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孙二人回到府中,圣旨还未到。
常氏脸阴沉沉地回了荣安常,站在门外迎接的巩氏一头的雾水。看婆母的样子,似乎进宫之行并不顺利。
“三姐儿,你祖母怎么了?”
“母亲,我也不清楚。进宫不是跪就是站,我想回去歇着了。”李锦素一脸的无辜,懵然不解。
巩氏惯会装慈母的样子,忙让她回素心居,顺便对段雯秀使眼色。段雯秀想去扶李锦素,被李锦素错开了。
“二姐姐,我今日乏得很,明日再与你好好细说。”
段雯秀收回手,吩咐朱绢照看好自己的主子。
到了素心居,成妈妈已是打好热水,替她泡过脚,又暖膝盖。看到膝盖处新添的青紫,一阵心疼,忙服侍她躺在锦被中。
“姑娘,可还顺利?”
“自是一切顺利。”
她的计划一切顺利,至于别人心气顺不顺,不关她的事。
成妈妈松口大气,“那就好,方才不久,万户巷的表小姐送来口信,说是想见见姑娘。”
表小姐?
她脸上才露出疑惑的神情,成妈妈便道:“表小姐半年前来的封都,来时给姑娘送了信。姑娘不愿意见,日子一长许是忘记了。”
“哦,是有这么回事。妈妈,以前我不懂事,如今我是看明白了,李家这些人没一个好的。表姐来了半年,我都没去见真是不该。你放心,我明日一定去给她赔礼道歉。”
成妈妈很欣慰,直言姑娘真是懂事了,忙端着水盆出去倒水。
朱绢去厨房取饭,红陵又不知去了哪里。
房间只剩李锦素一人,她不由得蹙起眉头,若有所思。这个表姐,书里没有提到过,而且对方冒出来的时机颇有些微妙。
第12章 示弱
不多时,李复儒回到府中,命人来请李锦素。李锦素心下叹息,看来想趁着圣旨未到之前歇息片刻是不可能的。
成妈妈服侍她起床,和来人一起去前院。
李复儒示意她一人进来,下人将门从外面关上。
她上前几步,跪在地上,“父亲,女儿自知今日之事有些莽撞,祖母已经训过女儿了。父亲明鉴,女儿一片纯孝之心,不仅是想替母亲还愿,更是想替洗清自己以往的名声,不想让父亲蒙羞。”
李复儒板着脸,原本也说不上生气,毕竟是善事。陛下金口御赐的恩赏,他们李家出了一位义举动天的乡君。
然而他唯一头疼的是贵妃娘娘会怎么想。朝中局势明朗,贵妃一派独大,女儿如此行为,实在是令他难做。
“你一片孝心,父亲怎会怪你?可是你为何事先不与为父商量,便私下做主。你可知,你小小的一个举动,会生出多少事来?”
李锦素咬着唇,泪水在眼眶打转。
“父亲,女儿也不想。可是母亲在梦里交待过…”
李复儒心一动,“你母亲交待什么了?”
“父亲,女儿不敢说…”
“你说!”
“父亲,母亲说这满府上下,女儿唯一能靠的只有父亲。可是父亲是男子,不宜插手后宅之事,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要来找父亲。那些嫁妆是佟家之物,佟家罪不可恕。她身为佟家女,亦觉难安,想借此时机替族人赎罪一二,积些善德。再者便是女儿先前不懂事,连累父亲你的名声,她心有不忍,希望能弥补您的清名。父亲…母亲字字句句,没有一字为她自己着想,她想的是佟家,想的是父亲您哪!她流的泪,都是鲜红的…”
李复儒大受震动,颓然地倒在太师椅中。
贞娘…
那个侯府出来的嫡女,温柔贤淑,知书达礼。她的一颦一笑,一举首一投足仿佛都在眼前。窈窕淑女,灼灼其华。
眼前的女儿,长得和贞娘很像,这是他和贞娘唯一的孩子啊。
他痛苦地闭上眼。
半晌,无力摆手,“这事你做得很好,出去吧。”
李锦素起身,这一天跪来跪去,膝盖疼得很。她看着陷入悲恸中的男人,心下一片冷漠。这个男人,或许对佟氏有那么一两分真情,却抵不过自己的仕途。
他如今享着齐人之福,儿女一堆。恐怕连偶尔想起发妻的时候,都是不多的。这样的男人,最是薄情寡义的东西。
她刚回到素心居,朱绢已取回了饭菜,正准备用膳,宫里的圣旨到了。
李家众人接完旨后,陷入安静。
巩氏可算是明白婆母为何冷脸,原来进宫一趟,成全了三娘。三娘好生瞒得紧,竟然不声不响地把佟氏的嫁妆当成了贺礼。
换成以前,三娘事事都会告诉她,为何这次瞒得如此密不透风?难道三娘真是听到了什么,和自己生分了?
跟着圣旨到的,还有帝后和贵妃娘娘的赏赐。一水的绫罗绸缎,珠宝首饰还有点心果子之物。为了弥补她,皇后娘娘还赐下两个庄子。
李锦素心里盘算着,这笔买卖真真是划算得很。
一张对她而言无用的嫁妆单子,换来的是实实在在的好处。皇后赐下的庄子,常氏再脸大,也不敢要过去贴补安姨娘母子三人。
李复儒一脸喜气地送太监出去,塞了一张银票,转身脸色立马淡下来。
三女儿替他谋了好名声,他自是欢喜。可是佟氏的嫁妆,就这么全送出去了,他又有些心疼。那些东西他是知道的,说是家财万贯都不夸张。
不过,钱财身外之物。他们府上出了一位乡君,这是整个封都没有的体面。一想到佟氏托梦都不忘替自己筹谋,他很是受用。
“三娘此举虽然有些莽撞,却不失为一件善举。”
常氏气得眼发黑,她这个儿子好生不知柴米贵。没了佟氏的嫁妆,府里以后还有什么来财的路子。
她身体一软,倒在柴妈妈的身上。
李复儒急步上前扶她,命下人们去请大夫。
将常氏送到荣安堂后,府中的晚辈都守在外头。李复儒在里面,其余人在内室外。四个姑娘站在一处,巩氏站在一处,角落里是安姨娘。
大夫施过针后,常氏悠悠转醒。
“大哥儿,我李家大祸将至啊!”
李复儒大骇。
“母亲,您何出此言?”
“事到如今,你还看不出来吗?三娘在皇后娘娘的生辰日献上佟氏的嫁妆,在旁人的眼中,我们李家是在向皇后娘娘示好。贵妃娘娘会怎么想?大皇子会怎么想?”
李复儒皱起眉头,陛下都封赏了,不至于吧。
“母亲,此事陛下那里都是过了眼的,何至于大难临头?”
常氏一脸怒其不争,摇头叹息。她刚才晕倒之时在想,自己此番做派也算是向贵妃娘娘卖了好,明着告诉别人,她这个当祖母的是不认同的。
希望贵妃娘娘把气撒在三娘和佟家人的身上,莫要牵连他们。
“这事眼下是过去了,可是贵妃娘娘的心里必是埋下一根刺,不知何时找着机会,就将刺拔了。到那时,我们李家就完了。你养的好女儿,她如今胆子越发的大了,这么大的事情都敢一人做主。可有将你这个父亲放在眼里,可有将我这个祖母放在眼里?”
“母亲,三娘行事是欠妥了些,好在结果是好的。受封的乡君,满封都也没有两个。她得了好名声,惠及家中的姑娘。以后咱们府上的姑娘出去,人人只会称好。”
“你糊涂啊!她若是在旁的时候献上嫁妆,我老婆子也不说什么。却偏偏是在皇后娘娘的生辰之上,我看她是根本没有把李家放在心上,一心想拖我们全家陪葬!”
李锦素在外面听得清清楚楚,立马跪了下来。
“祖母,孙女知道错了。孙女自小到大,常惹父亲生气,自知对不住父母。嫁妆之事,是孙女一人所为,他日若是贵妃娘娘迁怒,你们就把孙女一人送出去抵罪吧。孙女只恨,没能早些懂事,连累父亲名声。但是孙女不悔,孙女一心只想补救自己的过失,挽回父亲的官声…”
李复儒听到女儿的话,心下一软。这个女儿真真是像佟氏,处处都是在为了他。那么多的嫁妆,说献出去就献出去,分明就是一片纯孝之心。
他有些不忍。
“母亲,三娘已经知错了,事情并未到那个地步。”
巩氏原本是恼恨继女的,不过瞧着老虔婆这么生气,她莫名觉得心情好起来。反正佟氏的那些东西,自己这个继室看得见摸不着。与其眼巴巴看着别人吃肉喝汤,还不如断了大家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