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那极为富有的表哥[民国](145)

作者:张大姑娘 阅读记录 TXT下载

日本人果真是跟秋后的蚂蚱一样的,蹦跶不了几天了,持续了三个月的战争之后,日本人火速退出,并且在八月份投降。

那祯禧的肚子吹气儿一样的鼓起来了,她在院子里面听着,北平城里的人都走上街头,大白天的放烟花,鞭炮声不绝于耳。

这一场八年的战争,八年的欺压,我们一朝翻身了。

国内势力迅速达成一致,推举第一届领导人,两个月后顺利建国。

等着那祯禧要走的时候,二舅妈欲言又止的看着她,那祯禧心里面一动,以为二舅妈日久生情,舍不得她了。

便温声问,“您要不要跟我去上海,去了待上一些日子。”

“说什么傻话,你嫂子要生了,我不能走开身了,你自己回去,别拉扯别人。”

那祯禧挨了一顿蹭,撇撇嘴,二舅妈由于抗战时期的优秀表现,建国之后,街道上有人亲自来发了奖章,自此她说话的底气就更足了,对着人吹嘘了不少呢。

自己也是为革命做过贡献的人,当初多么英勇顽强,自强不息,赶走了日本人。

可是你要问二舅妈革命是什么?二舅妈大概也是说不出来的,她哪里知道什么是革命呢?不过就是当初看不下去那祯禧出门,老太太亲自出马,每次回来还能带回来零嘴儿呢。

“那你注意保重身体,有什么事儿给我打电话才好呢。”

“用不着,我有事儿也不指望你。”

二舅妈坐在板凳上,看着那祯禧收拾行李,只死鸭子嘴硬,下午的火车,富贵送着她去上海,正好也去看看找点生意干,这些年,他靠着手艺,实在是辛苦许多。

因此那孩祯禧出主意,要他去上海进货,批发了上海的丝袜还有化妆品来卖,租一个小门面,应该是好卖的。

那祯禧知道她不高兴得很,因此也不敢去招惹她,只是跟富贵嫂子再嘱咐几句,便打算吃饭走了。

富贵嫂子看那祯禧,心里面感激的很,一边在那里端菜,一边对着那祯禧笑,“你出息的很,还一直帮着家里,不然我们这一家子,早就饿死了,光凭着富贵的手艺养着我们这几口嘴,不能够的事儿。”

“一家子,不说两家话,嫂子客气了。”

“不是客气话,三姐儿,你二舅妈对着你没好脸色,但是私底下里对着我一直夸你呢,你来了,她高兴的很呢,家里有人陪着她说话,还随着她的脾气来。”

在北平最困难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饿死人的,可是冯二爷有钱,白面大米细粮这些,从来是按时按点儿的供应着,富贵嫂子有时候想起来,觉得自己有福气,不然怀不上孩子,就算是怀上了孩子,也要到处奔波,到时候都不一定能留得住。

贫苦年代,她苦出身,从小就没吃饱过,嫁人了才吃了饱饭,身子骨差得很,不然二舅妈也不能让她一怀孕了就留在家里不让出去。

几个人刚坐下来,一桌子的菜,专门给那祯禧送行的,说说笑笑的,结果有人来敲门。

二舅妈眉头一皱,小老太太就起来了,“谁啊?”

一看就是要饭的,蓬头垢面的,瘦的干巴巴的打晃一样的站在大门口,不敢进来,“大娘您心眼好,给口吃的您积福。”

二舅妈是不乐意给的,只是那祯禧听到了,从屋子里面出来,拿了两个大馒头,这建国了,奔着好儿去的呢,以后日子会更好,不差这一口的事儿。

二舅妈瞪了她一眼,把馒头接过来,递给那要饭的,结果没人接,那人直愣愣的看着那祯禧。

脱口而出,“是你?”

那祯禧没认出来,想着难道是认识的人,只试探着说道,“您是——”

那人就不说话了,眼睛躲闪了一下,“认错了。”

拿着馒头就走,被二舅妈一把拉住了,“怎么着,话说清楚了,拿着吃的就走,没这样的理儿。”

那祯禧慢慢地走进去,那人来回转着头,不想让那祯禧看,那祯禧好一会儿,才喊出来一个名字。

多少年没见了,这一位要饭的,竟然是当初那家的邻居,老田家的姑娘啊,当初举报那家,逼着那祯禧南下上海,辗转湖南的田家姑娘,她曾经逼死自己的嫂子。

听到名字,田家的姑娘一下子抬起来头,二舅妈才看清楚脸上都是脓包,吓得赶紧松开手了,又喊着富贵出来,“赶紧的,怕是有病。”

那祯禧也往后退了几步,富贵站在门口,田家的姑娘已经退到门外去了,看着那祯禧,她这辈子没想到,会在这里碰到那祯禧。

“你又回来了?”

“是,我回来了。”

“那就好,当初的事儿,对不住您。”

田家的姑娘深鞠一躬,便不肯再说什么,这就是报应啊。

“你病了,去医院吧。”

田家的姑娘想着,这人这么些年了,怎么还是这么善良呢,当初只要是家门口有要饭的,那家总是给吃的给钱,凑巧有旧衣服的,也一起给了,她记得真真儿的。

“我这是脏病,没得治,您别管我,我多早晚死在街头上了,算是解脱了。”

说完了,扭头就跑了,富贵去街上找一圈儿,也再没看到过她。

当初那祯禧走了,大红袍恼羞成怒,只得拿着田家的姑娘来撒气,把她直接送给了日本人,正好达到一箭双雕的目的。

一直到日本人撤退前,她才跑了出来,可是这些年了,身子也垮掉了,还一身的病,谁也不愿意挨着,就跟病毒一样的,她想着找个地方死了算了,无声无息的,可是太饿了,她就只能去要饭。

二舅妈饭都不吃了,先去消毒洗了手,又去洒扫了庭院,“腌臜的玩意儿,活着不如死了,早死早超生。”

老太太骂人,一如既往的狠毒,又嘱咐那祯禧,“赶紧走,不许你再去管她的事儿了,是死是活跟你没一丁点儿的关系。”

“我知道,您放心就是了。”

“你知道个棒槌?白瞎了我俩白馒头,败家玩意儿。”

那祯禧撇嘴,不敢去招惹二舅妈,只闷头吃饭,二舅妈说什么都不吭声。

直到那祯禧要上车的时候,二舅妈才着急忙慌的说了一句,“你要是碰到你二舅了,让他回来。”

火车开动了,那祯禧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她自从怀孕了,心肠也格外的软了,就听不得这个。

她知道,二舅走了这么多年,二舅妈虽然动不动就说他死了,可是心里面到底是记挂着,还是那句话,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第146章 都好好的活

上海经历了一番洗礼之后,已经不是以前的上海了,就跟整个国家一样,百业待兴。

冯老爷乐呵呵的,他是少有跟儿媳妇接触的人,基本上不评价儿媳妇,也基本上不对儿媳妇的缺点做出来任何的批评,甚至是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也是提出来跟老太太说,让老太太去跟儿媳妇或者儿子说。

“现如今,你可算是放心了吧?”

那祯禧笑,“放心了,我放心的很,也请您放心吧。”

她知道,老爷子说的是以前的事儿,她不着家,整日里为了她的追求来回奔波,老爷子老太太都不曾说过一句不好。

不是因为没有意见,儿媳妇天天刀尖上舔血一样的,指不定还能祸害全家,当然不愿意那祯禧去做这样的事情,在家里安生一点是最好的。

冯二爷商场上来往交际,需要的也是一个能露面的夫人,而不是一个整日里东躲西藏的夫人。

可是这些不满意,这些意见人家老两口能全部压下来,还能反过来体谅那祯禧的不容易。

这就是最大的不容易了,婆媳之间,需要的就是相互体谅,那祯禧也很愧对,拉着老太太的手,“母亲,您呐,清闲几个月,大概就要抱孙子了。”

老太太眯着眼睛笑,“可不是,到时候啊,我这老胳膊老腿儿的,趁着还能动弹,帮你看孩子。”

晚上的时候,冯二爷跟她一起回房,分别许久,而且夫妻二人,从来都是聚少离多,如今见面,只觉得天长地久。

那祯禧站在窗户前,把全开的窗户拉回来一半,“你知道我走之前遇到谁了吗?”

“谁啊,大概是仇人了。”

“你怎么知道的?”

“你这要是遇到朋友,不等着说话人就开始笑了,你不笑,不就是仇人了。”

上一篇:周三有雨下一篇:不学鸳鸯老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主页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