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古代当名士(306)

封建迷信要不得,还是唯物主义好。

他感叹地说:“鸡有此性,就如下官在田间种出嘉禾,亦是麦稻之性原可多分蘖成穗,亦非上天特变其征。若是麦子这等天生分孽少之物,便是用再好的肥料亦无法使其生出十三穗来。”

大人若有兴趣,明天他就叫人去养鸡场杀几只公鸡、母鸡,当场剖开,看其雌雄器官之别。

剖出来的鸡肾若多了,还能做盘炒鸡肾吃。剩下的鸡肉可以做风鸡,也可以做成烧鸡、盐焗鸡、鸡罐头,预备送到前线做军粮。

他一心要拿出实证为巡抚大人解疑,然而卢巡府其实不是很想看鸡肾。他坚持着说了句:“这与牝鸡因何化牡也无关,本官是说阴阳顺逆,乃天之道……”

桓凌在旁低低笑了一阵,终于舍得起来给上官解围:“卢大人方才正与我说晦翁的《太极图》。前因朱子以为女子为阴、为卑恶,故不宜如男子般在外读书、做事业。”

朱子说不该,宋子还说该呢。

不让女子出来工作,他的报纸立刻得少印几版,买得起报纸的人家也要少一半儿。

宋时叹道:“朱子是前朝圣哲,如今却已是新朝了。”

卢大人脸色微变,轻轻“噫”了一声。

宋时微微含笑,言语间却流露出一种仿佛已将程朱理学埋入历史深处的肃杀:“昔在汉朝,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立今文经学之基,至马融、郑玄犹为经学大师;而汉末天下势变,经学不能适应魏晋九品中正制治国所需,便被何晏、王弼理学所代,而理学至东晋后则渐渐被天竺佛学所侵,日渐衰微……”

唐代儒学虽在曲折发展,但也不像汉、魏、宋三朝一样系统、权威,无力压制佛道。

“至北宋又因佛道势大,百姓往往抛家舍业寻佛问道,以至社稷不安,于是有哲贤兴理学以压制驱逐佛道之说。”

他拉着桓凌,两人一道拥簇卢大人到廊下,请他看那些年轻人写的文章。

周围正在看成绩、看排行,或喜或悲、或怨或慕的学生们顿时自觉地退出几步,脸色倏变,紧张地看着两位老师和来临检的巡抚大人。

虽然判题是老师判,排名也是老师排的,可是老师们和上官当面看他们的卷子……

脸皮薄些的腿都颤了,想溜又不敢当着他们的面溜。幸好宋老师和桓老师没唱名,直接将大人领至墙前,请大人观看试卷;更幸好卢大人是个稳重的老先生,他只看卷,不念出来。

学生们的骨节稍稍活泛了几分,不那么僵得发疼了。

那是混合了儒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写成的全新文章。虽然掺杂了些旧思想,虽然有些新理论猜想是错的,却能看出其中已经生机勃勃的思想幼苗。

贴在上头的几份虽有些地方写的是他未曾听过的新论,但文字或清通简要、或秀气成采,皆是意到笔随、言皆有物之文,竟比他平常在京看到的文章也不差多少。

他下意识问道:“这文章是哪个学生作的?”

宋老师终于唱了名。

幸好只唱高名,不唱低名。有走了的也就算了,没走的都被拎到卢巡抚面前讲了讲思路。

差不多就是论文答辩的流程。

说的战战皇皇,听的战战粟粟,卢巡抚也从他们紧张得甚至有些哑的声音中听出了点儿什么——

这学生不会不是南方士子,而是女扮男装的吧?

当世以平胸束胸为美,女子也是一样的平,又不像前朝有缠足的,略打扮一下也和男子看不出什么区别。但听着那紧张得有些尖锐的声音,还是令他心头一颤,不由得想引一句朱子的“女子以顺为正,无非足矣……”

但当着这些学生的面,他却做不出挑明女子身份的事,只无奈地依着她文章的水平,说了句:“辞句清丽,文脉贯通,可想见得意疾书之乐。”

这个得意却不是人得意,而是得天道之精义而忘其外象之意。

那学生被夸得脸红耳赤,连连作揖,礼节倒是全无差错。她喜不自胜地退下,又一个文章排在她之下的便悄悄往前挪了挪,也想蹭巡抚大人一句夸奖。

巡抚大人如今起了疑心,看见略白皙的都要怀疑男女,不大肯看他们,只看卷子,也不点评。

他虽不说话,桓凌却看出他有怜才之心,已经有些动摇,便替宋时劝道:“经学、玄学、理学,虽都为儒学,但因当世所重不同而别有名称,自成一派。如今天下可当得盛世,这些学生们又肯穷天道、明天理,又何须强将今世理学禁锢于前朝框架内?”

卢大人对着女学生不敢轻易开口,对着他们却还是敢说话的,低哼了一声:“哪里是学生不该被理学束缚,是你二要做当世的何……当世的程、朱!”

……

他这个唯物主义穿越者竟然被拉去比理学家,这个感觉也是挺复杂的。

不过还是得感谢卢大人把他们比作程朱,而不是何王。虽然当今名士都爱读《世说》,王弼玄学也是最系统完整的哲学理论,可是魏晋玄学最后跟清谈误国绑定了,名声不好,程朱的名声还是好多了。

桓子、宋子……都不太好听,不过连起来叫桓宋还是很可以的。

第245章

好容易忍到学生们坐车的坐车、走路的走路,都各回各家了, 空下来一座干干净净的院子, 卢大人也怀着一颗疲惫地心住了下来。

宋府尊主动告辞, 将一座院子都留给他,他也没客气客气。

反正客气了, 宋知府也不留下来。或者那二人再多一会儿,他只怕自己要按捺不住地教训这两个年轻人:

宋府尊有济民之才,桓佥宪有安邦之志, 一心要把这汉中治成三皇治世的模样, 一心要寻足够的人才物力兴工业、成农事……可也不该为了用人就连男女都不忌了!你要教女学生, 也招个女教师,教些诗词歌赋、蒸尝中馈之事, 教道德文章有什么用?难不成女子读了书还能入仕?

何况……如今这女学生的文章做的比男学生还好, 他们读书人脸上可有光彩?

卢大人心里虽然埋怨他们, 却又忍不住绕廊而行, 将学生们贴在廊下的文章都细细看了一遍。

之前他对着人略能猜出男女,此时只有文章, 便只能从文字上猜, 将那些文风、字体清丽婉曼的当作女子手笔——可看完其中内容后又往往觉得女子不该写出这样大气的文章, 不敢相信女子也有这般心胸识度。

如此猜了又猜, 熬到半夜, 也只能叹一声:这电灯可真好。

虽然电珠极小,光芒却亮得晃眼,这么一串串地绕在廊柱上, 光流如水,照得整个院子都明如白昼。灯丝外罩的是透明玻璃罩,一丝儿也不碍它透光,也没有火苗随风摇曳,吹出火灾的顾虑,看着又好看又安心。

屋里也拢着这么一串灯,从头上落下光来,照得满屋皆明,还不怕油烟熏眼,叫人只想就着这灯光夜夜读书到天明。

难怪这里连女学生读书做文都好。

这些女学生倒是一心做实务,没有争权夺利之心。

他在京里听过些宋子期取天上雷电为人用的传闻,也在宫中见识过电珠,当时只欣喜于天命降于当今,今日听了宋时讲课,再细看这些学生们的文章,才知道这电力的妙用。

他如今也有些认同宋时与那些学生的想法,以为这电本是天穹上物,将来必然是将来穷究天道可用的助力。

而且虽然他只见了电能点灯、能化磁、听说还能生风,却觉得它还有别处可用——既是与水火一般的天赐之物,亦当可与水火一般变成百姓须臾不可离之物。

若真如此,女子学些也没甚坏处。

诗经云:“乃生女子”,“载弄之瓦”。生下女儿自是要教她女红针黹、料理家事,可这女红亦是一时一变之事:古时教女儿以纺线为先,今日则以针黹为主,哪里还用自家女儿旋瓦纺线的?以今日周王府与知府衙门之景观之,或许以后家务中少不得要有这些电的东西……

卢大人看了半宿文章,又琢磨了半宿这世道将如何变迁,磨得灯光都有些暗了,方知已是夜尽天明。

宋知府的家人早早起来洒扫,才发现屋里灯光未灭,巡抚大人的身影叫灯光打在窗帘上,怕是一宿未睡。那家人一面叫厨下安排早饭,一面赶紧去周王府通报——巡抚大人在他们老爷房里睡不着,岂不是知府衙门招待不周?

上一篇:卦妃天下下一篇:第一黑料影后

五色龙章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