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凰为后+番外(470)

作者:云月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嗯,昨晚圣上身边的吴公公就来东宫传话,说今日一早让殿下去他寝宫一趟。”

凤凰儿笑道:“我说呢,昨晚宫门下钥他是回的苻府安歇,怎的今日出这么多的事儿却不见他露面,原来是圣上召见。”

时晴道:“也不知圣上有什么要紧事儿寻殿下,一大早就被拘了去,直到方才奴婢离宫都没有回来。”

凤凰儿想了想:“该不会是为了遣散那些美人的事儿,圣上不高兴了吧?”

时晴笑道:“姑娘想多了,殿下的确是有心遣散那些美人,可自打他回京后事情便多如牛毛,这不还没来得及实施么。”

凤凰儿也被逗笑了:“你以为不实施圣上就不知晓?他不高兴是肯定的,只不知阿福会怎么劝说他。”

时晴道:“姑娘且放宽心,奴婢虽然没有福气见过圣上,但他对殿下是真好,这一点毋庸置疑。”

凤凰儿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

凤凰儿的担心并非多余。

赵重熙的日子并不如时晴想象的那般惬意。

今日并非休沐日,昌隆帝是要上早朝的。

而赵重熙受宫门所限,等他紧赶慢赶地来到皇祖父的寝宫,昌隆帝早已经离开寝宫去上早朝了。

昨晚盛迎岚的绸缎庄失火,他们一直忙到下半夜才就寝。

今日一早又急匆匆赶到皇祖父的寝宫,赵重熙是真的困了。

宫人们不敢怠慢,虽不能劝他回去休息,却也尽量为他考虑得十分周到。

赵重熙在偏殿的小榻上很快便睡着了。

等他一觉醒来已是中午。

听宫人们说皇祖父已经回来了,说今日与他一起用午膳。

他赶紧起来略整理了一下衣裳和发髻,在宫人们的陪同下来到了膳厅。

行过礼后,昌隆帝吩咐长孙同他一起入席。

祖孙二人单独用饭,昌隆帝并不讲究什么食不言。

他甚至只留下了吴公公一个人伺候,把宫人们全都遣了出去。

赵重熙知道皇祖父定然是有话要和自己说了。

要么是机密,要么是训斥,总之都不好让太多的人知晓。

昌隆帝见他一副十分顺服的模样,暗道这孩子比刚回京时又进益了。

做帝王的人,城府深是必须的。

他明知送去东宫的美人们是什么情形,故意问道:“重熙,祖父赐予你的两名宫人,你用得可还顺手?”

赵重熙清楚这种事根本不可能隐瞒,直接道:“没用过,所以不好回答皇祖父。”

“何不一试?”

“因为孙儿已经有用得十分顺手的侍女,再添人反而不美。”

“有何不美?”

“孙儿只是一人,本就已经有了小袖子和小安子等人伺候,侍女本属多余。

似孙儿身边的时雨和时晴,端茶递水这样的活儿根本落不到她们手里。

若非二人颇有些才情,闲暇时能给孙儿的生活增添一些趣味,孙儿也早就把她们打发了。”

昌隆帝暗暗好笑。

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重熙身边的那两个侍女,但听大吴夸赞过好几回。

确切地说是见一回,夸好几回。

长成那般姿色的孪生姐妹,放眼整个天下也寻不到几对,更何况她们还有那样的才情。

最初他一直担心重熙在山庄里学成了一个书呆子,连姑娘的好赖都分不清楚。

孰料他一离开山庄便给了自己一大惊喜,一眼便看上了最好的姑娘。

后来他又担心重熙太痴情,被大猷的外孙女吃得死死的,犯了帝王最不该有的毛病。

因此才寻了两名颇为出众的侍女去伺候他,对其他人给他身边塞人的事情也表示了默许。

没想到臭小子眼光和手段都如此之高,连侍女都只用这样高水准的。

看来他真是老了,犯不着再为这种事情操心了。

昌隆帝笑道:“所以你一点面子都不给朕留,送去的那两名侍女连大门都不让进?”

赵重熙笑道:“皇祖父的好意,孙儿本不该推辞的,无奈各位长辈有样学样,个个皆是好意。

孙儿还年轻,正妃尚未娶进门,要是把那些贵女全都留下,难免落下一个风流名声。

因此孙儿才决定,任何人送来的美人都不允许入我院门,全都遣送出宫。”

换作从前听见这样的话,昌隆帝肯定会以为赵重熙痴情太过。

如今嘛……

他捋了捋颌下的龙须。

不管那一对姐妹花是重熙打哪儿淘换出来的,只要他愿意留下,就说明司徒六姑娘在他心中并不是那么重要。

自己也可放心了。

他笑道:“些须小事,你自个儿做主即可。”

第一百九十一章 制衡术

依照上一世的经验,赵重熙清楚,只要自己好生劝说皇祖父,把东宫里那些待选贵女遣散并非不可能。

但也绝对不会太容易。

因此他做好了被皇祖父训斥一番,甚至是挨板子的准备。

没想到事情竟这般顺利,就因为那一对孪生姐妹花,皇祖父居然变得这么好说话。

不,也不是没有想到。

司徒箜把时雨时晴送到自己身边,为的就是能顺利解决待选贵女的事。

只是没料到效果会这么好。

不仅这一次的麻烦解决了,还从皇祖父那里得了一句——些须小事,自己做主就好。

他不禁再一次感慨,能解决麻烦事的人很多,但司徒箜总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寻到最有效的办法。

赵重熙突然特别想见自己的未婚妻,想听她用那独属于年轻女孩子的软糯甜美的声音,谈论那些女孩子们永远不会感兴趣的枯燥话题。

他执起酒壶替昌隆帝倒了一杯酒:“孙儿谢过皇祖父。”

昌隆帝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又道:“昨晚的事情朕已经听说了,你们几个忙活了大半夜,可查出什么结果了?”

赵重熙略有些吃惊:“皇祖父竟也听说了这件事?”

昌隆帝道:“大宋每日等着朕定夺的大事数不胜数,小事更是多如牛毛。

不是不想一一查个水落石出,很多时候实在是有心无力呐。”

赵重熙笑道:“皇祖父做的已经足够多,足够好,孙儿今后定当更加努力,以便早一日能入朝为您分忧。”

昌隆帝欣慰地点点头。

他的长孙始终是个好孩子,并没有因为回到京城里就变得惹人厌憎。

不过……

他微微眯了眯眼睛:“重熙莫要自谦,你这些年在山庄的学习和生活,朕向欧阳先生打听过,所以你有多大本事朕心知肚明。”

“皇祖父……”

赵重熙突然生出一种不太美妙的想法,莫非皇祖父打算让自己入朝听政了?

他将来是要继承大统的,早日入朝听政本是一件好事。

可上一世皇祖父把这项殊荣也同时给了两位皇叔。

也正是因为如此,那些一直在观望的重臣,态度逐渐明朗。

从那以后朝中正式分成了好几派。

这便是帝王的制衡之术。

皇祖父看好的继承人是他赵重熙,但只要他老人家还坐在那个位置上一日,就不会容许自己大权独揽。

果然,昌隆帝没有让他失望,敛住笑容道:“重熙,你已经十六,不是小孩子了。

从下个月起,你便开始上早朝,并入尚书省学习理事吧。

朕会吩咐韩相好生关照于你。”

这些话和上一世几乎一字不差。

赵重熙暗道,看来这一世和上一世也并非完全不同。

接下来,皇祖父要对自己说对两位皇叔的安排了。

他站起身行了个礼:“孙儿谢皇祖父,今后定然努力向韩相学习治国之道。”

孰料,昌隆帝却没有如同赵重熙想的那样提及对两位皇子的安排,只吩咐长孙坐下,两人好好用了一顿饭。

饭后,吴公公亲自把赵重熙送出了皇帝寝宫。

把皇长孙送走后,吴公公折返回来复命。

昌隆帝一改往日饭后午睡的习惯,端起茶抿了一口道:“大吴,待会儿你去皇后和罗妃那边宣朕旨意。

就说下个月开始,让二皇子三皇子和长孙殿下一样,也开始入朝听政。

二皇子就去枢密院,让他跟着他的准岳父郭枢密好好学习。

三皇子……呃……让他去兵部。

听说最近他不是在努力习武么,那就让他去和那些懂兵事的人好好亲近一番。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