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凰为后+番外(336)

作者:云月颜 阅读记录 TXT下载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闲聊起来。

赵重熙知道皇祖父有多勤政,所以今日这一场等候本就在他预料之中。

被晾在御书房几个时辰,并不代表皇祖父不重视他。

这一点只看留下来等他的人是谁就清楚了。

要知道大宋立国二十一年以来,吴公公可从未缺席过早朝,今日真正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

只不过这么一来,肯定又会有许多人会胡乱猜测,自己也不得不加倍小心。

终于,就在赵重熙觉得自己的耳朵都快木了的时候,昌隆帝回来了。

因为今日要和长孙见面,他并没有依照往日的惯例,把几位重臣带回御书房继续商量要事。

昌隆帝甚至都没有让宫人伺候,自己亲自推开御书房的门走了进去。

赵重熙忙从椅子上站起来,给皇祖父行了大礼。

“孙儿参见皇祖父。”

昌隆帝示意吴公公退下,亲自把赵重熙扶了起来。

“几个月不见,重熙长高了不少,样貌也愈发出色了!”

他又打量了一下赵重熙身上质地非常普通的衣裳,笑道:“依旧不打算暴露身份?”

赵重熙点点头:“是,孙儿还有许多事情要做,隐瞒身份才好便宜行事。”

“哦?”昌隆帝挑了挑眉:“只是想要做事?”

赵重熙不得不装出几分羞涩:“自然不是,孙儿还想……”

昌隆帝伸出大手在他的肩膀上重重一拍:“这一点可不像朕的孙儿!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竟还没有赢得美人心?”

“皇祖父……”

“朕瞧那司徒六姑娘很是温雅贤淑,没曾想却还是块硬骨头!”

赵重熙嘴角直抽搐。

皇祖父这话说的,司徒箜是块硬骨头,自己就是那啃不动骨头的人?

昌隆帝长孙拉到一旁落座,这才笑道:“你已经满十六岁,是该把婚事定下了。

还有你那两位皇叔也一样,皇后和贤妃这两年在朕面前都提多少回了。”

赵重熙道:“皇叔们年纪虽然比孙儿小,但自小便在京中长大,想来婚事早已经有眉目了。”

昌隆帝故作为难:“正是有些麻烦呢,朕虽然说过皇子们的婚事只能由朕做主,但皇后和贤妃的意见还是要参考的。”

赵重熙故作疑惑:“莫非皇后娘娘和贤妃娘娘竟看中了同一位姑娘?”

昌隆帝呵呵笑道:“谁让人家把姑娘养得太好,谁看了都眼热,不仅是皇后和贤妃,就连朕的孙儿都动了心,你说朕该成全哪一个呢?”

赵重熙真是服了自家祖父了。

婚姻大事虽然重要,但也没有必要费这么多的心力来试探自己。

不得已,他只能装出一副惶恐的模样道:“皇祖父说的是司徒六姑娘?”

昌隆帝见他完全是真情流露,心下的猜忌少了大半。

看来那婚约并没有泄露出去,阮大猷的确是可堪重用的!

昌隆帝点点头:“正是司徒家的六姑娘。”

赵重熙垂下头,闷声道:“这件事情上皇祖父一定要宽恕孙儿,因为我绝不会放手。”

昌隆帝捻着胡须道:“如果朕告诉你,在你尚未出世的时候,你皇祖母便给你定了一门亲事,你待如何?”

赵重熙真的是快哭了。

“皇祖母给我定了亲事?!”他像是懵了一般直直看着昌隆帝:“皇祖父,孙儿求您了……”

昌隆帝哈哈大笑起来。

“你个傻小子真是……不过也的确是个有福气的!”

赵重熙先是一愣,隔了好一阵才万分激动道:“莫非……莫非皇祖母给孙儿定下的亲事正是……司徒六姑娘?!”

如果阮棉棉在场,绝对又要说赵重熙是戏精附体了。

因为就连他自己都被装出来的激动感染得真的激动起来。

昌隆帝不疑有他,又一次重重拍了拍他的肩膀:“皇祖父几时骗过你,就是司徒六姑娘!等她满了十三岁,朕就给你们二人赐婚。”

赵重熙好容易才恢复了平静:“皇祖父,孙儿能提一个小小的要求么?”

“你说吧。”

“就是……孙儿觉得赐婚的事儿不如等年底父王和母妃回京之后再说。”

昌隆帝不以为然道:“赐婚而已,又不是要让你们二人立刻完婚,有这个必要?”

赵重熙心道,皇祖父果然不待见父王呐!

他只好道:“孙儿之所以不想那么早就公开婚约,原因有二。”

昌隆帝见他不再提起太子夫妇,脸上总算恢复了些笑意。

“说来听听。”

第十五章 拍龙屁

昌隆帝的喜好和忌讳,赵重熙上一世就基本琢磨透了。

今日面圣要说些什么,该怎么说,他心中早有准备。

听皇祖父询问,他忙站起身回道:“回皇祖父,孙儿在宫里长到五岁,之后又一直在山庄中求学。

十年辛苦修习,孙儿虽不敢自诩学富五车,也以为自己算是小有所成。

然,这半年多来的经历,让孙儿意识到自己欠缺的东西还很多。

尤其此次随司徒六姑娘外出游历,真正是收获颇丰。

只是我大宋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各处风土人情俱不相同,好些问题都没有来得及深入了解。

因此,我想再向皇祖父告半年的假。”

昌隆帝道:“这便是你不想公开婚约的第一个原因?”

“是。”赵重熙应道。

昌隆帝捋了捋颌下的胡须,半晌后才道:“你真的想清楚了?”

长孙并没有说他具体想要去深入了解什么,但他乃是一国之君,又怎会不清楚目前大宋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同燕国和谈之后,他就把拟定新律法这件事提上了议程。

而土地的问题便是重中之重。

他正有心挑选几名干才深入大宋各州府,没想到长孙却同他心有灵犀,也想到了这一层。

按说这是件好事。

毕竟长孙本就是他最看好的继承人,只会读书不行,只会弄权也不行,还是得懂一些实务。

可这孩子在他的逼迫下离京十年,远离父母的同时,一样也和他这个皇祖父疏离了。

本有心让他跟在自己身边,学习处理政事的同时,祖孙俩也能借机亲近一些。

没想到这孩子……

赵重熙一撂衣摆跪下:“孙儿想清楚了,还望皇祖父成全。”

昌隆帝目光微微闪了闪:“咱们祖孙二人分离那么多年,朕本是有心把你留在身边学习治国理政的。”

赵重熙忙道:“皇祖父疼惜,所以才会不舍。

可孙儿却以为,您如今春秋正富,今后有的是时间教我治国理政。

而且,您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成就,成为一代明君,何尝不是因为自小便熟知民间疾苦的缘故?

孙儿不敢妄想能够达到您的高度,只求今生不做糊涂事,不做糊涂人。”

“好一个不做糊涂事,不做糊涂人!”昌隆帝大声赞了一句。

他并不觉得长孙的话有夸大的嫌疑。

一代明君?他赵雍本来就是!

赵重熙的薄唇几不可查地抖了抖。

拍龙屁的效果显而易见!

他磕了个头道:“请皇祖父成全孙儿。”

“你先起来,又没有犯什么错,总跪着做甚?”

“谢皇祖父。”赵重熙道站起来,坐回了方才的椅子上。

“重熙,朕可以给你半年的假,可你也该把你的计划同朕详细说一说。”

赵重熙遂把他和凤凰儿在均州时商量好的计划告知了昌隆帝。

见皇祖父沉吟不语,他又把司徒曜想要参金部司郎中杨宪的事情说了出来。

如果说前一件事让昌隆帝对年仅十六岁的长孙刮目相看,那后一件事就让他小小吃了一惊。

他虽早就有心重用司徒曜,但那家伙磨磨唧唧的性格实在让他有些不喜。

因此和谈之后他并没有大力提拔司徒曜,甚至还设了个小局把他诓进了御史台。

御史台的马中丞能力虽有不足,但性格却是异常地忠勇耿直。

对待出身“叛臣之家”的司徒曜一直都有些看不上。

这一点不是他胡乱揣测,而是有实据的。

几个月前,慕容离亭在韩雁声的别苑举行桃花宴,马中丞的儿子马徽不就是因为这个,给司徒家的四少爷司徒竼吃了排头么?

司徒曜在御史台的日子不会好过,这是昌隆帝早就料定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