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澜正在保姆车里等他,看到他回来,挑眉,“怎么样了?”
“嗯,谈好了。”顾绥打开车门,坐到后座。
“颜董有什么条件吗?”
穆澜有些不信那么快就谈妥了。
“没有。”
穆澜‘哦’了一声,打开备忘录,在上面看了看顾绥的行程,说,“接下来你的时间比较宽裕,《张岱传》偏向群像表演,所以你的戏份并不算太重,可以冲抽空拍电影,只是会累一点。没关系吧?”
顾绥摇摇头。
他倒是更希望累一点,最好一丝空暇都没有,那就不会有闲心思去想其他事了。
穆澜很满意他这样的态度,说,“那就好,《长相思》还没开拍,《张岱传》今天也放假,你就在家里休息一下,关注一下《风尚》官博的消息。你的那期杂志明天开售,到时候就要看看你能带的起来多大的销量了。”
顾绥点了点头,“嗯,谢谢穆姐。”
“不用。”穆澜看他一眼,说,“你对谁都客客气气的,怎么对董事长就不知道顺着点?”
“……”
顾绥问,“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董事长挺喜欢你,你是他一手捧上来的,所有的资源都是他给的,就不要闹得太僵了。”穆澜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只是在备忘录上飞快地记了点东西,又说,“虽然我看不起那些潜规则的艺人,但是,你要是能把颜董哄得回心转意更好,以后的资源也是你想不到的。颜董那模样身材,说是他潜你,还不知道是谁赚了呢?”
说过,她放下笔,让司机开车,扭头对顾绥说,“这次,抓住《长相思》里面那些特殊的戏份,缓和一下你们之间的关系,ok?”
顾绥了然,知道她说的那些特殊的戏份是什么。
可惜,她还一直都以为是颜寻腻味了,甩了他。
顾绥也不打算跟她解释,他们之间的事没什么好解释的。
第二天,《风尚》杂志开始在各大书店、报刊亭售卖,不止是走入书店的人们被封面上的青年吸引,地铁站、公交站牌、甚至是大厦上的电视都在铺天盖地地宣传新一期的杂志。《风尚》一直有钱,但这次广告做到这份上,顾绥闭着眼睛也能想是谁在背后出力。
行人们停下步伐,不禁都微张着唇,看着广告牌上青年修长笔直的双腿,微露的领口,领口处的玉石般莹泽的皮肤,还有那摄人心魄,如桃花般形状美好的眼眸。
广告牌的旁边是《风尚》的注释语——最原始的欲望,隐秘又无法抑制的情愫。
这样肉麻的话语,显然是出自纪惊云之笔。
纪惊云在这期的杂志上文笔极尽绮丽,把顾绥描述成,“从暗夜走出来的贵族,张扬又高傲,他的眼神能让人不知觉坠入地狱,并心甘情愿。”
还有一句更为贴切。纪惊云在杂志里写到,“他总能勾起人们最深处最原始的欲望,不论性别,不论年龄。”
这句话被无数的时尚博主转载,那些博主不约而同都用上了顾绥斜斜躺在酒红色沙发上,露一小截冰雪般的腕子,眼神不经意看过来的那张照片。
其中评论数最高,赞数最高的o主竟然是别的时尚杂志的主编,那个虽然不及《风尚》有名,但也是小有名气,没想到这次被吸引到给竞争对手推广。
博文是,“谁说的易先生是总攻受不了的?看看你们的易先生,诱成这样?不想下床了是吗?那个主编还是女性,但是说话很直接,一点都不避讳。
底下的评论都是清一色地——
“o,易先生你肿么了?怎么能那么诱啊!”
“我错了,我以为易先生是怎么都受不了的,我真的错了……”
“谁说易先生受不了的,那啥,和颜神在一起的时候就受了啊。”那个id
叫颜顾一生推,一看就是c粉。
评论从这边开始歪楼,“是的,顾绥估计只有和颜神在一起才可以受吧。”
但是忽然有逆c的捣乱——
“不听不听,顾颜党不听!”
“顾总最攻,不接受反驳,哼!”
“简单一句,身高定攻受。颜神189,顾绥178,十一厘米的身高差,逆不了的。”这条神回复马上被顶到第一。
下面一堆顾颜党嘤嘤嘤,说上面的回复是坏人。他们坚信顾绥虽然身高比不上,但气场一定是总攻。
除了c粉,大部分人都在关注那到底是什么杂志的封面,纷纷求问。
有人科普,“这是新一期《风尚》的杂志封面,这一张还是顾绥的单人封面,够厉害的啊,上次某一位还是和别人一起拍的双人封面呢。”
双人封面不如单人封面来的厉害,这是默认的道理。
而那个回复说的‘某一位’则是如今网上对孟清的代称,自从孟清上次被黑又被洗白反转之后,除了他的粉丝,已经没人再带他的名字发博了,都用‘某一位’代称,防止被他们粉丝找上门来。
一提到‘某一位’,大家就都心照不宣了。
一看到科普博说是新一期的《风尚》,顾绥的粉丝都急忙去书店、报亭买杂志。顾绥的微博很简单,只是转了转《张岱传》剧组的消息,其他什么都没发过,粉丝居然都不知道自家爱豆拍了杂志封面。
然而,到了杂志亭一看,《风尚》已经被抢购一空。
“oc!什么鬼啊啊啊啊!我大早上九点去书店抢杂志,店主居然告诉我,没货了?什么意思?不是今天刚开始卖吗?”
“加一啊,我跑了好几个书店报亭都没货了啊,摔!!就不能多进点货吗?”
第068章 撩人不成
其实书店和杂志亭的店长也很委屈,《风尚》作为畅销时尚杂志,一直以来库存充足,还没出现过开售第一天上午就告罄的情况。就算是上一期孟清的粉丝那么强大的购买力,也不过是两天之后才把杂志抢售一空。
然而,这次《风尚》的广告做的太大,大早上出门的路人们看到广告牌上铺天盖地的封面,许多都没忍住到附近的书店去买一本杂志,在上班的路上看。
所以,在上午九点左右的时候,新一期的《风尚》几乎在所有的书店和杂志亭都属于断货的状态。
粉丝那边焦急着,在网上抱怨,在《风尚》的官博留言嫌弃他们的杂志印刷地太少了。书店、杂志店的老板纷纷打电话询问《风尚》什么时候补货。纪惊云没想到第一天上午就接到十来个电话,都是来催他发货的。
纪惊云一早上忙得像无头苍蝇,团团转,才让印刷厂临时加印,然后把库存的杂志都批次发出去,暂解燃眉之急。等到了中午,他才舒了口气。
打开微信,他给顾绥发了几条信息,庆祝他这次带的销量激增,但没收到回复。
纪惊云等了半小时,没忍住,打电话过去,那头过了几秒接通,是青年温柔的声音,“喂。”
“我,纪惊云啊!”
“哦。”顾绥正在厨房里做饭,把火关上,走到客厅,问,“有事儿吗?”
“有事儿啊。”纪惊云幽怨地说,“你是不是把我屏蔽了啊,我给你发信息你怎么不回呢?”
“没有。”
顾绥一丝都没心虚,说,“刚才在忙,没看见。”
他说着,开成免提,去看纪惊云给他发的信息,顺便解了他的屏蔽。他看到纪惊云发的几条都是有关这一期《风尚》的销量的,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事儿了。
“这次卖的很好?”
“当然了!”纪惊云才想起他打电话的真正目的,抑制不住激动,声音里都是雀跃,“这是我当《风尚》主编以来,看到的销量最高的一次了。才一早上啊,供给书店、杂志店的杂志竟然都卖完了!”
“哦?那么好。”顾绥对自己那几张照片是挺有信心的,但没想到竟然卖的那么快。
“无论谁看了你的照片,都会忍不住买杂志的。”
纪惊云毫不掩饰地赞美,一想起顾绥那几张斜躺在沙发上,领口半露的照片,有些心猿意马。
他写的注释语是他第一眼的想法,顾绥这个人平时看起来温温柔柔的,但绝不是能让人欺负的那种软。相反,他很有气场,像是竹子,柔而韧,有一种独特的吸引力。
纪惊云说不出来那是什么,但那就是他一直以来喜欢的那种有诱惑力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