胞弟出了一身冷汗:“哥……你与陛下之间,竟已生分到这种地步了吗?”
皇后淡淡地说:“他是皇帝啊……”
胞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他还记得当年帝后大婚不久,他还是个幼童,半夜饿了爬起来找吃的,看见兄长和陛下牵着手翻过相国府的墙头,在花园里捉萤火虫。
少年夫妻,何等甜蜜张扬,恨不得把彼此按进肋骨里,生生世世再也不分开。
怎么到了如今,竟已经彼此算计提防到了如此境地。
皇后说:“回去吧,告诉父亲……”
皇后欲言又止。
胞弟急忙问:“告诉父亲什么?”
皇后叹了一声:“罢了,父亲该明白的。”
银浆鱼是小事,死于湖中的役夫也是小事。
几个寻常百姓,竟一路闹到京城来,且斩钉截铁地直指皇后跋扈,又怎会无人在背后教导帮助。
毁坏皇后威严,暗示相国势大。
又会是为了什么?
他有无数jīng明yīn毒的算计,把天下玩弄于鼓掌之中。
可若是蟠龙殿中那位想杀他,他又有何反抗之力?
明日朝堂,父亲万不可提出严惩那礼部采办,旁人见了,只会觉得相国大势已去,胆小畏事,护不住翼下之人了。
到那时,人心四散,相国一脉就真的如案上死鱼,任人宰割了。
那个小小的七品给事中……
皇后皱着眉,轻轻敲着手中棋子。
七年来,他从未去招惹过皇上心尖尖上这位铁骨铮铮的小心肝,这次定然也是出了意外,才让此人冲在了前头。
以皇上对此人的宠爱,怎么舍得让他做冲锋陷阵的那把刀。
如今皇帝除外戚之心已决,他想要护住自己的父亲,就只能让皇上把怒火和刀锋,调转到凤仪宫来。
皇后揉着额头,似乎有些累了。
宫人小心翼翼地问:“皇后,可要请御医过来?”
皇后疲惫地叹了一声:“传令下去,段清涵以下犯上,冒犯皇后,杖责二十。”
刑科给事中段清涵为官七年,兢兢业业清廉公明,民间声誉极好,却因得罪皇后,被杖责二十。
书生体弱,怎么受得了这结结实实的二十丈。
等家仆把他抬回府中,他已高烧昏迷,气息微沉。
皇帝龙颜大怒,气得踹翻了蟠龙殿里的桌案。
可他的怒,却也只能止步于蟠龙殿了。
他爱段清涵,珍之,重之。
爱那一身飒飒风骨,爱那一腔赤诚孤勇。
朝堂肮脏污秽,官员结党营私勾心斗角。
唯有段清涵,是gāngān净净的,衣角无尘的一个人。
曾经也有一人,这样gān净,这样单纯。
可十年过去,他们之间除了算计利用,便只剩这张扯不开撕不动的利益之网,他们都是网中不得脱身的苦痛囚徒。
皇后是他的掣肘之痛,却也是他手边的可用之盾。
他不能让一身傲骨的段清涵卷入后宫争风吃醋的纷争中,他不能在此时动摇朝堂局势。
所以他仍要宠爱他的皇后,哪怕气得咬牙切齿,也不能为此事责难皇后。
于是皇上yīn冷着语气,让宫人重新整理书案奏折,要亲近的宫人去段家送了治伤的药物,请大夫过去诊治。
他还要留在蟠龙殿中,继续看那些无穷无尽的奏折。
最近皇后身子有些不好,总是推说自己jīng力不足,把原本由皇后审阅的折子全送到了蟠龙殿来。
皇上一个人批折子,越批越生气,越看越窝火。
当年时候,虽朝事繁忙,可皇后还会夜夜陪在蟠龙殿陪他一起剪着烛花。
如今天下太平了许多,皇后却十天半个月都不会再来蟠龙殿看他一眼了。
皇上自己把自己气的不轻,袖子一甩,怒声说:“朕今晚要去凤仪宫,传旨让皇后准备接驾!”
凤仪宫早早熄灭烛火歇下了。
皇后却没有睡着。
他坐在窗边的软榻上,沉默着看向远处。
皇城万顷,楼阁无数,有的夜夜笙歌,有的一盏孤灯。
他是一国之后,是君王发妻,是高高在上,万众倾慕的那个人。
可夜深人静的时候,他看着这座宫殿,只觉得冷,冷得透骨生寒,裹上再多的狐裘皮毛,点上再多的火盆地龙,他都只会觉得冷。
万人之上又有何用,亲人难常聚,夫妻相厌憎,多少话噎在喉头,想说,可说出来就是祸事。
于是他渐渐变得沉默,说着不轻不重的笑话,已有所图地戏弄君王。
旁人都说,皇后宽容大度,从不与后妃争宠。
可他哪是宽容,分明就是孤傲极了,不屑去要那些争来的宠爱。
少年情浓时,那一国之君爱极了了他,恨不得日日与他纠缠在一处,哪怕旁边的神仙下凡的角色美人,皇帝都不会看一眼。