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太监们得到命令,立刻就忙活了起来,不一会儿,表演的台子上就放好了,六套桌椅和六套文房四宝了。
东西准备好了,老皇帝便宣布开始比试了,至于谁先开始提问的问题,南朝很是大度的表示了来者是客,让北牧的人先开始了。
三人闻言也不客气,依次在纸上写下了自己的题目,一人出算数的题,一人出了道谜题,最后一人则是出了对对子的题,他出题三人答题,算是压阵的了。
题出好了,三人便开始看题和答题了,这第一题的题目是:“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三人闻言直接笑了,因为这题很不巧的三人都会,而且,只要是民间书院出来的人都会,因为这种题在书院里大家都是经常用来切磋用得。
三人对视了一眼,意味不明的笑了一下,随后,卫大人先站了出来,对着出题那人客气的施了一礼,这才开口说道:“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根据题意列得计算方式,便是3x+13(100-x)=100,
解得大和尚为x=25人
小和尚则是100-25=75人
所以,最后的结果是大和尚25人,小和尚则是75人。”
卫大人说完,孙大人接着上前说道:“鸡兔同笼法
第一: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应吃馒头多少个?
3×100=300(个).
第二:这样多吃了几个呢?
300-100=200(个).
第三:为什么多吃了200个呢?这是因为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那么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时,每个小和尚多算了几个馒头?
3-13=83
第四:每个小和尚多算了83个馒头,一共多算了200个,所以小和尚有:
200÷83=75(人)
大和尚:100-75=25(人)
所以,最后是小和尚75人,大和尚25人。”
范大人见他说完了,这才笑呵呵的走上前接着说道:“第三个方法是分组法:
由于大和尚一人分3只馒头,小和尚3人分一只馒头,我们可以把3个小和尚与1个大和尚编为一组,这样每组4个和尚刚好分4个馒头,那么100个和尚总共分为100÷(3+1)=25组。
因为每组有1个大和尚,所以有25个大和尚,又因为每组有3个小和尚,所以有25×3=75个小和尚。”
三人的答案一说完,北牧的使臣就连忙问那出题者对不对?
那位出题者闻言眼神晦涩不明的看了三人一眼,然后,对着北牧使臣点了点头,表示他们说对了,就低着头站到了后面去了,等着接下来的答题时间。
得到确认的答复后,北牧的使臣脸色就不是那么好看了,不过他们也不好明显的表示出来,只能强颜欢笑的对着三人赞赏了一番。
而与之相反的则是南朝的官员们了,他们一个个都面带笑容的看着北牧使臣,那脸上的得意简直不要太明显了。
他们中虽然也有人解开了这题,但是却没有一个那么快的,而且还真的一人想了一个答案,不但赢了这第一场比试,而且还是碾压式的赢了。
看他们那轻松解题的样子,看起来不要太打脸了,果然呐……惹谁也不能惹他们啊!
老皇帝虽然也很高兴,不过也不能落了北牧使臣的面子,夸赞了两句后,就宣布比试继续了。
第二场比试的是谜题,那人给他们三人一人出了一道谜题,都已经写在了纸上了,只等太监宣读出来他们解题了。
小太监走上前恭敬的行礼后,这才拿起宣纸读了起来,第一道谜题是:“一头牛,向北走10米,再向西走10米,再向南走10米,倒退右转,问牛的尾巴朝哪儿?”
三人闻言脑子转了转,便想起了之前孟梦坑他们时出的题,和这个是差不多的类型,都是转移了话题,让人容易遗忘重点的答案,他们思索了片刻便想出了答案。
范大人走上前说道:“谜底是朝地。虽然你一直在强调那头牛在朝哪里走,走多远的问题,很容易让人误会尾巴的方向,但是,不管朝哪里去,它的尾巴始终是向下面向地面的,所以,答案是朝地。”
众人听到答案皆朝那出题人看去,见他点头确认了,又忍不住的对着范大人的机智,赞叹了一番!
随后,小太监就又读了第二道谜题,谜题是:“有一块天然的黑色的大石头,在九月七号这一天,把它扔到江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这次三人都不需要再想了,卫大人直接站了出来,对着那人说道:“这道题的谜底是沉到江底。不管是什么颜色的石头,在什么时间扔到江里,结果都只有一个,那就是沉入江底。”
这次众人都不需要问了,看着那人变得有些苍白的脸色,就知道他们又赢了。
顿时,对着卫大人又是一阵的称赞之声,好在他们还知道些分寸,也不好太过打北牧的脸,赞赏了几句后就闭嘴了。
等众人都不说话了,小太监这才又皆着读了起来:“这最后一道谜题是:盆里有六个馒头,六个小孩子每人分到一个,但盆里还留着一个,这是为什么?”
第401章 答题
前面的两题,两位大人都已经答过了,所以,这最后一题自然是由孙大人来答的了。
他一副温文尔雅的样子走上前说道:“这最后一道谜题的谜底是,最后一个小孩子分馒头时,把盆子一起拿走了,所以,盆里还剩下一个馒头。”
众人闻言皆是恍然大悟,他们原本还在想着怎么会还剩下一个的问题,本以为答案会是有一人没要,谁想居然是连盆子一起拿走了,真是让人防不胜防的答案啊!
不过答案到底对不对,还是要看那个出题的人如何说的,所以,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那个人。
那人倒也不惧这些目光,相比第一位出题人的沉默,他倒是大大方方的回答了众人。
他笑着对三人施了一礼道:“三位大人好才华、反应也足够快,回答出这三题还能如此轻松,阿耶佩服!”
三人见此也连忙回了礼,与之客气了一番后,那人便退到了后面,与第一位出题人站到了一起,等着接下来的答题。
北牧使臣见他们的人又输了一场,脸色也变的越加难看了,刚才还能强颜欢笑的说上两句话,现在只能冷着一张脸了。
众人见了也不在意,反正他们南朝赢了就行了,至于他们脸色好不好看又有什么关系,就算脸色不好看那也是他们活该,谁让他们没事找事的。
其他的使臣见了,也是心中嘲笑北牧的不自量力,明明就是一个蛮横粗鲁的国家,非要跟人家比知识文化,那不是自讨没趣吗?
即使是他们找来了外援又如何,赢了那也不是他们的本事,输了,还要丢脸和赔罪,真真是面子里子都丟没了。
老皇帝对此也很是满意,如今他们已经赢了两局了,只要再赢下一局,即使后来他们的题被答了出来,那也是平局!
只要是平局,有孟梦压阵他们南朝就不会输,到时候就能狠狠的打北牧的脸了,想想他就开心呐!
他乐呵呵的让人继续比试,对于北牧使臣的黑脸,那是直接视而不见了。
因为第三位出题人出的题是对对子,所以,他们只需要一人来答题就行了。
三人闻言笑着说道:“既然如此那就谁想出来谁答好了,这样也免得去选人出来了,而且集思广益也挺不错的,说不定还能对出一对好对子呢?”
那出题人听他们这么说,便也没有再多言了,语气淡淡的将对子说了出来:“我的上联是:风声水声虫声鸟声梵呗声,总合三百六十天击钟声,无声不寂。”
三人闻言皆沉思了起来,不过对对子什么的,还是孙大人擅长一些,所以,没一会儿他就想好了下联。
他对着两人说道:“两位大人我已想出了一下联,不如让我来对吧!”
两人都是知道他能力之人,闻言自然不会多说什么了,皆笑着应下了,见他们两人都答应了,孙大人便站了出来。
他对着出题人施了一礼道:“本官这里正好有一下联,请这位仁兄品鉴一番,我的下联是:山色月色云色雾色烟霞色,更兼四万八千丈峰峦色,有色皆空。”
他的话音刚落,不等那出题人回答,在场的有才之士便高声叫好了,尤其是那几位有名望的大家,对此对更是赞叹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