得到的好处也有限,否则以他的本事,情势定然比现下更加复杂。”
凤凰儿轻笑道:“也不过就是再多花费几年的时间,咱们都不要太心急了。
用兵一道,外祖父比离亭世子老辣得多,他又曾在燕军中待了许多年,对燕国的山川地理可谓了如指掌。
离亭世子想要重新部署兵力,也要看外祖父给不给他机会。”
赵重熙笑道:“待会儿我就给他老人家回信,请他派人与安肃帝那边接触,具体商议一下递降表的细节。
届时咱们也需派合适的官员前往燕国。”
凤凰儿道:“一切安排妥当,少不得咱们二人还得亲自去一趟燕国。”
赵重熙点点头:“那是自然,一统中原后,那里也是咱们大宋的土地,绝不能厚此薄彼。”
凤凰儿端起热茶抿了一口,这才道:“那些都是后话了,如今咱们是该考虑一下,派谁为特使去大燕比较妥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