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是水土不服,旧疾复发。”
“哀家怎的不知晓他有何旧疾?”
“回太后娘娘,林大人好容易才得到您的重用,如何敢透露自己有旧疾的事。
奴婢已经向他夫人打听过了,他的确是有旧疾,一发病整个人就晕厥,只是最近这些年都没有犯过。”
卓太后微微颔首:“这也就罢了,宋国使团如今到哪儿了?”
“还有三日便可抵达京城。”
卓太后不置可否地对郝嬷嬷笑了笑:“上次没能见到那孩子,哀家还觉得有些遗憾。
没想到此次宋国使团会由他担任正使。
哀家本来觉得四十九不是什么整生辰,过不过也就那样。
如今有了他来贺寿,倒是有意思多了。”
郝嬷嬷忙道:“太后娘娘可要寻机和他单独见上一面?”
卓太后想了想:“看情况再说吧。”
青莲不清楚她们些话有什么深意,见卓太后心情像是很不错,凑趣道:“此次太后娘娘寿辰,圣上那边也非常重视,听闻每日都亲自过问寿宴的准备情况。
可见圣上对太后娘娘是非常孝顺的。”
郝嬷嬷见她话太多,忙给她使了个眼色:“去看看燕窝好了没有。”
青莲只好闭上嘴退了出去。
见屋里已经没有了旁人,郝嬷嬷道:“娘娘,方才青莲的话也没错。圣上从不是个做事勤勉的人,此次为了替您准备寿宴,几乎事事亲力亲为,足见他对您的一片孝心。”
卓太后并未被这番话打动,而是冷笑道:“亲生儿子都指望不上,还能指望一个养子?
况且这个养子也不是真的,自己一日都未曾照顾过他,哪里来的母子情分?
当初若非为了……”
郝嬷嬷不好在提安肃帝,只好闭上了嘴。
卓太后看了镜中的自己,阴恻恻道:“果真是天意弄人,他居然阴差阳错之下又给我送了一份寿礼。”
郝嬷嬷脸色微微变了变。
十几年了,自家娘娘一直绝口不提当年的事,更是从来不提那个人。
她本以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娘娘会把当年的事情渐渐淡忘。
没想到她的恨意竟似比从前更盛了。
正想着,一名小宫女在门外回道:“禀太后娘娘,楚王妃和秦王妃来给您请安。”
卓太后迅速敛住思绪:“让她们在偏殿候着,哀家马上就到。”
郝嬷嬷忙替她换了一身衣裙,扶着她走了出去。
第一百三十八章 抵燕京
主仆二人刚踏出正殿,郝嬷嬷突然想起了一事。
她凑到卓太后耳畔,压低声音道:“奴婢听说最近楚王正派人四处打探文太后的消息。”
卓太后面色微沉。
十几年过去了,居然还有人记得那女人。
“慕容绯可曾寻到什么踪迹?”
“这都多少年前的事儿了,哪里还有踪迹可寻,娘娘放心。”
卓太后冷笑道:“哀家有什么不放心的?
就算他们真有那本事将她寻回来,又能把哀家怎么样?
她从前不是哀家的对手,今后更不是。”
郝嬷嬷对这话深信不疑。
文太后出身世家大族,是那种从出生起就没有吃过半分苦的女人。
十几年前延平帝驾崩,算是她人生第一个坎坷。几乎把她整个人给彻底击垮。
大燕皇室中觊觎皇位的人多得很,如若不是自家娘娘,如今坐在那把龙椅上的人究竟还是不是延平帝的血脉都难说。
说话间,主仆二人在宫人们的簇拥下走进了偏殿。
秦王妃乃是秦王继妃,年纪比楚王妃康氏小了十几岁。
她的出身也和康氏相仿,秦王府中有的是出身比她好的侧妃侍妾。
因此她在秦王府中立足实在不易。
后来在卓太后的帮扶下,她才坐稳了秦王正妃的位置。
所以她和康氏一样,视卓太后为恩人,几乎对她言听计从。
今日她来给太后请安,半路上恰好与康氏相遇,两人便一起进了宫。
给卓太后行过礼后,两位王妃在她下首落座。
秦王妃笑道;“昨儿我们郡主的信到了,所以今日臣妾便把她给您的信送了进来。”
一面就从袖中取出一封书信递给了郝嬷嬷。
郝嬷嬷接过书信捧到太后面前:“娘娘。”
卓太后拿起书信拆开,快速浏览了一遍后笑道:“哀家那么多的孙辈,还是晓芙最孝顺,时刻惦记着哀家。”
秦王妃笑道:“郡主是太后娘娘您一手带大的,自然和您最贴心。
她此次也精心为您准备了寿礼,托那宋国使团一并带到燕国来。
等宋国使团到了,您便可以看到她的一片孝心了。”
卓太后道:“那孩子如今做了宋国的德妃,看似地位颇高,其实度日也不容易,真是难为她了。”
秦王妃叹道:“倒是听说云萝那丫头非常得宋帝喜爱,虽暂时未曾封妃,恩宠在宫里却是数一数二的。”
一直没有插话的康氏笑道:“谁让云萝丫头生得这么漂亮的,宋帝也是男子,自然是英雄难过美人关。”
卓太后笑了笑。
赵雍和所有的男子一样,都喜欢美人。
但这世上绝没有他过不了的美人关。
她对康氏笑道了笑道:“上次你进宫对哀家说,离亭不喜欢王磬家的丫头,是因为他也看上了哪位小美人了么?”
康氏叹道:“要是那样就好了,不管是哪家的姑娘,臣妾豁出脸面也要替他求娶。
可他竟是……”
那一日慕容离亭的话还是很起作用的。
换作从前,康氏今日就直接把儿子喜欢司徒六姑娘的事情说出来了。
可今日她却半个字都没有提,也算是小有进步。
卓太后笑道:“你也莫要着急,离亭毕竟是男孩子,再拖几年也无妨。
不过你这个做母亲的人也不能彻底放手,他毕竟年轻,难免识人不清。”
康氏站起身道:“谢太后娘娘提点,臣妾一定好好替离亭把关。”
说完儿女们的事,秦王妃话锋一转道:“如今宫里就数太后的韵冉宫最是精致华美,只可惜地方小了点。”
她偷眼看了看卓太后。
见她面色如常,才继续道:“以您的身份,住进慈安宫才是最合适的。”
慈安宫是大燕皇宫里占地最广阔的宫殿之一,是历代大燕皇太后的居所。
当初延平帝驾崩,他的发妻皇后文氏顺理成章成为了大燕的皇太后。
本来她应该在安肃帝登基之后便搬入慈安宫的。
可因为卓太后的挤兑,她很快变就搬离了皇宫,去了行宫休养。
因此十多年来,慈安宫她半日都未曾住过。
可即便如此,所有的人也只认为这里是文太后的居处。
就算卓太后如今把持朝政,一多半的官员都投到她门下,她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直接搬进慈安宫。
卓太后笑道;“秦王妃有心了,只是哀家在韵冉宫住了十多年已经习惯,也懒得动弹了。”
竟只字不提文皇后。
当然,她的野心又岂止一个慈安宫,所以也不想太过计较。
两位王妃见此情形也不好再多话,只捡京中最近的那些有趣的话题说笑。
※※※※
三日后傍晚,宋国使团抵达燕京。
赵重熙命人将已经服过解药却依旧处于晕厥中的林望送回林府。
这才跟随燕国负责迎接他们的官员住进了会同馆。
没过多久,燕国安肃帝身边的总管太监来了。
他很快便宣读了安肃帝的旨意,明日设宴替宋国使团接风洗尘。
那总管太监和二人寒暄了片刻便离开了。
大燕如今虽然日渐衰落,但二百年来形成的奢靡风气却依旧盛行。
就拿会同馆来说。
大宋的会同馆是由一所三进的宅子改建的。
不仅规模小,房间布置也以实用为主,多少显得有些简素。
大燕的会同馆则不然。
历经近二百年的不断翻新完善,这里不仅占地极阔,不管是建筑还是布局摆设,全都精妙到了极致。
身为司徒家的子弟,对这样的精妙和奢靡早已经见怪不怪,但司徒曜承认,自己还是很享受这里的一切的。
他叮嘱了赵重熙几句后,带着乔装的司徒篌和涂浚以及梧桐去了选定的院子。
赵重熙和梧桐以及时雨时晴也去了选定的小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